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
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第一篇《寡人之于国也》1、抑扬兼施:(1)第一个层次:抑: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扬:指出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和根本措施(2)第二个层次:抑:用杀人怪兵器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推卸责任,扬:告诉他应该持有的态度2、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不违农时(农业)、数罟不入池(渔业)、斧斤以时入山林(林业)(2)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3、修辞手法:A、比喻,(1)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2)用拿到杀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讽刺梁惠王不顾百姓死活,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非常形象、生动,具体深刻B、排比:(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材木不可胜用也”(2)“五亩之宅….无饥也”;4、演绎论证方法: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养生丧死无憾”,而梁惠王“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因此认为梁惠王没有实行王道,是运用了演绎的论证方法第二篇《秋水》1、庄子的介绍:(1)庄子,战国人(2)庄子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批判黑暗现实,蔑视富贵(3)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2、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空间,受教条件的限制。3、以寓言的方式说理,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的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4、中心主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即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现实意义:其实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持续开阔视野,不断进步5、景物描写的作用:(1)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写河水的景(2)顺流而东行...不见水端写海水的景,用河景和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渲染了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6、修辞手法:(1)反诘句(有问无答):吾在天地...又奚以自多?(2)比喻句(3)排比句;营造气势7、又奚以自多:奚以是何以,怎么的意思第三篇《谏逐客书》1、李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代表作《谏逐客书》《秦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文》2、“谏.....书”:谏是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书是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3、臣闻史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私下,自谦之词过:错误4、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危害时,没在逐客这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境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厉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本文的艺术特点:(1)善用比喻,从而增强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有的态度,和不应该抱有的态度,如“夫击翁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的说明了秦王想要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贤能之德(2)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张和排比,对偶句以及选用华美词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到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沛,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取得成功,就用了“拔”“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第四篇《过秦论》1、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2、过秦论:过是过失的意思,是动词,指出...的过失,论是一种文体,它包括论证、论史等3、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五篇《五代史伶官传序》1、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1)事例上的对比论证:A盛-继承父志-灭燕-灭梁(意气风发)B衰-泣下沾襟(2)短语上的对比论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谦受益;祸患...2、本文使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方式来进行论证本文论点:(1)事实论据:文章第二段,庄宗由盛及衰的历史事实;(2)理论论据:文章第三段,论点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中论据就有典型的理论论据“满招损,谦得益”第六篇《论毅力》1、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2、层递性修辞手法:(1)薄弱者,次弱者,稍强者,更强者,至强者,按毅力按弱到强的顺序排列,说明只有至强者才能取得成功(2)一二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按照实际由短至长的次序排列,反面说明没有至强毅力的人不可能获得成功3、正反对比论证方法(1)有毅力者与反是者对比(2)顺境与逆境相对比(3)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4)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第七篇《容忍与自由》1、本文的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每个人的行为、言论才不会受到限制,才会有自由,自由是需要以容忍为前提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容忍比自由更重要。2、本文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作者在第一部分中论述“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观点时,引用《王制》里的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作者;十年之后,当胡适反传统时,一些“卫道”的正人君子,也引用《王制》中的话要杀胡适和他的朋友们(2)第二方面作者在第二部分中论述“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是容忍难以实现的心理根源,举了西方宗教改革之后,原先向罗马教庭争自由要宽容的新教徒,又反过来摧残异己的例子(3)作者在论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是根本不存在的观点,举了提倡白话文时的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的例子3、本文具有大家风范:(1)从自身经验谈起,坦诚的进行反思和批判(2)不着重从理论层面进行剖析,而是从具体实例出发,将理论的阐述融汇于平易的白话之中,易于读者接受(3)“言之有物,明白清楚”这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的境界,具有大家风范4、本篇文章的现实意义:胡适先生提出的容忍的理念、态度、度量、有一个核心就是:和而不同。当今社会趋向于多极并存,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更需要我们具备“容忍”和“和而不同”的雅量和气度第八篇《咬文嚼字》1、本文的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作者主要是从两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1)分析斟酌文字与表达情感的关系:作者通过王若虚更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来说明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通过贾岛推敲一例来说明,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都是相随而变的(2)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的意义,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及到联想的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2、论证方法:多采用归纳论证方法,往往先说结论再广征博引,列举小说、诗歌、喜剧方面的大量实例进行论证,不仅有理有据,而且能将抽象的概念或陌生的道理讲的如日常生活经验那般浅显易懂3、作家作品:文学、哲学、心理学融为一炉,代表作品《谈文学》《谈美书简》第九篇《如何避免愚蠢的认识》1、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主观臆断“自认为知道而实际上不知道”(2)自我中心主义:一听到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3)狂妄自大:自尊心却使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2、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1)科学的认知态度:对于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2)听取不同的意见:除了类似我们经常说的“兼听则明”这层意思,作者提出了“理想想象力”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己自以为是(3)认知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所以只有采取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而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3、本文采用例证法来进行论证:用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牙齿比男人数目多等例子证明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证的类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3、论证方法(1)归纳法(2)演绎法(3)比较法第十篇《秦晋xiáo崤之战》1、课文中主要写了以下几个矛盾:(1)秦与郑的矛盾(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3)秦与晋的矛盾(4)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忠值刚烈、鲁莽粗暴的性格3、本文描写的场面:蹇叔进谏、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先轸论战、晋释三帅、秦伯乡师第十一篇《冯谖客孟尝君》1、《冯xuān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又称《国策》、《国事》、《事语》、《短长》,全书按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组成2、能够显示孟尝君礼贤下士的品格的事例是:弹铗三歌,体现文本思想的是:尽烧债券3、文章艺术手法(1)欲扬先抑:抑-弹铗三歌:弹铗一歌,食无鱼;弹铗二歌,出无车;弹铗三歌,无以为家。扬-狡兔三窟:矫命焚券,为君市义;游说梁王,谋复相位;请之宗庙,使君固位(2)对照手法第十二篇《垓下之围》1、司马迁是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历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一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二本纪)2、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八千人渡江而西,而无一人上还3、项羽的性格特征,从文章内容(三件事)可体现:(1)ɡāi垓下之围:霸王别姬表现了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何奈何的心境,四面楚歌同时又暗示出项羽不善于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2)东城快战:连斩数将,说到做到,也揭示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揭示出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4、描写手法:巧妙的使用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以及举止描写(有大有小,有说有动);文中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大场面,以及项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有机统一第十三篇《张中丞传后序》1、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他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二道极天下之溺;忠犯主人之怒,勇夺三军之帅2、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始,自原所分,以此诟远:“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绝之,其绝必有处”3、人物性格:(1)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的性格(2)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识的性格(3)南霁云嫉恶如仇、中正刚烈4、本文是是议论与叙事合体,前部分是议论文,属于驳论,(主要是驳斥了对许远、张巡的污蔑,赞扬了他们捍卫天下的事迹)后部分是记叙文5、文章介绍(写作意图)第一层:一心抗战、反正法、视死如归;第二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绝之,其绝必有处”;第三层:驳斥错误议论;第四层:南霁云求救贺兰进明、壮烈就义;第五层:补充轶事第十四篇《种树郭橐驼传》1、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写作的一些讽刺语言,篇幅虽小,寓意深刻,也为后人广泛传诵,他的诗歌风格幽峭洁净,自成一家2、本文说理,总体上采用(1)类比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性”;用种树要“其shí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
本文标题:04729大学语文2018年版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2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