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解读史永军2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3一、病原学HBV病毒结构示意图电镜下HBV颗粒4HBV感染过程一、病原学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5•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即:前S/S区、前C/C区、P区和X区•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HBsAg阴性一、病原学6HBV基因组结构一、病原学7•HBV已发现有A~I9个基因型,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一、病原学8•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二、流行病学9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再活动期不治疗但应检测免疫耐受需治疗不治疗但应检测需治疗HBV携带者HBeAg(+)/抗-HBe(-)HBVDNA+++ALT–肝活检-三、自然史HBeAg(+)慢乙肝HBeAg(+)/抗-HBe(-)HBVDNA++ALT/AST+++肝活检+++HBeAg(-)慢乙肝HBeAg(-)/抗-HBe(+)HBVDNA+ALT++肝活检++非活动状态HBsAg携带者HBeAg(-)/抗-HBe(+)HBVDNA-ALT/AST-肝活检-10急性感染慢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5-10%12-25%1年3-6%5年90-95%婴幼儿期三、自然史11•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要高于HBeAg阴性者。•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HCC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HCV或HDV感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阳性及HBVDNA持续高水平等三、自然史12•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hr内接种。单用疫苗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87.8%,联合HBIG保护率95-97%-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四、预防13•传播途径预防-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四、预防14•意外暴露HBV后预防-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四、预防15•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四、预防16•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五、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慢性乙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耐受)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eAg(+)HBeAg(-)慢性HBV感染代偿期失代偿期HBsAg(-),HBVNDA(+)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为活动期/静止期ALT正常17㈠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DNA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五、临床诊断18㈡乙型肝炎肝硬化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A级。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B、C级。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肝功能失代偿五、临床诊断19㈢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DNA为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异常。-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检测不到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五、临床诊断20㈣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DNA阳性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五、临床诊断21•生化学检查-ALT、AST: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常用-血清胆红素(BIL):通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胆碱酯酶(ChE):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可作参考-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A/G可作参考-甲胎蛋白(AFP):出现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发生HCC六、实验室检查22•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在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23乙肝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项目轻度中度重度ALT(IU/L)≤3×ULN3-10×ULN>10×ULNBIL(mol/L)17.1-34.234.2-85.5>85.5ALB(g/L)≥3533-34≤32A/G1.5-1.31.2-1.0≤0.9EP(%)≤2122-25>26PTA(%)79-7170-6160-4024•HBV血清学检测-HBV血清学标志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IgM-HBV血清学标志检测:酶免疫法(EIA)、放射免疫法(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化学发光法-HBsAg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的同时抗-HBs转阳-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的同时抗-HBe转阳六、实验室检查25•HBV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HBV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HBV基因分型: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PCR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基因序列测定法-HBsAg耐药突变株检测:HBV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析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荧光实时PCR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六、实验室检查26•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如HCC等七、影像学诊断27八、病理学诊断28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级汇管区及周围小叶内HAI积分0无炎症无炎症01汇管区炎症变性及少数坏死灶1-32轻度碎屑样坏死变性,点、灶状坏死4-83中度碎屑样坏死变性,坏死重,或见桥形坏死9-124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形坏死范围广累及多个小叶,小叶结构失常13-1829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S)分期标准期纤维化程度HAI积分0无01汇管区扩大,纤维化1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2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34肝硬化430•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肝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是关键九、治疗的总体目标31•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1)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2)ALT≥2×ULN;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3)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32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对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1)对ALT大于正常上限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33•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有下列因素可取得较好疗效:①治疗前高ALT水平;②HBVDNA<2×108拷贝/ml;③女性;④病程短;⑤非母婴传播;⑥肝纤维化程度轻;⑦对治疗依从性好;⑧无HCV、HDV或HIV合并感染者。其中,治疗前HBVDNA、ALT水平及患者的性别是预测疗效的主要因素-治疗12周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对预测疗效也很重要十一、干扰素治疗34•重组干扰素:IFN1b、IFN2a、IFN2b•复合干扰素:C-IFN(非人体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IFN)•长效干扰素
本文标题:《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6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