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3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2.4研究视角的多元整合1目录:2.3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2.3.1翻译与语言学的关系…………………………………42.3.2语言学学者对翻译所做定义…………………………52.3.3王德春,张培基对翻译所做定义……………………142.3.4《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翻译做的定义………………162.3.5总结:………………………………………………172.4研究视角的多元整合……………………………………182.4.1多元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202.4.2总结:………………………………………………242语言学家费道罗夫巴尔胡达夫(L.S.Barkhudarow)乔治.穆楠卡特福德尤金奈达等…32.3.1翻译与语言学的关系:1.无论在理论或在应用层面,他们都对两种语言的异同感兴趣,它们都是专门处理语言异同问题的学科2.翻译研究和对比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别的学科之间要亲近许多。3.两个学科有个共同的目标,可以说是“化异为同”,“异中求同”。141.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3.2语言学学者对翻译所做定义卡特福德(J.C.catford):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译语)的等值的文本材料(textualmaterial)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文本材料:指原作和译作5问题:等值指什么?等值:费道罗夫提出“等值”论。他提出,翻译的等值,就是充分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并在功能和修辞上与原作等值。等值翻译要兼顾语义等值和形式等值。语义的含义是“语言的意义”。运用到翻译上就是指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意思。语义可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就是指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字面意思;深层意义是指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含义和喻意。但是翻译中很难达到这种等值。262.吴新祥,李宏安.等值翻译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能否达到对等之例句: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Marryacockandfollowthecock,marryadogandfollowthedog.2.Thepaperisourpassporttothegallows.Butthere’snobackingoutnow.Ifwedon’thangtogether,weshallmostassuredlyhangseparately.这个文件是我们上绞刑架的护照,退路是没有了,如果我们不在一起缠着,就必定会分别吊着。这个文件是我们走向绞刑架的通行证。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如果我们不紧紧团结在一起,那就一定会被一个一个地绞死。3此处hang是双关语73.吴新祥,李宏安.等值翻译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费道罗夫(A.V.Fedorov):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巴尔胡达夫(L.S.Barkhudarow)::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奈达(Nida):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亲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82.3.2语言学学者对翻译所做定义语言、言语和话语9言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种最常见、最普通但也是最重要的行为活动,这就是说话。我们把这种重要的人类活动称作言语活动,或称言语行为,用一个科学的术语来概括,便是言语语言人们说话作文,都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而思想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通过一种形式才能显示于外。言语中表达思想内容的形式,就是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言语交际的工具。话语言语既然是一种行为活动,就会有一定的成果或产物,这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学论著中有的称之为“言语作品”,有的称为“言语产品”,有的称之为“话语”。话语是由两个互相依存的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话语内容,也就是言语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另一个部分是话语形式,也就是言语者借以表达思想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语言44.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奈达的对等理论:奈达对翻译理论提出指导原则,阐明了形式对应和动态对等(即功能对等)两个概念。其核心是: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读者反应相似。5形式对应即译者直接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译者把重点放在原文或源语的表达形式上,译者尽可能的使目的语的表达形式与源于的表达形式一样。610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文中教育(中).2011.所谓“动态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Dynamicequivalenceisthereforetobedefinedintermsofthedegreetowhichthereceptorsofthemessageinthereceptorslanguagerespondtoitinsubstantiallythesamemannerasthereceptorsinthesourcelanguage.(Nida,2004:24)“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各种语言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普遍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形式对等”的翻译是很少见的,而“动态对等”则追求的是和原语信息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翻译。7117.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文中教育(中).2011.奈达的对等理论:卡特福德、费道罗夫、奈达和巴尔胡罗夫对翻译的定义之异同:卡特福德: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译语)的等值的文本材料(textualmaterial)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费道罗夫: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奈达: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亲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巴尔胡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12138.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卡特福德、费道罗夫、奈达和巴尔胡罗夫对翻译的定义之异同卡特福德形式和内容费道罗夫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奈达语义到文体,内容到形式巴尔胡罗夫转换的对象是话语10王德春(1934~2011.07.30),著名语言学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德春:翻译就是转换承载信息的语言,把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142.3.3王德春,张培基对翻译所做定义张培基,中国著名翻译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他的译著和专著(详见文后译著年表和专著年表)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培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整体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152.3.3王德春,张培基对翻译所做定义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把代表语言文学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162.3.4《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翻译做的定义2.3.5总结:1.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语言学派对翻译做出的定义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2.就翻译学研究而言,对语言之外的各种要素的关注都是应该而必须的,但是如果要建立起翻译学的知识体系,语言要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任何翻译活动都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3.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家们为推动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的积极探索,但是也要认识到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探索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深涉,深度和广度也有待加强。9179.何妍.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对奈达、威尔斯、卡特福德和费道罗夫译学构想的解读与思考[N].贵阳学院学报.2009.2.4研究视角的多元整合爱蒙德.加里(EdmondCary)认为:文学翻译不是一种语言活动,而是一项文学活动。许渊冲也将翻译定义为美化之艺术语言派认为翻译是语言活动,追求的是等值,等效;而文艺学派认为翻译是艺术活动,追求的是再创造。18勒弗维尔指出:“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而是在两种文学传统的语境下进行的。译者作用于特定时间的特定文化之中。他们对自己和自己文化的理解,是影响他们翻译方法的诸多因素之一”。9语言对比和价值评判层面两种文化199.TheoryinaComparativeLiteratureContext.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6.P.6.2.4研究视角的多元整合2.4.1多元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2010.吕俊.翻译研究:从文本理论到权力话语[N].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符号学“符号解释”活动阐释学理解就是翻译目的论者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权利话语理论者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环境里的改造、变形或再创作10雨果说:“翻译如宽颈瓶中水灌注狭颈瓶中,傍倾而流失者必多”。傅雷:“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212.4.1多元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22戴着镣铐的舞者舌人象胥之官象胥:古代翻译人员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混血儿媒人2.4.1多元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谭载喜将翻译比喻看做“认识翻译本质的一扇窗口”1.译者和论者是围绕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原文本主导性、译者顺从性或叛变性、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等少数主要译学命题而创造和运用翻译比喻。2.通过比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境,来认知翻译的本来面目:它的本质,它的法则,它的方法,等等”112311.谭载喜.翻译比喻衍生的译学思索[J].中国翻译.2006.2.4.1多元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2.4.2总结:从语言学对于翻译等值的追求到翻译研究多元视角的整合,翻译研究的目的都是想引导人们认识翻译、理解翻译。我们不应该把目前提出的对等概念和翻译对等理论看作是形而上学、一成不变的东西,看成是闭关自守的封建性体系,而是应该把它看成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概念和理论,是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产物,是一个不断汲取各种科学成果而丰富起来的开放性体系。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兼收并蓄西方思想方式的优点,融合东西方译论的精华,取长补短,锤炼出一整套以对等概念为核心的定向观察、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译作批评方法,是创立新的翻译学的切实有效的途径。122412.唐艺朗.翻译对等理论的发展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N].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思考问题:1.翻译的本质是什么?2.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翻译观?翻译是一项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属性的活动,这是一种翻译本质的辩证论。如绝对的可议和不可议,相对的可译和不可议。实际翻译操作如此,对译本的评判也同样如此。对于任何一部译作,我们都可以也应当从多个方面,而不是只从一个方面来考察。不要把翻译问题绝对化、极端化。他们各自的论点都是合理的,但他们所采取的原则立场和方法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就自然各不相同。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采用翻译本质的辩证观,就不难得出最为合理的结论。132513.谭载喜.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N].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文献综述1.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吴新祥,李宏安.等值翻译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3.吴新祥,李宏安.等值翻译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4.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文中教育(中).2011.7.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标题:翻译概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3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