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检测试卷(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即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据此完成1~2题。1.7~9月间()A.鄱阳湖补给长江B.长江水位低C.长江补给鄱阳湖D.鄱阳湖水位高2.近年来,鄱阳湖作用的频率逐年减少,原因可能是()A.围湖造田B.用水增加C.泥沙淤积D.污染加剧答案1.C2.A解析第1题,7~9月期间,长江作用明显超出鄱阳湖作用,以长江水倒灌入湖为主,选C。第2题,近年来,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减少意味着鄱阳湖湖水注入长江的次数在减少,说明鄱阳湖的调蓄功能在减弱,可能是围湖造田的结果,选A。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降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A.8月1日6时至12时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D.雨停后15小时至39小时4.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规模退耕还湖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答案3.D4.C解析第3题,河流水位超过流量警戒水位时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8月2日6时至3日6时(即雨停后15小时至39小时)河流水位超过流量警戒水位。第4题,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5~6题。5.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6.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5.D6.C解析第5题,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④地符合题意。第6题,分析图a可知,甲、乙两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乙水文站水位起调节作用。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7~8题。7.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江淮地区D.西北地区8.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D.时间点③处比①处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答案7.C8.D解析第7题,该区域河、湖水位较高的季节为夏季(5~10月左右),且在7月左右水位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多雨,但在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所以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江淮地区。第8题,据图信息可知,湖泊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其储水量并非最小,A项错误;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B项错误;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决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是河流补给湖泊,C项错误;时间点③处比①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D项正确。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及河流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9~10题。9.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10.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A.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B.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C.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D.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答案9.B10.D解析第9题,由图中流量数值可以看出,该河径流量小,冬季除深层地下水外,几乎没有其他补给,即冬季易发生断流,因此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a为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受温度影响大,夏季多,所以b代表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夏季积雪消融完,补给消失,所以d代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小,且在刚进入枯水期时补给河流,所以c代表浅层地下水补给。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洋流N,属于()A.从南向北的暖流B.从北向南的暖流C.从北向南的寒流D.从南向北的寒流12.M海域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相比,表层等温线比较()A.稀疏,受冬季风影响明显B.稀疏,受寒、暖流交汇影响C.密集,受冬季风影响明显D.密集,受寒、暖流交汇影响答案11.C12.D解析第11题,图示为北美洲大陆东岸,N是自北向南的拉布拉多寒流。选C正确。第12题,M海域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相比,表层温度变化大,等温线比较密集。选D正确。读“某海区表层洋流示意图”,回答13~14题。13.据图中海水等温线排列和弯曲情况,可判断箭头所示洋流属于()A.北半球暖流B.北半球寒流C.南半球暖流D.南半球寒流14.若该图所示是太平洋西岸,此洋流为()A.北太平洋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千岛寒流D.日本暖流答案13.A14.D解析第13题,据图中海水等温线排列和弯曲情况,可判断箭头所示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属于暖流,B、D错。图中洋流流经北回归线,可知图示海区位于北半球,A对,C错。第14题,若该图所示是太平洋西岸,此洋流位于北半球,是暖流,应为日本暖流,D对。北太平洋暖流是向东流,A错。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太平洋东岸,是寒流,B错。千岛寒流向南流,C错。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读图回答15~16题。15.②③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分别是()A.西南季风东南信风B.西南季风东南季风C.盛行西风东北信风D.西北季风东南信风1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洋流均为暖流B.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动C.①②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D.③④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答案15.A16.D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①②洋流位于北印度洋,根据其流向可知其形成与西南季风有关;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第16题,读图知,图中①为寒流;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东南流动;①②洋流属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组成部分;③④洋流属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2018·湖南省永州市模拟)读“某海域夏季测得的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17~18题。17.该海域可能位于()A.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B.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C.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D.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18.下列说法,不符合该海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A.鱼群密集B.海雾出现频繁C.常年盛行西风D.夏秋有气旋影响答案17.A18.C解析第17题,将海水温度相等的点连线形成等温线,则得到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可知此地是寒、暖流交汇处,且越往北,海水温度越低,故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可能位于大陆东岸附近。第18题,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易形成海雾。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夏秋季节气旋活动频繁。位于大陆东岸,西风影响较小,所以选C。(2018·云南省昆明市调研)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19~20题。19.甲海域渔获量较大的时间段是()A.3月至5月B.6月至8月C.9月至11月D.12月至次年2月20.图示四个海区中,密度流最明显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9.B20.B解析第19题,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第20题,密度流主要是由于海水盐度不同而造成的洋流。红海是世界盐度最大的海域,故密度流最明显的地方在乙处。二、综合题(共50分)21.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回答问题。(14分)(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____。(2)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_________________,枯水期___________。而甲图中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否如此?为什么?(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答案(1)①②③(2)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否。甲图中AB段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因为地上河的水位始终比地下水水位要高。(3)冰雪融水西北地区解析第(1)题,湖泊①位于河流的源头,是河流上游水源的主要来源;湖泊②位于中游,与河流互相补给,能有效调节河流径流;湖泊③的水来自河流。第(2)题,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水位的高低,水流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第(3)题,乙图中河流为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22.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带来泥沙。23.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2)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图中甲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答案(1)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乙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形成了渔场。(2)寒流流经,具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解析第(1)题,甲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主要与上升流有关,乙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第(2)题,甲处有寒流流经,对近海面经过的热空气具有降温作用。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乙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请说明原因。(2)说出洋流①的名称,并简析①对甲地气候的影响。答案(1)快减慢因为乙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2)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在南北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解析(1)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A向城市B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快。当航行至乙海峡时,由于乙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轮船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检测试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7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