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态文明专题一、生态环境之现状二、相关理论之评述三、中国的生态文明之路(一)生态文明的概述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文明是一种社会文明状态,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内涵。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生态环境的现状原始文明采集、狩猎上百万年人与自然——顺从关系重集体农业文明农耕、游牧一万年人与自然——顺从关系重土地工业文明蒸汽机、现代化三百年人与自然——征服关系重视资金生态文明人、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重视知识共同点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特别是近代的工业文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仅仅200多年的工业文明,人类就已空前地消耗了地表和地下资源,严重削弱了自然生态系统自调节自平衡的功能。然而,这种牺牲后代人利益的巨大代价,并没有换来当代人的幸福,相反却形成了全球12亿多贫困人口和8亿多食不果腹的饥民,饥民超出了农业文明晚期(1700年)的全球总人口。无情的事实告诉人们:这不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发展目标!20世纪70年代,人类才认识到工业文明时代是该结束了,人类不能一味地只向自然索取,也要注意保护生态,做到人和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现代生态学出现:1866年德国海克尔把“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命名为“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的核心就是处理人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复杂关系。现代生态学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现代化理论等生态思想的升华与发展,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绿色政治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各发达国家兴起了绿色运动。80年代已走向政治化。西方各国已相继出现“绿党”、“生态党”、“环境党”、“价值党”,而且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介入西方各国的政治斗争。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113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加以明确。此后,生态文明建设逐步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大上中央明确提出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文明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高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二)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类。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近年来,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中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过5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1988年全国积存量为66亿吨,人均6吨废渣。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为6000万吨/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三)世界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以气候变化为例1906—2005年的近100年中,全球的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而在刚刚过去的50年中,地球升温的速度几乎等于过去100年升温速度的2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暴雨、洪峰、干旱、龙卷风等极端气候事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灾难。首先:农牧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世界范围内,到1994年为止,全球已经退化到无法恢复程度的农用地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意大利的国土面积;其次,人类的基本生活条件遭到了破坏,而且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疾病死亡率上升,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斯特恩报告》指出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行动,那么到2015年,全球受气候灾害影响的人数将达到3.75亿人;最后,全球气候变化同样威胁到了生物的多样性。2006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种物种灭绝的速度,到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乃至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斯特恩报告》经过严格的测算,在2006年,世界的温室气体含量为430ppm(百万分比浓度),并且正在以每年2.5ppm的速度上升。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行动制止这一趋势,到本世纪末,大气的温室气体浓度将达到甚至超过750ppm,以这样的浓度水平,可以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以50%的概率上升5度甚至更高。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1751-2004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趋势温室气体的浓度与气温上升的可能性(%)稳定水平(ppm)2oC3oC4oC5oC6oC7oC4507818310050096441131055099692472165010094582494750100998247229由此,“低碳经济”的概念开始被世界所认识并不断重视起来。“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英国政府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其涵义主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是以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出发点,以适应气候变化、构建生态文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模式。二、相关理论之评述(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二)外部性理论(三)生态经济学(四)生态马克思主义(五)伦理经济学(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以价格理论为核心的,他们认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环境服务定价。通过求解包含资源的效用函数,考虑不可再生资源的可耗竭性、环境损害可累计性、对污染控制、资源发展与研究投资、自然资源对环境影响不确定性以及自然定律等问题,建立起生态环境要素适度内化模式。(二)外部性理论从外部性理论引申则会得出公共物品理论,可以说生态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那么其在供给与消费过程中就会产生外部性的问题。由于“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是因为生态资源具有的特性,导致了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资源浪费等等现象,从而导致了“公共地悲剧”。(三)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基础奠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和赫尔曼·戴利完成的。20世界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重视,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描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着毁灭性的打击,人类的粗心、贪婪以及无责任感正在慢慢的吞噬着地球,而这本书也拉开了“绿色革命”的序幕。20世纪60年代,在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其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概念。1966年,在他的《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TheeconomicsofthecomingspaceshipEarth)中,将地球比喻成一个太空船,他声称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增长将会掀翻地球这个太空船,因为经济发展不仅仅耗尽了太空船中有限的资源,而且大量的浪费和污染充满了整个地球。而后,赫尔曼·戴利进一步阐述了生态经济学,使得生态经济学的构架得以完成,赫尔曼·戴利强调了人类必须从属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并构建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模式,即稳态经济(TheEconomicsofSteadyState)。(四)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本·阿格尔教授在1979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第一次运用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标志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作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延伸与拓展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着深刻的批判,从创立到逐渐成熟,生态马克思主义始终拥有着鲜明的旗帜,即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五)伦理经济学其他的理论或强调价格机制,或强调政府的作用,或强调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意义,或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反生态”性质。但是都忽视了人类社会发展中,或生态环境保护中“人”的重要作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生态环境的完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将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中国的生态文明之路(一)中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博弈(二)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三)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问题(四)能源结构问题(五)中国的制度创新问题(一)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中的博弈所谓“碳博弈”是指,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各个国家(博弈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以策略集合,做出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行动策略的行为。各个博弈者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各自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学习对方的策略,而选择自己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可以说,国际碳博弈的结果是各个国家通过研究、行动的互动而形成的结果。每个国家都出于对国际生态环境的共同知识,通过对其他博弈者的分析与研究自身的局势,而采取的相应战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因为考虑到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上的不同,最终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将其作为《公约》的核心内容。面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危机,每一个国家都应负有“共同”责任,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忽略“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约》中明确指出:发达国家(附件一所属缔约国)应当率先实行减排,并应当无偿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与资金的援助,而发展中国家(非附件一所属缔约国)没有强制性的减排责任,他们
本文标题:生态文明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7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