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东汉的兴衰》ppt课件(20张PPT)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新课导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3.学生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一.光武中兴新课讲授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柔道”治理天下•(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后汉书·光武帝纪》轻徭薄赋,减轻负担提倡节俭,裁并机构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注重教育,兴办官学释放部分奴婢、提高奴婢的身份地位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中兴”:影响: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结局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吸取前朝的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主要内容:•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增加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整顿吏治,节省开支。历史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表现: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结果: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历史信息: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外有高墙边有角楼读图学史:灾荒连年农民战争爆发三.黄巾起义东汉后期统治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领导人:张角张角,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中平元年(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被称为黄巾军。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课堂小结1.“光武中兴”出现原因、影响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背景3.黄巾起义背景及影响,给以后的统治者的教训随堂演练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A2.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②人民生活贫困③时局动荡不安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A•一、科技名著•作者著作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北京城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三、小说和戏剧•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年代著作作者题材价值•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西游记》吴承恩唐僧取经的故事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本文标题:《东汉的兴衰》ppt课件(2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7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