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4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黄国华电话:136834138402014年引言主要交流目的:1.国内外民主思想发展新趋势。2.何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3.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新趋势。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2012年中共十八大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应从执政党关于协商民主的思想脉络,及理论概括的客观历史来理解其本意。(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中共党的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概括先后有三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概括分两个历史阶段:初步提出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中共十三大为主要标志;正式提出阶段:2006年到2012年,以中共十八大为主要标志。(陈家刚2002年说存疑)1.理论概括初步提出阶段1987年中共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初步阐释主要有三:------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政治协商”的理论概括。新中国建立后,在38年政治协商实践基础上,党的代表大会对其进行了首次理论概括:“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协商”的理论概括。“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全国性的、地方性的、基层单位内部的重大问题的协商对话,应分别在国家、地方和基层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三中全会升华: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多层制度化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协商同一报告的不同表述:“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三是初显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并举的思考。对社会主义民主包括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两种形式的思考:在阐释协商民主时,用一个自然段对选举民主进行了总结。结论:十三大初步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两个理论概括,而非二十一世纪。2.理论概括正式提出阶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概括正式提出阶段:2006——2012年,历经六年,主要分四步完成:-----第一步200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引发争论贾庆林林尚立草根第二步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已具雏形。第三步201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呼之欲出。第四步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在十三大对协商民主两个理论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倡导“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思想脉络梳理出其定义----------(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基本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代表人士及民众,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进程中共同创立的,关于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就国是问题和民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决策前与执行中,须与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众,分别进行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的民主思想与制度。(与谁协商、协商什么、何时协商、如何协商)(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三个理论概括的关系主要关系有二:1.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个理论概括应是并列关系。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概括与前两个理论概括应是涵盖关系。--------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两者在协商的领导、范围、对象、内容、形式、渠道、要求等七要素上,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主要联系:一是都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都强调协商于决策前与执行中;三是都强调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主要区别:一是协商对象不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是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协商,具有精英协商的特点;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主要是与“基层群众”的协商,具有公民协商的特点。二是协商形式不同:政治协商主要分两类十种形式:党派间五种协商形式:每年召开一次民主协商会;不定期开展高层次谈心活动;每两月举行一次座谈会;书面建议;约请面谈。政协内部五种协商形式:“主要采取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2013年8月全国政协的双周座谈会。社会协商的七种主要形式:各类的恳谈会制度、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村居民议事会协商议事制度、社情民意调研咨询制度、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制度。(2013年3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的规定》的公开决策尝试;)二、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历史背景历史的传承;现实的需要;世界民主潮流的顺应。(一)执政党对现代中国协商民主的总结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数十年协商民主曲折发展的总结。1949—1956年,7年建章立制时期;1957—1977年,20年重大曲折时期;1978—1986年,8年制度恢复时期。(二)执政党对社会急剧转型的积极应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导致利益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十三与十八大都面临“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局面。2013年《社会蓝皮书》: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三)对国家与社会治理体系的新思考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形成“在党的领导下,---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新思考。国家及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问题(四)执政党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借鉴1980年美国毕塞特教授《协商民主:共和政府中的多数原则》首提“协商民主”,反对单纯精英释政,扩大公民政治参与。90年代美国曼宁和科恩教授拓展为:倡导公民通过平等的对话,协商寻求社会共识,增进决策与治理的合法性。2002年德国哈贝马斯北大演讲传入说。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框架执政党对协商民主的阐释表明,协商民主体系框架:基本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基本形式:五种协商组织、渠道、形式;具体制度:各种协商层级、渠道、形式的具体规章制度。2014年国家课题申报条目中归为政治学范畴。(一)制度与理论的基本框架三中全会后体系构成的分歧:一分说:政治协商制度构成说;二分说:政治协商制度、社会协商制度构成说;三分说: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基层协商构成说。上述为基本制度结构,勿与五种协商组织、渠道、形式混同1.政治协商制度及其理论:一是制度框架: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重要渠道——统一战线重要作用二是理论框架:人民民主理论、人民政协理论。迄今尚无政治协商理论的提法,即性质、任务、地位、形式、渠道、原则、程序。2.社会协商制度及其理论:一是制度框架: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协商制度;二是理论框架:人民民主理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社会协商理论。(性质、范围、组织、形式、内容、渠道、原则、程序)(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创新点实践方面:一是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细则、尤其是其进入决策程序的实施细则;巴中政治协商实施细则二是社会协商制度的平台、工作机制与制度的整合与创新。统战、杭州、青岛、白色等市政协工作下基层——锦江街道、百色下村-----趋势: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协商民主制度。基层协商民主典型案例分析:自在阶段——浙江温岭恳谈会模式:党委政府与民协商;参与随机性;自愿参与、摇号参与议题聚焦利益:预算、土地、项目等;协商组织:宣传部、人大、基层党委。似无村、社区自为阶段——彭州、崇州的社会协商模式:2013年4—8月,党委政府与民协商;构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协商民主工作机制、制度与平台。2013年5月浙江余姚模式:副书记组长、统战部牵头、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四、讲座总结1.执政党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长达27年的渐进过程;2.体系主要由基本制度、基本形式、具体制度三个层次构成。3.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关键是完善政治协商实施细则;重点是创建社会协商的平台、工作机制、制度。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2014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1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