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1.先来看一下本节的内容和地位、作用。该节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部分。本节内容与第一节有关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联系,并为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储备,三节的内在关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这节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培养学生生物学基本科学研究的素养。2.再来看一下学情。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展开教学的基础。我的授课对象一般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但还很不完善,而本节生物膜模型的建构过程较复杂且微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我们也应知道他们已经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地位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简述生物膜的结构。能力目标是通过体验生物膜模型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大胆作出假设以及分析推理和绘制生物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识到技术的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使学生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4.根据刚才对教材、学情、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节重点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认为难点是:生物膜的立体结构的构建尤其是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上就是我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下面说一下教法和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本节课我计划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谈话法、课件动态演示,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而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力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思索,充分体现主体作用。第三个方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我的教学思路是首先由现象入手,通过探索、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启发学生大胆假设、总结规律。之后从现象过渡到本质,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充分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最终让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下面说一下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以旧拓新、设疑导入。2我将由问题“为什么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直接导入。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觉到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必须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来思考。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并且完成了知识的衔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接下来是讲授新课阶段。分为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学习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板书)。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一欧文顿的实验,体会到细胞膜中含有脂质(板书)成分。教师作补充进一步研究发现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和固醇。然后是学习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布方式(板书)这是本节的难点。我会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关于磷脂分子的材料,理解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根据磷脂分子的这些特性,教师提出如果将这些磷脂分子放入水槽中,这些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应该如何排布?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出其简图(出示简图1)。接着指出如果把这层单层磷脂分子按下去,使它们悬浮在水中,这时的磷脂分子将如何排布?让学生画出简图(图2)。老师继续追问如果这个球中有水,这种排布还稳定吗?让学生画出简图(出示图3)并说明原因。然后提出问题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是不是这种排布方式呢?通过阅读资料二科学家的探究,验证结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严谨的推理,并培养学生绘图和分析能力,突破磷脂双分子层如何排布这一难点(板书☆),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种排布的原因。接下来继续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阅读材料三哺乳动物红细胞分离实验,体会到生物膜中除了含有脂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分子。通过阅读材料四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罗伯特森电镜实验,学生获得三层静态(板书)模型的结构。我会据此提出疑问:究竟生物膜是不是静态的呢?通过材料五荧光标记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之后举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板书)的例子,为了更直观和更有说服力,结合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以上是第一个模块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设计。该模块的设计意图是以问题串的形式驱动学生不断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并且通过让学生分析科学发展史,重温科学发展的艰辛、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第二个模块是学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具体内容(板书)。这是本节的重点(板书△)。经过上一模块一系列的探究、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呼之欲出,可谓水到渠成。对于本模块的教学,我计划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构建细胞膜的模型,再给学生展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图片和实体模型,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小组讨论、综合分析,用自己的话说出其基本的要点并尝试画出示意图,最后我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并做归纳总结性讲述。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基本支架、蛋白质的分布方式、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展示提前准备好的规范的示意图。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对前面所学实验内容的回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另外通过实体模型、课件展示、学生归纳、老师总结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呈现,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3以上就是中心授课阶段,接下来是提示要点、练习应用阶段。首先由我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要点小结,然后力求面向全体学生,选取了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的最后我提出问题: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那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也存在缺陷呢?让学生课下去查找资料找出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设计原则是:简洁、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脂质→磷脂分子排布方式→蛋白质→三层静态→流动性二、流动镶嵌模型1.组成成分:脂质蛋白质糖类2.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3.蛋白质分布:覆盖镶嵌贯穿4.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5.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最后说一下我的教学特色。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或结论,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标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另外,教材上有关生物科学史的资料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中间有很大的跨越性。我通过查阅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丰富了生物膜结构的探究过程,使本节课有血有肉,增强了生物学史的连续性,更加有效地发挥了教材资源的作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我的说课到此完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2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