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课堂PPT)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华罗庚1234567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的华瑞栋喜得贵子。40多岁才有了这个儿子,夫妻俩喜不自胜。为了留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根苗”,让他平安地成长,两人按照当地习俗,孩子一落地,就用箩筐象征性地扣他一下,寓意“把根留住”,还为他取名“箩根”,学名华罗庚。8华家并不富裕,在当地开了家小店,冬天卖棉花、夏天卖草席,有时也卖些针头线脑,小箩根就在店里帮忙。可他酷爱读书,从小对算术感兴趣。1925年,15岁的华罗庚初中毕业,家里勉强凑齐了学费,送他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可是没过多久,家里就筹不出学费了,只好辍学回家。9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婚后受恩师王维克聘请,在金坛中学当会计兼教员。华罗庚开始钻研数学,1929年上海出版的《科学》第15卷第2期刊登了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清华大学算学系(即数学系)教授熊庆来看到了此文。问周围同事:‘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没人能够回答。再问:‘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同事们仍是面面相觑。”10于是,熊庆来开始四处寻找华罗庚。那段日子,华罗庚得了伤寒病,卧床整整一年才脱离危险,那场病让华罗庚落下终生残疾。1931年,熊庆来终于找到了华罗庚,并在清华大学热情地接待了他。那时的华罗庚身体瘦弱,面黄肌瘦。尽管如此,他却在交谈中与熊庆来对答如流。跟校方商量后,熊庆来破格聘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担任算学系办公室助理员,允许他旁听大学课程,算学系的图书馆也归他管。11这其实是变相给了华罗庚接受教育、进行自学的机会。华罗庚以他的勤奋刻苦,很快接触、学习了世界各国的数学理论。在清华工作了5年,就把清华大学算学系图书馆里的书差不多看完了。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他被破格任用为助教。又一年升为讲师。12从以上介绍看,熊庆来无疑是华罗庚的伯乐,可是,本文只字不提熊庆来,反而详细写了王维克,韩大寿,想想为什么?13因为这是在金坛中学演讲,自然要多提母校的老师。其次,王维克对华罗庚有知遇之恩,没有王维克,就没有华罗庚。王维克的鼓励,使华罗庚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王维克的聘用,使得华罗庚能有钱养家,得以钻研数学。那么,这个王维克,是何许人呢?14王维克(1900—1951)翻泽家,浙江金坛人,其父亲是前清秀才,1925年,到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天文,历时三年。是居里夫人唯一的—名中国学生。1928年,王维克学成归国,先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1929午,王维克回乡结婚,家乡人士盛情挽留他担任了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校长。15早在1923年,王维克曾在该校当教员,做过华罗庚的班主任,很赏识华罗庚的数学才能和他学习的勤奋、刻苦。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16王维克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才能后,尽心尽力地栽培他。王维克本人博学多才,家里藏书丰富,华罗庚成为他家的常客,他或是借书,或是请教问题,每次都受到热情款待和耐心的指点,在恩师的教导下,华罗庚开始专心钻研数学。到年终考试时,王维克对他说:“你不必考了,因为考你的问题别人做不出,考别人的问题不值得你做,我给你拟一个论文题目,你回家去做吧。你的数学终归是一百分,终归是第一。”17王维克出任县立初中校长,华罗庚正失学在家,王维克把他请回学校担任会计,兼教初中补习班的数学。这对处于辍学、失业和贫病交加的华罗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久华罗庚又染上可怕的伤寒,王维克几次登门探望,月薪照发,华罗庚教的课程由王维克代上,王维克王维克的“偏心”触犯了一些人,他们向县教育局长告了一状,说王维克任用仅初中毕业不合格人员,是“用人不当”,“亵渎”了中学教员的称号。一时议论纷纷,王维克在这种情况下,愤然辞职,只身去湖南大学执教。18王维克学识渊博,早年就是中国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以及稍后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社的会员。王维克爱好文学,酷爱翻译工作,一生译着有数百万字。主要译着除但丁的《神曲》外,还有印度史诗《沙恭达罗》王维克从事译着工作的态度极为严谨。当他选好名作后,便认真阅读,然后把内容详细讲给有一定文学修养的夫人陈淑听,如果夫人听得兴趣盎然,他就开始一章一章的翻译。每译出一部分初稿,便由夫人或别人朗读,他坐在一旁静听,发现有不准确、不顺畅的地方,就精心修改,直到自己与别人都感到满意为止。19201934年成为文化基金会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其间写有《堆垒素数论》专著,并开展了矩阵几何和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211946年去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1948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任教授。1950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主任。1958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221967年开始研究优选学,写成《优选学》和《优选法平话》,并到全国各地开展推广运用统筹法和优选法工作。这期间,华罗庚教授还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23197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2年,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时,不幸猝然病逝。24预习检查1、字词梳理劫难jiénàn:灾难;灾祸。历经劫难。劫数jiéshù:一种宗教用语,原指极漫长的时间。后亦指命中注定的厄运。借鉴jièjiàn: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25头衔tóuxián:职务和级别的名号总称。幌子huǎngzi:幌,帷幔。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炫耀xuànyào警惕jǐngtì: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26班门弄斧(bānménnòngfǔ):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好高骛远(hàogāowùyuǎn):好:喜欢;高:过高;骛: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远:过远。意为:脱离实际去追求过高的、难以实现的目标。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成语梳理27勤能补拙(qínnéngbǔzhuō):勤奋能够弥补不足。实事求是(shíshìqiúshì):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28知难而进(zhīnánérjìn):迎着困难上。精益求精(jīngyìqiújīng):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埋头苦干(máitóukǔgàn):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坚持不懈(jiānchíbùxiè):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骄傲自满(jiāoàozìmǎn):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29课文结构简析30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312-14自然段第2自然段把自己的经历即中在“三劫”,并明确演讲的目的——要青年人从中得到“借鉴”,要珍惜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这一段是下文“三劫”的总起,下文分说“三劫”。“三劫”证明了遇到任何恶劣条件,在任何困境中,仍要努力学习,刻苦,发愤。第二部分32“一劫”,是讲述作者“早年碰到的困难”。具体困难有:学历低、失学、“不合格”的教员。作者以这些亲身的经历证明了“学习要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很快上去”。作者对青年人提出“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在赶得上”的殷殷教导。33“二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十分贫穷的恶劣环境下,作者完成了高质量的科研论著,因此当上了美国的“洋教授”。这充分证明了“在艰苦环境里,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34“三劫”,是在“文革”时期。遭到诬陷和打击,仍发愤钻研,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成果,被国外同行称赞。35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尽管人格受到了极大的“污蔑”,当在排除了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后,始终不放松对数学的理论研究。其二,利用出国机会,向别人学习,主张“弄斧去找班门,下棋去找高手”。其三,谦虚学习,寻找差距,在任何条件和困难面前,在顺境和逆境面前,都极“有信心”。36第三部分15-17自然段最后的三段文字转入了“现在这么好的环境”。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承上启下:“那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作者提出,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当任何困难不会比以前遇到的更严酷。37在成绩面前不能满足,做学问没有止境。作者提醒自己,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这又何尝不是对青年人的要求呢?作者在最后一段文字中总结了自学成才的四条经验:一要踏实,二要有计划,三要多想多练,四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38艺术特色1、夹叙夹议,主旨鲜明。作者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叙述时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叙述中始终围绕“在困境中”的“发愤求进”,适时加以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392、语言平实,极富教益。作者自始至终以一个长着的身份,以平和的语气、平实的语言,想青年娓娓道出自己的不寻常的经历,但从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和真挚的希冀,给人以榜样,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终身的教益。40小结该演讲是华罗庚1981年在金坛为勉励中学生发愤读书发表的演讲。从他的演讲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我的努力和坚韧可以达到目标和走向伟大,巨大的艰难困苦能够成就宝剑的锋利与光辉。41华罗庚是我国家老一辈科学家里非常杰出的代表,然而他却只有初中毕业,并因家贫患病而落下跛脚的残疾,但是,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因此而发奋努力,刻苦钻研,而最终达到我们很多常人都没法达到的高度,在36岁时聘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后成为中科院的副院长。42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43
本文标题: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课堂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69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