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初中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二、教材解析本课主题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下设三个子目:“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位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与本单元前两课“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顺承。本单元的历史特点是“民族交融”与“政权分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汉族人民南迁,都推动了民族交融。本课讲南方的政权发展和民族大交融情况,与下一节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交相辉映。教材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大方面讲“民族交融”的史实,政治方面叙述南下的士族与当地的士族与庶族的政治发展情况,经济方面叙述北方人的南迁和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表现,突出了单元的主题。与原有教材相比,新教材将东晋和南朝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进行了大量补充,使得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完整。三、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历史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空观念、读图能力和获取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课所涉及的东晋南朝政权更迭和相关政权的社会发展情况,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时间轴、地图和文字史料中获得信息,发挥课堂的主人翁作用。结合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教师需要做到历史史料生活化,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通过对比史料和呈现史实来让学生理解“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样,教师由常见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文物等材料,感悟和了解具体的历史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概念,理解教材内容。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史料,学生能够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更替和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2)通过探索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2)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并从中了解经济格局的变化。五、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东晋的兴亡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是本课重点;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难点是“王与马,共天下”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六、教学方法本课在第一目和第二目宜采用表格式方法,引领学生明确朝代的起止、政治特点、阶段的重大事件;第三目主要采用材料研习法,通过多媒体史料呈现的方式,在史料研读中比较秦汉时期和魏晋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江南地区的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中国历史》中“北民南迁”片段。(节选自纪录片《中国历史》第34集“门阀政治”中的片头部分)(2)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大量人口往南迁徙)(教师:专家称为“北民南迁”)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原地区的人民纷纷迁往江南地区躲避战祸。他们和南方的人民是如何相处的呢?对江南地区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3)打出课题。【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内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民南迁”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因素,用这段视频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内容打下铺垫。【过渡】大家先看课题:我们把课题分为两段,东晋南朝时期(学习政治概况)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经济内容)。“江南”的“江”指哪条河流?(长江)那么江南就是指(生答:长江流域以南),具体说应该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及往南的大片地区,历史上也称“华南”或“南中国”。从课题上看,江南地区的开发时间是在东晋和南朝时期,我们来看历史时间轴,找到这一段历史的位置。【设计意图】此处先让学生明确“江南”地理区域,再明确本段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知道本段历史定位,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一、城头变换大王旗——政权更迭的江南【问题】在这段位置中江南包括了哪些王朝?先后顺序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共五个,先后顺序是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过渡】在西晋结束之后,先是司马家族建立了东晋政权,后来又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在270多年的时间里,政权多次更迭,皇帝的旗帜不断更换,都城“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小组合作学习】速读课文第一目和第二目,小组内合作尝试完成表格。政权政治特点重要事件东晋门阀政治(大地主掌权)1王与马,共天下2多次北伐3淝水之战4武将夺权南朝宋武将夺权(中小地主掌权)1.宋武帝、文帝统治(民殷国富,社会安定)2.梁朝:叛乱,经济遭破坏齐梁陈【进一步提问】我们先学习东晋的历史。请说出东晋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谁能说一说“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预设答案】(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时间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建康(今南京)。读课文中的典故。【问题】一般来说,皇帝只有一个,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东晋的政治有什么特点?【预设答案】引出王氏家族控制政权(门阀政治)。【教师讲述】西晋灭亡后,长江以北地区进入“十六国”混乱时期,北方的中原各族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到江南地区。南下的大贵族大地主(即名门望族)和江南本地的大族有斗争也有合作。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东晋政权是皇族与王氏家族和当地的势力结合的结果,这就出现了皇帝在前台,实权却被后台的王氏家族操纵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门阀政治”(大地主掌权)。【设计意图】从“西晋”到“东晋”和“南朝”,政权发生了多次更迭,学生对这些王朝易产生混淆。借用表格,引导学生明确政治特点和重要事件,可以理清这些政权,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问题】(接下来,我们先看重要事件:多次北伐)你听说过“祖逖北伐”的典故吗?祖逖为什么要北伐?结果如何?你从祖逖的身上感悟到什么精神?(学生读“相关史事”,思考)【预设答案】原因:南迁的北方人思念家乡,希望东晋能恢复中原。结果由于朝廷的多方牵制,未能收复中原地区。精神:热爱家乡,爱国爱家。(“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深刻写出了北伐失败后,中原战乱地区人民的失落之情)【设计意图】以历史典故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缄默知识”和课本中的“显性知识”整合在具体的时间段里,让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上得以展现。不论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还是新学的内容,学生的收获多是零散的,帮助学生整合在知识网络上,学生才能逐渐理解零散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展】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东晋进行了多次北伐”。祖逖的目的是什么?其他人北伐的目的是否和祖逖相同?(生思考,回答祖逖北伐的目的)除了祖逖的目的是怀念北方家乡,希望恢复中原以外,其他的北伐多是将领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东晋末年刘裕就是借助北伐成功地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掌握了军权,从而夺取了东晋的政权。所以,多次北伐的目的不一样。【设计意图】历史细节可谓是历史的血肉,学生对历史细节比较重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读和感悟历史细节,能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全局中去看细节,透过细节看全局,提高学生的认识高度和深度,这会凸显历史学科特有的精彩。【进一步拓展】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事件:淝水之战。书上说:“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政权解除了北方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预设答案】(生答后,师总结)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问题】我们再来看南朝的历史。为什么称为“南朝”呢?建立这四个政权的皇帝都是什么人?【预设答案】课文中“南朝”的定义。这些皇帝都是武将。【过渡】到了东晋末年,刘裕掌握了政权。东晋时期的当权者是大贵族大地主,而东晋大将刘裕和后来南朝其他的建立者都是出身贫寒的中小地主。他们都是被皇帝重用,作了军官掌握了实权,之后,又相继夺取帝位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武将夺权导致南方政权更替频繁。接下来我们来看这四个政权(让学生速读课文,完成预习)【问题】请找出南朝的起止时间。对比一下南朝中疆域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预设答案】起止时间:420年刘宋建立,589年陈朝灭亡。疆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刘宋和陈朝。【问题】南朝统治最好和最乱的分别是哪个时期?【预设答案】(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最好:宋朝时武帝和文帝时期;最乱:梁朝时。【进一步问题】(我们来看两个重要事件:宋朝的繁荣和梁朝的叛乱)从宋朝和梁朝的这两个事件上,国家的统治好坏与人民的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答案】关系:国家统治稳定了,社会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拓展】大家想,淝水之战后的东晋政权稳固、社会安定,和宋、梁两朝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都说明,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安居乐业,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前提条件。综合东晋和南朝历史,我们发现:“城头变换大王旗”,变换的只是上层的皇帝,而对江南地区的人民来讲,总体上社会是比较安定的。对比南方和北方的政治局势,南方相对战乱较少,统治者实行了有利于人民的统治政策,这些都是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重要因素。【设计意图】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政局,政权更迭较多。尽管如此,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政权的稳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对于北方的战乱频繁,南迁的中原人民在这里能够实现安居乐业的愿望。设计问题“国家的统治好坏与人民的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悟出道理:国家政局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历史问题与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二、北民南迁促发展——经济开发的江南【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两则史料,材料一是图片:“中原汉族的迁徙”,材料二是两段文字史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冻饿之人,亦亡(无)千金之家。——(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富饶),覆衣天下。——(梁)沈约《宋书》预设问题:1)《史记》和《宋书》里记载的江南地区的经济有什么不同?2)结合上幅图片,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除此之外,江南的开发还有哪些原因?【预设答案】1)不同:《史记》里的经济不富,《宋书》中的江南很富。2)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他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②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③南方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进一步设问】同学们,综合比较这些原因,你有什么感悟?【预设答案】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最主要的原因。【拓展】北民南迁,说明了引进人才的重要性。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同样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什么经济发展不好呢?秦汉时期,掌握先进农耕技术的人才都在黄河中下游即中原地区,所以黄河流域经济发达。西晋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不断,这些人才被迫南迁,才使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我们可以看出,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联系到我们的家乡建设,要想发展家乡经济,也必须要大量引进人才。【进一步拓展】大家有没有注意这句话:“当时的江南,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和我们上一目的内容结合起来,这进一步说明了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们国家社会安定,早已经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发展我们的地方经济,篁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怎么办?(生答,师总结:做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材)【设计意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特点,在分析图片资料和文字史料的同时,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历史问题与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良好时机。让学生联系到家乡建设,为后面的拓展题打下铺垫。【小组合作学习】问题:3)《宋书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0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