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6篇)完美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链接专题,激情导入。师:同学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印第安人对他们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令我们感动。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此刻我们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去读一读自学提示,拿起笔标上序号,说说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出示学习目标。3、自由读课文,要求:⑴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4、反馈交流:⑴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三、再读课文,感悟奇迹过渡: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①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60平方米,那同学们来计算一下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请同学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过渡: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②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能够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小结: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③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先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构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如臂如股什么意思?劲挺呢?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要是没有这些树,没有这树林,会怎样?小结:是呀!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那守住了这土,我们就守住了什么?(庄稼、家园、期望)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四、奇迹背后过渡: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创造奇迹的?(一)体验绿洲所处大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点拨A什么叫肆虐?任意地残杀或迫害。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B除了狂风肆虐,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2)那么你们明白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齐来看:(出示资料)师读(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能够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3)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二)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学习第三自然段):我们一齐读读,体会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条件怎样?(81岁、就剩一人、五人离世、老伴去世)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1、导语: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下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能够找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取,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取了吃苦,选取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明白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2、那作者对老人又是怎样评价的呢?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但是老人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人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能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指导朗读:老农不仅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齐再读一读这句话。3、老人的这些精神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于我们心中。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你是如何理解青山不老的?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应对这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二):《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状况创造的;联系课文资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一提示为我带给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这位老农身上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祖国的坚定决心。2.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4.那我们一齐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好,请读书吧!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能够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抓奇迹: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能够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⑴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⑵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3.指名学生汇报:⑴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⑵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景色美吗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么美的山林是谁创造的(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情绪去读(赞美,满腔的欣喜。)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抓环境: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1.出示:我明白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⑴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⑵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⑶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⑷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吗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⑸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应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3.我还明白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下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那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取,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抓看法: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好处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板书:老人精神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齐共同存在。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齐发出光辉。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但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能够与山水共存。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明白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生:是啊!老农应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能够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师:是啊,老农不仅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
本文标题:青山不老教学设计(6篇)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2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