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5顺义二模试题及答案
顺义区2015届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⑴—⑶小题在古代,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此月是阴阳两气相互争夺的时期,即万物进入生死分界的关键时段,故五月又称“恶月”。古时农历五月初一为端一,依次下数到端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五之日为九毒日之首。昔日五月端五那天人们“结五色丝为索,索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这一古风起源于汉代,其用意是“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辟”通“避”),即所谓“五彩辟兵”。五彩为青、赤、白、黑、黄,以代表五方。女子们在制作彩丝中暗自比才斗技,将充满压抑的避邪躲灾,通过指尖和彩线幻化出充满生活机趣的智慧和对生命憧憬的qǐ()丽遐思,让有点沉闷和①的五月在女性纯cuì()的笑声、明净的眸子、②的双手中,点染出一层初春嫩柳般的生命亮色。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qǐ()丽纯cuì()⑵下列各词语中的“端”与“端一”“端五”的“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变化多端.B.中国人物画的发端.早于汉代,盛于隋唐。C.无端.生事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⑶分别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多彩②勤劳B.①明媚②细腻C.①燥热②温柔D.①不安②灵巧2.下列成语中的典故内容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项是(2分)A.破釜沉舟B.如鱼得水C.味如鸡肋D.三顾茅庐3.下列是词牌且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敕勒歌B.鱼家傲C.天净沙D.水调歌头4.下列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①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A.①④B.②④C.②⑤D.③⑥5.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标点。(2分,每空0.5分)①是天气比往年热呢(a)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的,自己的身体不行了(b)他害了怕,可是没办法。(选自《骆驼祥子》)②“你是共产党不是?”孩子又问了(c)“你看我(成岗)是不是呢?”“我晓得你(d)可是我不说!”小萝卜头似乎很有把握。(选自《红岩》)6.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每空1分)在很多经典诗歌中,熔铸了诗人内心对家、国深沉的爱。如陆游临终前在《示儿》中的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①。”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感时花溅泪,②。”马致远在一首小令中写道:“夕阳西下,③。”文天祥诗中表白:“人生自古谁无死,④。”辛弃疾赋壮词表示:“⑤,赢得生前身后名。”范仲淹如是说,“⑥,后天下之乐而乐。”7.在空格处用简洁的语言填写相应的小说情节。(4分,每空1分)“三”这个单数,在中国古代也被赋予了吉祥、完美的象征,故宫有“三大殿”,新婚拜堂讲究“三拜”,敬酒讲究“三巡”。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以此加强小说艺术的魅力。例如:《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①),《三国演义》中有(②),《西游记》中有(③),《骆驼祥子》中有(④)。8.下面是古今小说中几位女性人物的描写,根据以下内容分析各人物性格特征。(4分,每小题1分))①孙二娘——“这个鸟大汉却也会戏弄老娘,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只好做水牛肉卖。扛进去先开剥这厮。”()②虎妞——“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你喝!要不我揪耳灌你!”()③江姐——“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④双枪老太婆——“你亲口判过我的死刑,难道就忘记了吗?三年前我越狱出走。你还带着人马连夜冒雨追过我五十里路!”“你们不是又要通缉我吗?今天我是特地来投案请赏的,看你怎么处置!”()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①为汝杀彘②。”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③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④。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⑤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⑥而民信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①反:通“返”。②彘(zhì):猪。③烹(pēng):煮。④戍:防守。⑤过:过失。⑥号:标志。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其子随之.而泣②辍耕之.垄上B.①特.与婴儿戏耳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C.①子而不信.其母②欲信.大义于天下D.①使人止.之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①顾反为汝杀彘②吾醉而与左右戏11.上文两则故事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共同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第12—14题。(12分)儿子的孝顺紫林“爸,您喝茶!”憋了一肚子怨气的沈洋刚下班回家,便遇上了一件怪事,一向不大懂事的儿子居然也学会了孝顺。望着眼前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沈洋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瞧,儿子才十岁,就会孝顺父母了。一瞬间,满肚子的怨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颤抖着接过茶,迷濛的热气里,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再轻轻抿上一口,哇!真是从嘴里一直香到脚心。他感动得一把抱住儿子:“儿子,说,想要什么,老爸买给你!”儿子也显得有些兴奋:“爸,我正想跟您说,明天我们班去春游,我想多买点东西。”“没问题!”沈洋大力拍拍儿子的肩,“说吧,要多少钱?”儿子小心地伸出了五根手指,“50块!”沈洋随手从自己的皮夹里掏出一张“老人头”:“儿子,多买点好吃的,可别给你老爸丢脸!”“谢谢爸!”儿子拿过钱,一溜烟便跑得无影无踪。可沈洋却着实兴奋了几天。冬去春来,儿子上高中了。这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爸,快,快换件衣服,我请您去看电影。”沈洋挺纳闷的,儿子怎么突然想起请他看电影了?他不是一向不爱看电影吗?儿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地解释道:“爸,这部电影可是国际大片,不看的话,可是终身遗憾的。”看到儿子一本正经的模样,沈洋明白了。得,原来儿子是孝顺他,那他又怎能不去呢?父子俩兴高采烈地看完了电影,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揽住沈洋的肩:“爸,找您商量个事!”“什么事?你说吧!”“爸,我想买一部便携式录音机,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好啊!反正你学习也能用上嘛!”“可是……”儿子的表情有些为难。“缺钱,对不对?说吧,要多少?”“500块!”几天后,儿子多了部便携式录音机,沈洋却吃了一个月的白饭。转眼,儿子成了一名大学生。大二刚开学,有一天,儿子神神秘秘地把沈洋拉出了家门,七弯八拐之后,父子俩坐在了某海鲜酒楼的包厢。一桌子菜很快便上齐了。儿子给他倒上一杯酒:“爸,我敬您!这些年,您辛苦了!”沈洋一听这话,眼圈随即便红了。自从老婆死后,这些年,他既当爹又当妈,真是挺辛苦的。“爸,您放心,等我大学毕业,我会好好孝顺您的!”儿子又倒上一杯酒。“好!好!”沈洋接过酒一饮而尽,满脸欣慰的笑容。“不过,爸……”儿子的欲言又止让沈洋突如其来打了个寒颤,他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有事吗?”“爸,我想买台电脑……”下面的话,沈洋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有些凉飕飕的。这顿饭吃掉了沈洋5000块。终于,儿子工作了。沈洋也正式退居二线,每天在家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倒也悠闲。有一天,已经半年没回来的儿子突然回家了。沈洋高兴得手忙脚乱,一下子打翻茶叶,一下子弄破茶杯,儿子却一把拉住他的手,递给他一张机票,“爸,我是特地回来请您去旅游的,您瞧,我连机票都买好了!”听了这话,沈洋的手停了一下。“只是……”儿子继续往下说,却听见“扑嗵”一声,沈洋已直直地躺倒在地上。(选自《文艺生活》2004年第9期)12.文中写了几个场景的父子对话,表现出儿子的用心与父亲的心情。阅读全文,填写表格。(4分)时间次序儿子的孝顺父亲的心情上小学家中请喝茶惊喜上高中影院请看电影③上大学①寒凉工作后②④13.这篇小说多处运用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14.下面是汉字“孝”的演变过程及造字意义。比较这篇小说中儿子理解的“孝”字意义与汉字“孝”的本义,你认为二者是否一致?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4分)“孝”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隶书意义:甲骨文(是“老”的省略,长发长者)(子,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造字本义: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0分)①成语,就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②成语有两大特点,一是字有“出身”,字字皆有本。成语所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根据的,都是有它独特的用意的,所以它不需要使用成语的人随便改动它。例如“半面之交”这个成语曾遭到了质疑,理由是:既然“交往”过,至少得见“一面”,怎么能见半面呢?“半面”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成语被好多人改为“一面之交”来用,还说“半面之交”不可能,这就与成语的本源有抵触了。此语出自《后汉书·应奉传》,应奉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的特点是“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有一次他坐车上街走到中途他让车夫停车,自己跳下车来走到路边正在修车的一个老者跟前说:“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老者赶紧站起身来说:“先生我并不认识您!”应奉说:“我叫应奉,三十几年以前您到我们家修过车呀!当时是管家接待的您。但是您修完车找不到管家就到我的书房,‘开半户出半面视我’呀!(也就是把门开一个缝露出您的半张脸看我,我一抬头您就走了)所以我和您可以称得上有半面之交啊!”成语“半面之交”就是从这件事提炼出来的,后来用来表示“彼此见过面但交情不深”。所以这“半面之交”确有史实作根据,不是“不可能”。此外要是表现“交情不深”,那么“半面”比“一面”应该说是更有表现力,所以改为“一面”也不好。③二是语出“经典”,语语皆典型。每一个成语都有丰富的内容,与同类词语比较,成语的意思最具代表性。下面通过一个成语故事说明这一特点。成语“至理名言”是从《明史·后妃列传》中提取出来的,讲的是朱元璋拿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听了妻子马皇后的一番劝告,很受感动,叹息着说“至言也”(真是至理名言啊!)。后来人们就把朱元璋概括马皇后那番话的“至言也”,从《明史》中提取出来扩展为“至理名言”作为成语,用来指“最有道理,最有价值的话”。而成语“至理名言”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把“如何巩固政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包括了。要巩固政权,首先“皇上要做得正”,皇上要有“守成不易”的认识。马皇后见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元有是而不能守”,实际上这就是让朱元璋认识夺取政权后把政权守住并不是易事。如果是易事,那么元朝的政权不应该丢,传国玉玺不应该被我们拿到手!要警惕自身的骄傲放纵奢侈和不谨慎从事。其次,巩固政权要有贤能之士的辅佐。再次,巩固政权要得民心,“不屡更法律,不扰民”,这都是得民心的重要举措。成语“至理名言”在表示“有道理有价值的话”中也最有代表性。理由是“至理名言”所讲的理是如何使政权巩固的理,如何使国泰民安的理,对一个国家来说,再没有哪种道理比这更重要的道理了。因为“至理名言”是位居一切正理之上的理,是位居一切有价值话之上的话,所以它可以代表一切正理,一切有价值的话。④了解以上成语的特点,一是能使我们体会到成语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二是便于今后运用这类成语时少出错或者不出错,为净化语言、减少语言污染尽一份责任。15.阅读第①段中的划曲线句,结合文章说明作者把成语比作“活化石”的理由有哪些。(2分)16.阅读下面几幅图画,
本文标题:2015顺义二模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8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