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1整理
认知心理学张佳佳E-mail:zhangjj8651@163.comQQ:78220201总复习•第1章绪论•第2章知觉•第3章注意•第4~6章记忆(记忆结构、短、长时记忆)•第7章表象•第8~10章思维(概念、问题解决、推理)•第11章言语第1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推理、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是各种形式知识的总称。认知既包括内容,也包括过程。其内容是指你所知道的---概念、事实、命题、规则和记忆;其过程是指你如何以一种让你能解释周围世界,并且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创造性解决方法的方式,操纵这些心理内容。2.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的心理学。Neisser(1967)在《认知心理学》书中下定义为“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储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其研究范围包括①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认知过程;②儿童的认知发展;③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3.什么是信息加工观点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类比,将人脑看作类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这种类比只是机能性质的,是在行为水平上的类比。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看作是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4.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信息加工就是对符号进行操纵(1)符号就是模式,如语言、标记等;(2)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者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3)符号之间通过一定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也叫语句。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4)符号结构之间可以互相表征。(5)符号不仅可以代表外部事物,还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程序)。Newell&Simon,1972(1)加工的对象:符号结构(2)加工的构成: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3)关于加工器的组成A、一组基本信息处理过程。如制作和销毁符号,复制、改变原有的符号结构B、短时记忆: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入或者输出的符号结构等;C、解说器:将A和B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5.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6.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信息加工观的心理学结论(1)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内部心理活动);(2)心理过程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加工过程;(3)能够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7.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一般认为,认知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67年Neisser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8.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定义或基本逻辑、应用、典型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然后测定两种作业各自所使用的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息加工过程所耗费的时间。(2)相加因素法实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3)“开窗”实验是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4)出声思考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使用特定的方法使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由内潜性变为外显性。(5)计算机模拟根据已认识的某个心理过程的规律所形成的特定心理学理论来编制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以类似于人的方式来完成整个问题解决,以检验某个理论。第2章知觉1.知觉的定义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2.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而具有间接性质。代表实验:音素恢复实验3.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1)布鲁纳和奈赛尔为代表的知觉假设考验说(认知理论)观点: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2)吉布生提出的刺激物说(直接刺激说)观点:知觉是从刺激模式中直接提取有效的信息,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证据:结构密度级差4.知觉加工(1)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2)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3)两者关系①它们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两者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②但在不同的情况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有不同的侧重。③在知觉良好的条件下,知觉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而随着条件恶化,自上而下加工的参与也将逐渐增多。(5)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客体,先知觉其总体特征,再知觉其局部特征。(6)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客体,先知觉其局部特征,再知觉其总体特征。(7)两者的关系:总体特征优先.a.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的。b.总体特征的知觉总是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c.当人们有意识地去注意看总体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们注意局部特征时,他不能不先知觉整体特征。因此,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的,且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5.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1)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2)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6.模式识别一般过程模式识别是一个知觉过程,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7.模式识别理论(具体解释匹配过程)(核心思想、模板匹配模型、实验支持、简评)(1)模板说核心思想: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模板匹配模型实验支持实验过程:让被试判断两个先后呈现的棋局模式的异同。两个棋局呈现时空间关系:a.重叠b.位移。实验结果:a.当两个模式呈现的时间间隔在300ms以下时,重叠情况下的正确判断的百分数要高于位移情况下的;b.在时间间隔为600ms时,出现相反的情况。简评a.模板数量巨大,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b.识别过程缺少灵活性,显得很呆板。c.能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的一个方面或环节。(2)原型说核心思想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比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特征抽取关系准确匹配模式解释命名分类进入记忆丢失特征反应倾向不成功刺激审察具体的像抽象表象原型匹配模型再分析实验支持Posner等(1967)实验过程:I归类实验;II迁移实验实验结果:(1)被试对原有的畸变模式分类的正确率约为87%;(2)对先前未看过的原型分类的正确率也与此相当,而对新的畸变模式的分类则较差。简评(1)原型匹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也使人的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2)原型涉及范畴表征的问题,现在原型已成为概念结构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3)特征说核心思想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的。实验支持Neisser(1964)实验材料: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材料分为两组:(1)靶子字母与其他字母特征相似程度很低。(2)靶子字母与其他字母特征相似程度很高。被试任务:在多行字母中,尽快地搜寻到一个特定的字母(靶子字母Z)。实验结果:在第一组材料中,搜寻靶子Z比在第二组材料中要迅速得多。鬼城实验映像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鬼城”模型简评(1)使模式的存贮更节约内存,减少记忆表征负担。(2)模式识别过程更多地带上了学习的色彩。(3)更符合平行加工的原理。(4)只是自下而上加工,缺少自上而下加工。(5)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未涉及由整体到局部加工。(6)受到拓扑学的挑战。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2.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3.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4.字母优势效应:识别字母的一个组成线段要优于识别单独的该线段。8.结构优势效应(定义、实验证明)第3章注意1.注意的定义2.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3.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4.中枢能量理论5.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注意的模型(主要观点、实验支持、简评)2.过滤器模型(1)主要观点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储存在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减。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则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储存。过滤器模型又被称之为单通道模型。(2)过滤器模型图示(3)实验支持——双耳听音实验在实验时,给被试两只耳朵都输入声音信息。被试戴上一副耳机,每一耳机输入一条声音消息。实验者要求被试只注意听其中一只耳朵得到的消息(这只耳朵被叫作追随耳),并且要把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消息用嘴复述出来。布劳德本特(D.E.Broadbent)的实验E.C.彻里(E.C.Cherry)的实验鸡尾酒会效应3.衰减模型(1)主要观点:1、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2、过滤器有两种,一种位于语义分析之前,称为外周过滤器,它根据刺激信息的特点对它们给予不同程度的衰减;另一种在语义分析之后,称为中枢过滤器,它是根据语义特征来选择信息的。3、信息的选择不仅依赖于感觉特征,而且依赖于语义特征该理论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语义分析作用,所以被称为中期选择模型。追随耳非追随耳频率强度等物理特征分析选择性过滤器意义分析OOOOOOOOOOOOOOOO自己的名字反应(2)Treisman的衰减模型图示(3)衰减模型的实验依据在实验中,他同时向被试者两只耳朵分别输入不同的消息,要求被试者“追随”其中一只耳朵(在听音时,要他报告出从这只耳朵中听到的话)。在被追随的耳中,输入的消息在开初时是有意义的,但是到了某个地方输入的消息变成了一些随意排列的词;与此相应,非追随耳开初只是输入一些随意排列的词,而当追随耳输入的消息开始变得无意义时,非追随耳输入的消息则开始变得有意义了。4.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之比较不同之处:衰减模型将过滤器模型的“全或无”工作方式改为衰减,从而由单通道模型改成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共同点:第一,这两个模型的根本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调节;第二,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在这两个模型中是相同的,都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之间;第三,这种过滤器的作用基本相同,即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水平的.因此,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它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1)主要观点由Deutsch和
本文标题:认知心理学总复习1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8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