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是XXXXX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本课程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本课程的要求:⑴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改革观念。⑵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⑶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⑷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⑸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分期末统一考试和平时作业与实践操作考核两方面。考试成绩占课程学分的80%,平时作业和实践操作占课程学分的20%。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范围为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考试题目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做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平时作业与实践操作应遵照教学大纲、形成性作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由大连电大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考核。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本章内容结构: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视听教育传播技术系统方法的教育应用程序教学及个别化教学1994教育技术定义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建设和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认知信息加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罗杰斯、奥苏贝尔、加涅、建构主义等教学轮)系统科学方法(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教育应用)传播理论(传播模式、传播方法)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概念形成一、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直观教学视听教学:戴尔“经验之塔”视听传播:研究完整的教学传播过程和教学系统。二、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技术——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程序教学: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特点: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关键因素制造程序教学机。编写程序课本。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三、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前身:设计和改进教学实验的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事、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个别的优秀并不等于整体的优秀,只有各部分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秀。媒体技术解决不了教育的全部问题,现代化的媒体不等于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系统方法是一个计划、开发和实施教育的自我纠正的、逻辑的过程。其步骤为:阐释和分解既定的教育目标;分析满足目标所需要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安排教学顺序;选择教学媒体;开发和确定必要的学习资源;评价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的效果;修改策略和资源直到有效。教育技术学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方法四、教育技术学概念的形成(一)物理学概念(二)系统观念早期:产品论硬件软件四、教育技术学概念的形成(三)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简称AECT)1994年作出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技术一、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一)电化教育定义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活动。第二节我国的教育技术(二)现代教育技术第二节我国的教育技术二、建设和发展(1)学科建设专科、本科(140)、硕士(38)、博士(5)2004-5统计(2)组织机构发展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中心、电教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三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等人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S—反应R”的联结。(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试误”过程。(3)学习应是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第三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纽厄尔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是内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信息加工的过程。“鱼牛”童话: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牛”图片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只有学习者将外来的刺激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发生有效的学习。公式是S—AT—R(A是同化,T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2)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3)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人脑好比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强调智能的培养,重视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第三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基本观点如下:(1)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它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2)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受到尊重。(3)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个性的培养,重视人际关系和学习气氛的研究。第三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协作活动和意义建构获得的,学习的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第三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二、传播理论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的总称。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一)传播过程的模式1、拉斯韦尔的模式:“7W”模式Who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saysWhat说什么教学内容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toWhom对谁教学对象(学生)withWhateffect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Why为什么教学目的Where在什么情况下教学环境拉斯威尔的传播模式奠定了传播学模式研究的要素基础,但其重要缺陷是传播过程是线性的,没有反馈。(一)传播过程的模式2、香农-施拉姆模式信道信源编码译码信宿干扰反馈(一)传播过程的模式3、贝罗模式信息源讯息通道接收者传播技术成分结构视传播技术态度内容听态度知识处理触知识社会制度符号嗅社会制度文化味文化(二)传播活动要素5个基本要素:传播者:提供信息、对信息编码、处理反馈信息信息(1)符号。(2)编码和解码媒体接收者: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效果三、系统科学方法(一)控制论、信息论和方法论(二)系统科学方法的教育模式1、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2、伊利的教学应用模式四、教学理论(一)概述孔子: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多闻、多见孟子:循序渐进“教学相长”、(二)程序教学斯金纳:刺激与反应的连接(1)“小步子”(2)“明显的反应”(3)“及时反馈”(4)“自定步调”(三)布鲁纳的教学论基本观点如下:(1)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2)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教学理论是处方性的,它要提出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与方法。)理智上忠实的形式:适合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要学习好,必须采用发现法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早提出此看法。但布鲁纳更注重发现法的理论依据。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布鲁纳过分强调学习者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环境、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在实践中是需要注意的。布鲁纳发现法的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2.强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根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而是采取跃进、跃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3.强调内在动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4.强调信息提取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四)奥苏贝尔的教学论认知同化理论的代表意义学习:34页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五)加涅的教学论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信息加工模型36页9个教学外部事件37页5项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六)基于现代认知建构理论的教学论皮亚杰:个人建构理论(认知图式)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七)罗杰斯的教学论教学策略: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2、提供学习资源3、使用合约4、利用社区5、同伴教学6、分组学习7、探究训练8、程序教学9、交朋友小组10、自我评价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5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