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哈尼族目录二、哈尼族族源三、哈尼族经济生活一、哈尼族的概况四、宗教信仰、婚俗、饮食与歌舞五、文学艺术一、哈尼族的概况•哈尼族的概况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哈尼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Akha)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南境内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澜沧、新平等县。使用人口约100万(1982)。分哈雅、碧卡、豪白3个方言。概况•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二、哈尼族族源•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开始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二、哈尼族族源父子连名制•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自然现象。•1公元五、六世纪,哈尼族社会由原始游牧采来向原始农耕转化,它的经济基础由不稳定,逐步转向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基础,需要比较稳定、比较强壮、比较有农耕技巧的劳动力队伍,男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男人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地突出上来;•2而“家庭”、“私有”、“等级”逐渐明朗,特别是家庭,在社会上地位和作用突出,家庭是社会的生产单位,是社会发展的细胞;•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有了变化和发展,需要有一种形式能够反映。父子联名是最好的表现形式。父子联名就是反映哈尼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最适合上层建筑形式。所以它在哈尼族社会历史上具有强胜的生命力。•送咪窝·窝腿雷·腿雷总·总嫫院·嫫院驾·驾提锡·提锡利·利跑奔·跑奔吾·吾牛然·牛然错·错嫫威·嫫威尊·尊唐盘·唐盘漫·漫合贪·合贪姐·姐利乌·乌起腊·腊贪奔·奔孙连·连龙播·播嫫波·嫫波梯·梯桑彪·彪妈脏·脏者·者威·威奸·奸耶、耶诸、诸乐、乐萨、萨昌、威包、包姐、姐柯、柯斜、斜票、票嘠、嘠支、支克、克娜、娜搓、搓枣、枣威、威商、举个栗子。。。三、经济生活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地位: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方法•在找地开田时,找不怕风吹、向阳、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哈尼族是通过挖筑沟渠来解决梯田用水的,他们遇到绕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水浇上去炸开石头,这样就可以挖沟了。解决水利问题•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挖筑千条水沟干渠,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水利问题。服饰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哈尼族卡多支系服饰(妇女)用黑色自织染布作面料,包头为圆盘式镶边戴帽,配以各种彩色花饰。上衣为左开襟服,绣以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纹和佩以银饰,下着黑色长裙。叶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叶车妇女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布衣是一件一件地套着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数。叶车人认为,衣服件数越多,服装越美,越能显示出家庭的富裕。她们下身穿黑色短裤,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褶纹数与上衣数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裸露着。逢年过节,姑娘们手上还带银手镯,胸前挂银链,腰的两侧佩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铃铃作响,颇有风韵。婚俗公公领着媳妇回门一人出嫁百人送跨火断线入夫门“公房”里谈情说爱偷婚“踩路”定姻缘一朵鲜花说成草哈尼族还没有形成虔敬的一种崇拜,原始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有少数地方信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建寨进行。祭天、祭山、祭龙是祭祀的主要内容。宗教信仰婚俗•哈尼婚俗哈尼族还保留着男方到女方家上门的习俗。这种上门的婚礼比较简单:由一长者做媒,选定日子带一筒酒于黄昏时把男子带到女家。男子随身写带一顶篾帽,一床被子,女方家杀一只鸡招待媒人一餐饭,婚礼便告完成。哈尼族青年男女结婚后生了第一个孩子,一般就要与父母分家对立生活,但也有不少家庭关系和睦、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哈尼族家庭关系中,以长者为尊,晚辈很尊重长辈,也很听长辈的话。在家庭中,夫妻关系融洽,离婚的较少。•离婚,则要举行简单的仪式:由一中间人主持,男方砍一木片,两侧各砍三道小口,然后将木片破成两半,各拿一片为凭证。包烧酸肉点击添加文本•哈尼族美食炸竹虫歌舞•《棕扇舞》是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人们手拿棕榈叶,充当能为民族带来吉祥幸福的白鹇鸟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缓、柔美特点的乐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四处窥探等自然形态。舞蹈动作古朴、细腻,充分表现了哈尼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哈尼族舞蹈》陈玉先•在哈尼族风俗中,老人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们要围绕死者的住房跳集体丧舞《莫搓搓》,以寄托哀思。•舞蹈总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着,内容常与古老的传说有关。在红河南岸地区,流传最广的有三弦舞、四方舞、扇子舞、罗作舞、木雀舞、拍手舞、钱棍舞等。原生态歌舞迎宾客“十月年”长街宴以绿春县和红河县的哈尼族地区最为隆重。绿春县的长街宴在县城中心主大街举行,红河县的长街宴以甲寅乡最特色。红河县甲寅乡是长街宴的发源地,乡里每年一次的“长街宴”也是盛况空前。每家备办丰盛酒菜摆到寨中主大街,规模达千余桌,一桌连一桌,龙头接龙尾,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碗酒。长街宴有“天下第一宴”美称,民族服饰也走向时装化,亮丽异彩,场面非常热烈壮观。绿春曾摆了2041桌,四千多米长,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最长的宴席”。十月年•哈尼族饮食哈尼族以稻米为主要食粮,也吃玉米和荞麦。呈红褐色的米皮富于营养,有益于身体健康。•哈尼族的禁忌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多说两句吧•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哈尼族种茶饮茶有深厚的文化根源•。哈尼族祭茶哈尼族在每年初春举行的全寨性的祭祀活动“甫玛突”节,有一个对茶树的祭拜仪式。目的是通过祭祀的方式告诉茶树神已经是春天了,祈求茶树多发芽。主持祭祀的摩匹率众跪在一棵选定的古茶树下,不断诵经祈祷,神秘而又严肃。仪式过后,方可上茶园采摘茶叶。结束谢看观谢END
本文标题:哈尼族文化习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8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