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党的宗教政策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情况认清我国宗教信仰的特点。2.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党和国家对宗教的政策。3.怎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第一节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情况二、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况(一)、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有世界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有汉族的道教及原始宗教的各种形式。这些宗教在少数民族中,呈现出内容繁杂,形式多样的格局。我国现在可以统计的信教群众有3千多万人。佛教、道教没有严格的入教仪式,信教人数比较难准确统计,估计也有好几千万人,加起来,我国有上亿人信仰各种宗教。我国宗教状况全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多所宗教教职人员30万人全国性宗教团体8个各种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院校74所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万多人(二)、宗教信仰的特点1、长期性。我国的宗教一般都有一两千年的历史,这就说明宗教在我国不可能很快消亡。2、群众性。我国的宗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实质上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3、民族性。我国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行,有的少数民族全民族信仰宗教。4、复杂性。宗教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宗教领域中的矛盾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5、国际性。在我国流行的几种主要宗教,多数是世界性宗教。第二节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一)宗教概念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恩格斯(1)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2)一种社会历史现象(3)一种文化现象如何理解宗教?宗教的认识根源对自然的认识对人本身的认识宗教的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阶级压迫成为宗教存在最深刻的根源“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二)、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原始宗教——现代宗教多神教——一神教氏族、部落、民族宗教——世界宗教(三)、宗教的发展1.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原始宗教(自然、自发宗教)的出现。3.人为宗教(神学宗教)的出现。名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产生时间产生地点信仰基本经典大的教派流行地方教徒人数公元1世纪亚洲西部上帝耶稣圣经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全世界19.99亿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真主安拉古兰经逊尼派、什叶派亚非西欧北美11.88亿人前6-5世纪古印度释迦牟尼佛经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亚洲3.59亿人当代世界三大宗教2000年统计数字(四)、宗教的消亡宗教的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消除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后,宗教才能最终消亡。(五)宗教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产生、发展的消亡的原理,揭示了宗教的基本属性和社会作用。它是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这是宗教的本质特征。1、消极的作用(六)宗教作用第二、宗教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阻碍作用第三、宗教对科学发展有着阻碍作用第一、宗教对社会发展有着阻碍作用世界历史上有着宗教背景的战争或争端。布鲁诺在宗教裁判所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2、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①、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②、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作品。(六)宗教作用③、历史上人民群众也曾利用宗教进行过反抗斗争。历史上利用宗教教义或宗教形式进行的农民起义《圣经》《古兰经》(七)宗教与民族的区别及其对民族的影响宗教与民族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1.宗教与民族二者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不相同的2.宗教对民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感情、文化、伦理观念产生重大影响。3.二、世界三大宗教1、基督教基督教是对包括罗马公教(在中国亦称天主教)、正教(亦称东正教)、新教(在中国通称基督教或耶稣教)及其他一些较小派系的总称。基督教巴黎圣母院圣索菲亚大教堂2、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后来流传到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形成了许多派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十一世班禅做法事大理三塔雍和宫全景乐山大佛敦煌壁画龙门石窟云岗石窟3、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比较年轻而又最有影响的宗教之一。麦加城中心最著名的大清真寺克尔白圣殿,又称禁寺,圣殿东南部有一块黑红色陨石,穆罕默德曾吻过它。如今,来朝觐的穆斯林都要绕石走七圈,敬吻或抚摩一下圣石。三、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而现在信仰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各种宗教在我国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也不允许有居统治地位的宗教。提倡各宗教和同一宗教里面的各个教派,要互相尊重,和平相处,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是全面的。(一)、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基本政策内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三)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的依据1.由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2.由宗教信仰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3.由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4.由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的。5.由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特性决定的。(二)正确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要内容1、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的行为,如同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样,都是侵犯了别人的信仰自由,都是违法的行为。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第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宪法规定的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为贯彻这一基本政策,我国于1994年初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第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对于宗教事务的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2、防止和纠正干涉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的宗教活动、侵犯宗教团体合法权益等违反党的宗教政策现象,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条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本文标题:党的宗教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1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