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三语文-鉴赏古诗的构思立意技巧
鉴赏古诗的构思立意技巧学习目标1.掌握主要技巧2.熟练规范答题学习步骤1.技巧阐释2.举例讲解3.对点演练4.实战练习考点突破:构思立意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之处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从广义上讲,构思立意技巧是属于表达技巧的。但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含义多种多样,学术界说法不一。在高考的框架下,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常常将它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四类。而实际上,这四类的界限是模糊的,内涵也是有交叉的,要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这节课我们就主要讲解四种比较典型的构思立意技巧,即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简单回顾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因为它们既可以看成间接抒情手段,也可以看着是广义的表现手法,也能从构思角度分析。另外,还有把先情后景、重章叠唱、铺垫、过渡、照应等视为构思立意技巧的讲法,在此就暂不做讲解。1.以小见大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往往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助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举例讲解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二乔”命运是小事,但这小事却与东吴霸业有关。诗歌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的大事,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对点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居杂兴二首(其一)(宋)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谪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问题: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答题分析】1.审题。题干要求赏析诗歌的构思技巧,从“以小见大”的角度切入。2.“两株桃杏”生长在篱笆旁,本为寻常多见的情形,是为“小”;生长在这么偏僻之处的桃杏也被“吹折数枝花”,这是“何事春风容不得”呢?诗人以此所寓的“诗旨”,却关乎朝廷、人才、忠奸等,可谓“大”了。3.诗人被贬,心情愤懑,借桃杏之“小”,抒蒙冤之忿,抨击奸佞与当权者的昏庸,发胸中块垒之“大”。4.分别指明“小”“大”之所在,分析以小见大的效果;逐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居杂兴二首(其一)(宋)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谪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问题: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参考答案】①诗人使用比喻手法,以“春风”喻当权者,以“花枝”喻贤才;②以小见大,借春风吹折桃杏的花枝这种平常小事,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和佞臣所容而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③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昏庸无知的谴责。2.卒章显志所谓诗言志,即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言志的一种结构方式,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强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举例讲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这首游仙诗的结尾,诗人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这种构思技巧就是典型的“卒章显志”。对点演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问题: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答题分析】1.审题。题干要求有二,一是赏析诗歌尾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结合诗意分析“短愁”中“愁”的含义。2.尾句“微吟寄短愁”,从结构上说,收束全诗;从诗意上说,经过前面的蓄势,情感都凝聚在一个“愁”字上(这也正是诗的主旨),一字作结,一字点题,乃卒章显志之法。“短愁”乃羁旅思乡之愁。3.组织精当语言,分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问题: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参考答案】(第一问)卒章显志,总括全诗,点明羁旅思乡的主旨。(第二问)“短愁”二字涵盖了“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是羁旅思乡之愁。3.以景结情所谓“以景结情”,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览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举例讲解从军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这不仅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我们就不得而知。对点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问题:请结合全诗分析“千里暮云平”一句的作用。【答题分析】1.审题。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尾句的作用。2.尾句描写了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的场景。写到猎归,诗意本尽,而尾联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并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出猎时是风起云涌,与紧张气氛相应;猎归时是风定云平,与将军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如此以来,将军还归之晚,出猎之遥,飒爽之姿全部暗示出来,给人留下回想的余地。3.组织精当语言,分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问题:请结合全诗分析“千里暮云平”一句的作用。【参考答案】①以辽阔、远大之景作结,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②侧面表现将军威武矫健的形象;③呼应开头,彼此对照,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经典回放】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楚山连绵,碧色不断。汉水蜿蜒,清波浩荡。看似写景,其实景中有情,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他的诗作也同样使楚山、汉水增色,寥寥几笔,传达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②通感。诗人南望鹿门,望到弥漫在鹿门山上的蔼蔼芬芳,“馀芳”原本只能嗅到,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孟浩然的悠然畅逸已凝聚在隐居地的山水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人品与诗风的追寻。③以景结情。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每点2分)4.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抑扬的使用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把握内容的前后变化,感情的前后落差,分析抑扬关系的使用,以达到准确鉴赏的目的。抑扬手法有:先扬后抑(欲抑先扬)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之分。举例讲解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却被拒之门外,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后两句写,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时候,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顿生欣喜愉悦之情。全诗前后感情有个起伏变化,前面遗憾,后面高兴。采用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技法,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举例讲解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后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侯。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的“悔”意,全诗通过对少妇心理变化过程的刻画,表现了少妇因触春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这就是采用了先扬后抑(欲抑先扬)的技法。对点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山泉(唐)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问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题分析】1.审题。题干要求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须联系全诗分析,可从炼字、手法、结构等角度入手。2.“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两句,从构思立意角度,乍看似乎没有什么特色,但和首联一起分析,才发现另有玄机。首联不仅用语平淡,还强调山泉的“不知名”。这两句却突兀而起,写山泉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明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空尽映水底;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有色有形,有静有动。为突出诗歌的主旨,层层蓄势。首联是“抑”,颔联才是“扬”。3.正因为前面精巧的准备,尾句的“长自清”自然有力地彰显了本诗的主旨。4.组织精当语言,分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山泉(唐)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问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参考答案】①这两句与首联是先抑后扬的关系。②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是抑;这两句从形与声的角度,描写了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是扬。③如此描写也为尾联称赞山泉的“长自清”作了铺垫。5.借古讽今是诗人借助古人、古迹或古事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法。借故的目的是讽今,览古观今。有的颂古非今,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有的贬古刺今,表达对当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鉴赏古诗的构思立意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6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