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沙市职业大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二、课程代码:02010332三、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四、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五、计划学时:46总学时.其中40(纯理论)、6(纯实践)、六、教学条件:课件、模型;多媒体教室;测量实验室七、课程定位:本课程所属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是面向制造业、仪表、机械加工等企业,从事生产过程中完成机器、仪表等设备的加工、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典型零件的互换性例子的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学会零件精度指标的合理标注及尺寸链的计算,掌握测量工具的类型及使用,明确常见要素的精度检测项目和常见要素的精度检测方法。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认识实习》、《工程力学》。平行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机床电气控制》、《液压传动》、《模具设计》本课程主要为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八、课程设计思路:1.应体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思路:突出由工作岗位确定学习情景、由岗位任务确定学习任务、由岗位能力确定学习目标等内容的描述,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2.应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为引导,描述“如何定,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的教学逻辑。3.应体现教学内容重组与序化的思路: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学习方法与工作方法对接;能力考核标准与行业考核标准对接。九、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初步设计几何量精度的能力;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意识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毅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成本的意识;培养学生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十、课程内容:序号学习情境学习(单元)任务学习(目标)任务参考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2学习情境1:绪论1.1互换性1初步了解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的概念。初步具备了解互换性、公差与检测、标准和标准化及优先数和优先数系这些概念的能力21.2公差与检测1初步了解公差与检测的概念1.3标准化1了解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及其意义2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标准学习情境2:测量技术基础2.1测量概述掌握有关测量的概念1具备组合量块的能力2具备分辩测量误差基本类型的能力3具备常用仪器的测量能力4具备测量结果的处理能力22.2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2.3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1了解尺寸的传递系统2掌握量块的特性及量块的组合方法1掌握各种测量分类法的特点2掌握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其技术性能指标2.4测量误差1掌握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其表示法2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类型及其处理原则2.5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1.掌握随机误差的概念及测量结果的表示法2掌握测量误差的合成3学习情境3尺寸的公差、配合与检测学习情境4:形位公差3.1基本术语和定义1掌握孔和轴的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偏差及配合的概念3掌握尺寸、公差、偏差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4掌握公差带(尺寸公差带)的概念,熟悉掌握公差带的画法1具备理解尺寸、公差、偏差及配合等概念的能力2具备绘制公差带的能力243.2尺寸的公差与配合1掌握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大系列的构成,会查表2了解一般、常用和优先配合的公差带及未注尺寸公差的概念3掌握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1具备查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表的能力2具备对零件图和装配图标注的能力253.3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1掌握机孔制和机轴制的适应范围2正确选择公差与配合初步具备设计尺寸精度的能力263.4尺寸的检测1了解检测的概念2掌握上下验收极限的计算方法并正确选择测量器具具备正确选择测量器具的能力274.1基本概念1掌握形位公差的要素、名称和含义2掌握形位公差的种类及其标注方法具备标注形位公差的能力284.2形位公差与误差1了解形位公差和误差的概念2掌握用“最小包容区”评定形位误差的方法3会正确标注或解释标注1初步具备用“最小包容区”评定形位误差的能力2具备解释形位公差标注的能力294.3形位公差和误差2104.4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1理解有关术语及定义2掌握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的本质区别3会分析被测要素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相关情况1具备分析尺寸和形位公差相关的能力2初步具备形位公差选择的能力24.5形位公差的选择1掌握形位公差的选择2掌握形位公差的检测原则11学习情境5表面粗糙度5.1概述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2掌握评定参数主要指标及适用范围3合理选用评定参数及正确标注1具备了解评定参数主要指标及适用范围的能力2具备合理选用评定参数及正确标注的能力2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5.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12学习情境6圆锥和角度公差及检测6.1圆锥与圆锥配合1掌握圆锥结合的种类和特点,圆锥配合的类型,圆锥配合的选用与检测具备了解圆锥结合的种类、特点及圆锥配合的类型、圆锥配合的选用的能力26.2圆锥公差及其应用13学习情境7尺寸链基础7.1概述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会分析、计算尺寸链具备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的能力27.2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147.3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具备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的能力2157.4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初步具备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的能力27.5用其它方法解装配尺寸链16学习情境8光滑极限量规设计8.1概述1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概念、实用范围及分类2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公差和设计步骤及极限尺寸计算具备对工作量规极限尺寸计算的能力28.2量规设计原则8.3工作量规设计17学习情境9常用结合件9.1单键的公差与检测1掌握键、矩形花键结合的主要几何参具备了解键、矩形花键结合的主要几2的公差与检测9.2矩形花键的公差与检测数及公差与配合标准何参数及公差与配合标准的能力189.3普通螺纹连接的公差与检测1掌握普通螺纹的几何参数及其代号,其加工误差对螺纹结合互换性的影响,螺纹加工误差的检测具备对普通螺纹的几何参数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2199.4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1掌握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其应用,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1具备了解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其应用的能力2初步具备滚动轴承配合选择的能力220学习情境10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与检测10.1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1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2了解影响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因素具备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210.2影响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的因素十一、教学设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为目标,坚持知识传授与操作训练为一体,任务驱动与职业规范为一体,多维评价与素质拓展为一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结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依据职业需要,改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将高职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1.教学模式本课程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10个单元教学任务主要由校内主讲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6个技能训练任务主要由实训中心进行任务驱动教学。通过专职教师和实训中心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方法手段课程组成员从认知规律出发,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任务中主要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技能训练中主要进行任务驱动法;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的具体任务。本课程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育技术等手段,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一—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更加贴合实际,激发学习热情;建立了实验室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3.保障条件队伍保障:课程组由2名专职教师和1名实验教师组成,形成了理论和实验的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十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一)教材:陈于萍、周兆元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二)参考书:1、甘永立主编《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刘品、张也晗主编《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上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3、王伯平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4、蒋庄德主编,机械精度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5、华中理工大学标准化与计量测式教研室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6、甘永立、陈晓华主编《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吉林人民出版社。(三)课件要求1.多媒体课件必须与教案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2.课件的教学设计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3.创意新颖、能激发学习动机。(四)教案要求教案是为实现教学大纲而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也就是教师为每一知识点(群)的教学实施而制定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实施方案。编写教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案构成要素制定详细的授课内容和教学实施步骤,并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必要说明。编写教案要处理好应该教什么和学什么(目标),如何教和如何学(策略),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评价)的关系。编写教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实践课还应钻研实验或实训指导书),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各章节(或各实践单元、项目或课题等)的具体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以及形成能力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注意广泛阅读本门课程相关资料,了解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对课程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第三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十三、考试/考核主要方法:开卷笔试、实习报告。十四.、教学评价:(一)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应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试卷或报告、成绩等写出分析报告。(二)课程所属教研室在该课程的教学结束后,应负责组织进行学生评价、行业(含校内、外同行)评价、专家(含校内、外督导)评价、社会评价工作。十五、其它说明:1.本标准由机械工程系职业基础课教研室制定经专业建设委员会批准,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笔人:石伟华。2.本标准自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
本文标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8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