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散文阅读结构分析文章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
散文阅读结构类第三课时———分析文章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学习目标:分析文章的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学习过程:一、考点说明此考点主要学习某句话或者某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材料,为何要写在文中的这一部分等。这是结构类题型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之一。二、真题探究考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花事潘向黎听课记录(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被台风刮断了,还是被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树,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最终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砌下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我却无心看。没有花,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姻。(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黏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进去,防不胜防。(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想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20)五月六日,立夏。(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田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了别人的追忆。(有删改)一、字词二、分析文章思路文章写哪几种花,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1)美丽往往是短暂的,我们不应错过。(2)人世沧桑,世事无常,有些东西是无可挽留的。(3)爱情和婚姻应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4)对于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无可挽留的事实,坦然待之。问题:第(5)自然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你的答案:三、答案纠错1.学生答案展示①承接上文,进一步表现樱花的美丽和自己对樱花的喜爱之情。②通过写徐园樱花的美丽,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③与下文写樱花的凋谢形成对比,为下文抒发作者的伤感之情做铺垫。2.错因分析结构、内容、情感、手法3.标准答案衬托“八重樱花之盛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为下文形成樱花凋谢的伤感之情的巨大反差埋下伏笔!四.方法总结1.这一类型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要写某某?②文章表现的不是某某,却要从某某写起,为什么?③文章在写某一事物时插入了某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一般的答题规范是:内容+情感+结构+手法(要针对文章具体分析,切忌空洞、只套术语)3.此类突破方法:(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及其情感,以此作答,这是前提。(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五、知识储备散文中具有结构意义的材料所起到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贯穿全文内容,起到线索作用。②引出某一事物,为下文……做铺垫③和某一事物形成对照④烘托映衬某一事物⑤和文章某一部分内容形成照应关系⑥文中某句话反复出现,其作用是:在内容上,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结构上,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表达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有强化和一唱三叹之效。六、考点直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黄土招魂王灏然听课记录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着落。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已无意识地渗透与交融于这一片承载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又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西北风的呼呼声外,你似乎再与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的思想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深思,但深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我们更多。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她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我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地寻觅,古老的黄土高原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洗劫。技术时代一到来给了我们完美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到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选自《中国散文家》双月刊2010第4期,有删改)一、字词二、梳理内容1.概括“黄土魂”所包含的内涵。2.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说明作者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1.①富有灵气,是民族的魂骨;②深沉豁达,沉默中显示了智慧;③包孕了厚重的思想,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④朴实单纯;⑤刚劲烈性。⑥兼容的性情2.对黄土领域失去了灵与肉的的失落和悲叹之情;对“我们”“肤浅”的自责之情;对黄土精神回归和重建精神家园的期盼之情。3.问题: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②承上启下。与上文深沉豁达、智慧厚重、刚劲烈性的黄土魂形成鲜明对照;为下文写自己的复杂情感和沉重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本文标题:散文阅读结构分析文章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2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