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导论1、大调整时期的背景条件(p2)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东升西降,南升北降,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2、世界多极化的机遇和挑战:冷战集团不复存在,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3、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极力推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4、人类社会加速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文明发展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别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民族宗教冲突滋生。5、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带来的挑战: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紧张,气候变化。6、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确认识并利用,和谐相处。2、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导致当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p6-p7)1、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2、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3、中国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强音,稳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二个重大判断(p10)1、基于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2、基于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特别是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p12)1、标志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p18)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p2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p22)“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32)1、跨国公司的发展与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将各国生产连结在一起。2、贸易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增长,各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不断增加。3、金融全球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证券金融、跨国银行的出现,加速资本的流动。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p35&p36)1、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本国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解决就业问题。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管理本国经济事务的能力受到挑战,带来金融风险,承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转移。3、国际经济秩序特点及其不合理表现(p40)1、资本跨国流动的自由要远大于劳工流动的自由,导致全球范围内劳工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垄断资本时难以维护本国人民利益。2、发达国家一面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打开国门施行贸易,一面对国内某些市场和产品加以严格保护,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4、美国“优先论”及“逆全球化”的批判(p39)1、美国把国际贸易规则当作自家工具,想否定就否定,随意歪曲现有国际经贸规则的合理性,否定从中受益的基本事实,肆意挥舞贸易大棒,严重破坏现有国际经贸规则的正常运行,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2、“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上升,发达国家通过构筑高标准的自由贸易网络为今后定标准、树标杆,抢占竞争制高点、发展主动权。5、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主张(p46)1、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2、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3、以合作为动力:各国共商规则,共迎挑战4、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获益,不搞一家独大6、新发展理念的内涵(p51)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7、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p54)1、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3、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8、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p56)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建设同意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6、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7、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第二章世界政治1、多极化特征(p61)1、“极”的内涵发生新变化:“极”的内涵不单是控制力和支配力,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体现在权力结构和关系层面的变化上,各“极”之间以开放代替封闭,以对话代替对抗。2、“极”的要件发生新变化:既要具备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又要具备国际影响力,国际事务话语权,有凝聚力和吸引力。3、多极格局以“去中心化”为核心:,变革由少数国家主导的局面,建立完善平等互利和公平合理的政治秩序。2、中国是西方冷战思维的主要针对国(p63)3、推动国际政治秩序变革的前提(p70)坚持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摒弃传统零和思维,树立国际安全新理念,秉持正确义利观,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政治秩序向着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4、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原则及愿景(p73)基础:相互尊重原则:公平公正愿景:合作共赢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p7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6、国家政治制度选择的历史性和特殊性,没有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p77&p78)1、政治制度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批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2、必须重视历史和现实,坚持从国情出发,还要把握现实。2、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模式,照搬照抄他国制度,会水土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葬送国家前途。7、西方民主的困境(p81)1、政党政治演变为政党恶斗。2、权力制衡演变为“否决政治”。3、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成为长期争议的拉锯战,西方民主制度乱象丛生。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无法自我克服内在矛盾,西方民主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本质上被资本垄断,这是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第三章当代世界文化1、“西方中心论”的文化霸权主义的批判(p88)1、西方的文化和价值是“普世”的,优于其他文化和文明。2、依仗经济实力和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导地位,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向其他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迫使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3、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扩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和反对,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2、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p89)多样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基本样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是推动世界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世界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3、社会思潮的特点(p91)1、倾向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代表了一定阶层、阶级或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主张。2、多样性: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反应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种思潮。3、易变性:容易受到不断变化的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社会实践的影响。4、扩散性:由于多以大众性、流行性语言表达,更易传播5、可塑性:不是无序的,往往会受更强大的、更有说服力的意识形态的影响4、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并对此批判(p96)1、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的政治纲领和经济范式,本质上反映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为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服务的。2、经济上:主张完全“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否认政府宏观调控。3、政治上: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鼓吹多党制。4、国家战略上:鼓吹以超级大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化。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4、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并对此批判(p97)1、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否定和歪曲被压迫人民和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宣扬革命是一种单纯破坏的力量,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作用及执政地位的合法性。2、历史虚无主义奉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顾历史事实的刻意造谣抹黑,违背了研究历史的客观真实原则。3、在政治上适应了国外势力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起了搞乱思想、涣散人心的消极作用。5、如何正确引领社会思潮(p100)1、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2、善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驳斥各种错误社会思潮3、正确开展舆论斗争和思想斗争:对于错误的舆论不能简单的否定了事,要全面深入科学地进行剖析。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p105)7、如何弘扬传播当代中国价值(p107)1、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贯穿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热爱人民。3、必须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8、讲好中国故事围绕着两个“为什么能”(p110)“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增强底气与底色。2、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解决“挨骂”的问题,建立话语体系,增强话语权。3、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积极主动,久久为功,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第四章当代社会问题1、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当代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p11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是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2、社会治理的基本途径(p118)1、制定社会政策:公共权力机关制定法令、政策以确保社会治理顺利进行。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基础上,为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确保其基本生活。3、完善社会服务:满足全体公民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或基本保障性质的服务。4、协调社会关系:为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3、对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反思(p124)1、过度的自由化与市场化扩大了市场经济的弊端,成为社会混乱的重要源头。市场化与自由化的环境可以激发社会各类主体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社会的混乱,政府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丧失主导权,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2、失控的政党政治竞争降低社会治理效能。西方国家的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许多社会政策上难以形成共识;党派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社会治理的效率,在制定政策时遭到反对党为了反对而反对,社会尖锐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3、过度张扬的个人主义导致社会共识的缺失。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之根,个人主义的过度张扬成为社会治理的障碍,在极端个人主义的支配下,一些人过度崇拜自己,把追求个人利益当作唯一目的,把国家和社会看作满足个人利益的工具,造成个人与国家的对立。4、中国当前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p129)1、“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政府落实治理主体责任。2、“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好局面。3、法制保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完善社会治理的制度法规,运用法律工
本文标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2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