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区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攻坚阶段,“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制定。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现实基础—2—“十二五”时期是九龙坡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转型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全区转型阵痛,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深入贯彻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沉心静气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坚定不移抓改革、拓开放、谋创新,凝心聚力推板块、强园区、兴楼宇,一以贯之惠民生、优环境、增和谐,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发展转型突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是2010年的1.7倍,第三产业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为“十一五”末的1.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实现翻番。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高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八大功能板块破局。立足“双跨区”功能定位,优化产业、—3—人口与城市发展布局,构建扁平化板块开发建设体制和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东城以楼宇经济为依托,五大板块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商圈大流通格局基本奠定;西城以“园中园”为载体,三大板块集群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园区大平台支撑显著增强,形成“八马齐奔”的开发建设新局面。高新引擎强势发力。调整优化高新区管理体制。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较2010年提高8.1个百分点。开发建设步伐加快,石桥铺—二郎地区功能形象明显提升,拓展区交通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笔电配套、石墨烯、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全市领先,获批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前沿科研机构加快建设,全市首家科技服务大市场等构建起一流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等增量均居全市前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华润万象城、九龙滨江成为主城新地标,华岩新城、盘龙新城拔地而起,九龙半岛启幕建设,城区老工业区改造步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展现新风貌,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大通道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华岩隧道、中梁山隧道扩容、轻轨5号线及环线、成渝客专等多点开花,九永高速、南北干道等全面提速。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日益完善。改革开放迸发活力。顺利完成部门、镇街机构调整,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PPP—4—投融资体制改革成功破题,区内企业在全市率先登陆新三板,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经验全市推广等。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金凤镇6平方公里区域纳入重庆申报国家自由贸易区范围,进口商品集中展示交易区建成运营。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位居全市前列。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市首位。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桃花溪、彩云湖等河流和湖库深度治理,绿脉走廊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村庄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滚动实施中梁云峰生态搬迁、区域配套学校建设等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进步,承接管理市直属重点中学两所,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民主法治氛围浓厚。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加快建设。人大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协商渠道更加畅通。司法公正深入推进,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专栏1九龙坡区“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5—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实际2015年完成“十二五”年均增速(%)指标属性一经济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89.61003.610.4预期性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5.58.5——预期性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063】【2436】18.7预期性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8081206.78.4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52.9505.614.9预期性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3064.116.4预期性7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5.1】【123.3】19.8预期性8实际利用内资(亿元)126.9471.830.0预期性9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5.2】【26.4】24.0预期性二结构质量10城镇化率(%)86.691.3——预期性11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781127.5预期性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9.255——预期性13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7172——预期性14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72.6——预期性三资源环境15人口自然增长率(‰)1.56.5口径调整约束性16空气质量满足II级天数(天)309287口径调整预期性17单位GDP能耗降低(%)—【24】——约束性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性#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0.1】【20.7】——约束性#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7.2】【9.3】——约束性#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095——约束性19森林覆盖率(%)2440.8——约束性四社会民生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11530727口径调整预期性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64515480口径调整预期性22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12——预期性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7677.5——预期性24公租房面积(万平方米)—426——预期性25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8498.5——约束性26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6895——约束性27城镇登记失业率(%)22.62——预期性注:1.经济指标绝对数为当年价;2.表中带【】的为“十一五”或“十二五”期间五年累计数;3.人口自然增长率、空气质量满足II级天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国家调整了统计口径。第二节发展环境—6—“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家层面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转换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力度加大,新一轮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有利于我区乘势而上、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建设深入推进,将推动我区加速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信息化快速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内陆地区的发展条件大为改善。从全市层面看,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破解;开放功能更加完善,开放环境更加优化,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速,直辖市体制优势和国家中心城市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从我区自身层面看,八大功能板块开发建设竞进提速,极大促进资源配置最优、综合效能最大,形成全区协调发展新局面;高新区开发全面提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区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东城更新和西城崛起步伐加快,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7—全面依法治区深入推进,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等。对于这些有利因素和条件,要因势利导、科学把握、善加利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西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创新驱动能力较弱,创新性领军企业缺乏;开放平台相对欠缺,开放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任务较重;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社会安全指数等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还有较大差距;社会治理创新及政府自身建设亟待加强。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谋划我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立足国家、全市和全区发展大局,深刻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坚持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辩证看待经济运行的波动,更加注重看整体、看主流;辩证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更加注重看质量、看内涵;辩证看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取舍,更加注重看潜力、看可持续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更加注重看后劲、看协同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更加注重看苗头、看规律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利弊,更加注重看大局、看长远;辩证看待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更加注重看统筹性、协调性;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注重看关联性、互动性。—8—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开发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不移实施八大功能板块发展战略,以高新智慧、美丽山水、和谐幸福为导向,协调推进东城再造提质、西城开发提速,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和民生保障体系,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点,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增长极。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功能、商务服务功能、科技创新功能、物流贸易功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实现经济发展支持能力、城市发展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为重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西部创新中心的窗口。全力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中,充分发挥开发开放、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全力搭建创新创—9—业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方位营造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全面激发活力,深度释放潜能,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坚持在大开放格局中谋求跨越发展,畅通开放通道、夯实开放平台,强化区域合作,聚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全面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的效率效益,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提高要素的集聚辐射能力,全方位提升内陆开放水平。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更加科学。统筹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加快推动城乡产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社会事业和政策措施等一体化发展,着力塑造要素流动有序自然、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重庆现代产业集聚区。准确把握国内外科技革命和产业
本文标题: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7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