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微软反垄断案的典型特点及启示
微软反垄断案的典型特点及启示美国微软反垄断案是近五十年来美国最大的一起针对企业的反垄断案,它的发生与结束均带有一定的悬念,让人们不禁思考微软反垄断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力量。分析微软反垄断案的典型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代经济垄断的新特点,并得到相关启示。微软反垄断案的典型特点微软公司的发展轨迹是自我积累型微软公司是盖茨和艾伦、威兰德等人借助于风险投资家的支持,于1975年创立的一家小型企业,主要为早期个人计算机提供BASIC语言。1979年,搬迁到西雅图的微软公司逐渐壮大起来。1980年,微软公司与IBM公司签订了协助IBM公司开发软件的合同,意味着它走上了正规发展的轨迹。1981年,微软公司正式成立并建立了美国销售网。1983年,微软公司开始投资研制视窗操作系统。1984年,微软公司开发日语版本的MS—DOS,标志着它迈入了英语世界以外的市场。1985年,微软公司在技术力量上进一步成熟,并与IBM公司开始合作研制第二代操作系统。1986年,微软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进一步扩展了微软公司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了微软超速发展。之后,它不断推出新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及时抢占市场份额,赢取了企业发展与超越的最佳时机。据统计,在1975年到1998年的24年中,微软公司的销售收入翻了90.5万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20.2%。截止到1999年7月16日,微软公司的股票价格比初上市时上涨了300倍,市值逾5000亿美元。不难看出,微软公司的整个发展轨迹有几个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其一,在融资渠道上。初期开创了风险投资的先河。风险投资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第一笔资金,也意味着微软公司具有受风险投资家青睐的优势。中期及时进入了股票市场,更有效地利用了现代融资手段,并由于消费者更多地关注赢取了超旺人气。不论是风险投资还是股票上市,都帮助微软公司克服了资金短缺的瓶颈,为推出新产品,打开新市场等创新行为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这不同于某些靠家族资产支持或政府力量扶持的企业,更不同于非法赢利的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是个极为有保障也有互动压力的融资方向。其二,在产品选择方面。由最初的简单提供语言系统扩充软件系统,进而追赶因特网服务的新趋势,及时研制浏览器等产品并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由于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超前性,也体现了它们在知识与智慧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且突出了微软公司的远见。微软公司有一个观点,抓住时机比保证质量更重要。在很多新产品的推出过程中,它往往比竞争对手要先行一步,从而赚得盆满钵满。虽然产品或多或少有一些暇漏,只要不是致命的错误,它马上进行小小的修正,又以新产品的名义推向市场。甚至有人说,它在推出第一代产品时实际上已研制出第二代产品随时准备取代。其三,在市场开拓方面。1.互利与独立。微软公司最初是借助于IBM公司的力量起飞,节约了大量被零散消费者了解的时间与经费,并跟随IBM公司的关系网打开了自己的产品的销路。继而建立自己的销售网,避免了一味的依赖可能造成的大起大落,选择了独立发展的道路。2.本国化与国际化。微软公司的搬迁让它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更熟悉的市场。之后它也一直在美国本土市场上寻找突破点,并能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对本国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而它并不满足于此,大力开拓了国际市场,最终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霸主地位。据统计,仅视窗系统,已占据全球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95%。事实证明,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微软提供了更大的战场,也避免了全军履没的悲剧。3.可持续性。微软最聪明的一招是免费安装操作系统,可谓借舟出海,把更多的电脑制造商由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正是由于这一招,曾经被它列为惩治对象的戴尔和康柏公司在微软反垄断案中均不畏压力,站在微软的立场上说话。由于是免费赠送,也为微软在反垄断审理中赢取了很重要的一票,成为反击高价掠夺消费者利益的主要依据。最重要的是操作系统对软件开发的铺垫作用,反映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让一桩看似赔本的生意为它带来了无穷的潜在市场。4.兼并少,发展快。与以往的大企业不同之处时,微软公司很少涉及兼并、收购风波,它似乎一直在埋头苦干,注重自我发展。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兼并比自我积累的速度要快得多。也正因为有此特点,很多大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兼并以避免两败俱伤。可微软的自我积累与超速发展并不矛盾。主要是因为它选择了一个好的行业,这个行业对规模的要求并不太高。自我积累型反而有利于保障其制订的连续性的管理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微软公司的公共关系出现戏剧性转折在没有被诉讼前,微软公司的主要领导人比尔·盖茨只注重技术的突破,而忽略去平衡与企业界、学术界、政界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也是引发微软集体反垄断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虽然同情微软的遭遇,认为它不应该成为反垄断的主要提诉对象,但大家并不会为此作出更多努力。在反垄断案控诉后,比尔·盖茨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修补与外界的关系。虽属亡羊补牢之举,但也为时不晚。其中与政府方面的充分沟通与利益趋同是微软公司运用最为成功的方法。在美国,微软为了打赢官司,急剧增加对两党的政治捐款。仅在1998年,微软的政治捐款已增至130万美元。其中对共和党部的捐款由1997年的6万美元增至1998年的47万美元。这就不难理解后来出任总统的布什先生为何不遗余力地帮助微软摆脱困境了。在中国,微软勇敢面对在政府采购中败北的事实,派出最具亲和力的唐骏出任中国地区总裁,同时大力出资与政府合作各种项目。对国家计委投入62亿资金便是其中的一项大手笔。不仅唐骏经常参加各项宣传活动,连很少出席各种场面的比尔·盖茨也亲自到中国访问表明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态度。这样的点点滴滴,让微软开始拥有“政府公关者”的称号。不论借助政治力量推动经济进行是否应该或合理,至少微软在这方面又勇敢地迈出了一大步,并取得了经济效益方面的实质性收获。这无益也提示了很多企业在推崇自由市场的同时,也不能不兼顾政府干预的力量。微软公司发展于新经济时代对于目前时代特点,虽然有很多的新名词,但都印证了这是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是企业腾飞的最佳时代。微软公司对这点把握得相当准。微软反垄断案的一波三折,以及最后起死回生都可以说与此不无关系。其一,新经济时代存在经济周期性波动。美国的上任总统克林顿曾把美国经济自称为“新经济”,意味着与传统经济有区别。至于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算作新经济时代至今仍无定论,但从经济学理论而言,美国经济从70年代后可谓进入了一个长波阶段。而微软公司的发展轨迹正好与这个长波阶段丝丝相扣,也不能不说是对微软发展的天时。70年代的美国面临着经济滞胀的双重压力,进入萧条时期,而此时正是创办企业的机会成本最低,乱世出英雄的大好时机。微软公司的适时诞生正应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俗语。萧条时代已淘汰出很多竞争对手,对微软而言可谓良机不可失。80年代,美国经济少有起色,但复苏的迹象已悄然存在。微软正是利用此时机大力发展,为之后的前进创造了很多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基础条件。9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时代、e时代等代名词的涌现反映了社会进入跑步前进阶段。作为这些代名词的共同特征——计算机行业迎来了春天。一直蓄势待发的微软公司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也不足为奇。21世纪的到来,虽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隐存,但对于微软公司正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时期,微软反垄断案的当头一棒让微软收敛了,也成熟了,这对于迎接新的时代高峰的来临是厚积薄发的前奏。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微软公司正是时代的幸运儿。其二,微软公司的命运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从1990年的被迫面对商业调查开始,整个九十年代,微软公司一直都是国家利益的联系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段,因为微软公司顺应了网络经济的要求,政府虽然对它的某些商业行为有所不满,但并未采取严格的管制手段,毕竟国家刚从复苏中起步,还不能完全看清经济走势,对于有利于经济进步的事物都尽量采取宽容态度。而到了90年代后半段,美国的经济空前高涨趋势已持续近十年,乐观的论调占据了主流地位。政府对微软公司的某些作法不能再抱着熟视无睹的作法。杀鸡儆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成了主要任务。微软公司就这样成为目标。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明显的出现了走下坡路现象。而且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保证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地位成为当务之急。微软公司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标志。对其再进行反垄断只会抑制其活力与生机,削弱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况美国面对的是整个国际市场,在全球与本土的利益中,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对微软的分解制裁,可以说是因为微软对美国争夺国际高科技市场的重要性所致。微软反垄断案得出的几点启示微软反垄断案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全方位、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中企业可以把握也应该把握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选择好产品。好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一半。在目前,产品需求决定生产。企业要及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快速推出新产品。产品的高、精、新、奇、快等特点是不能忽略的。加大产品的技术含量、追加生产中的知识投入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看准产品,增加R&D,才能走好第一步。选择好时机。人算不如天算。好的时机可以使企业少走很多弯路,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在选择时机时,准、早、快、变是基本原则。但改变观念,逆向思维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萧条时期一般人们会逃避与害怕,此时选择进入可以节约成本、积累经验、减少对手,并缩短等待时期。繁荣时期则要居安思危,避免经济的回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选择好市场。市场应是正在发展中的,而不一定是相当成熟与规范的。同时要关注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否是可持续性的,可以良性发展的。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突出特色,把握尺度。其实捆绑式销售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未尝不可,但要配套性地采取多种营销手段来争取他人所不能为的市场。选择好合作伙伴。此处的合作伙伴并非只是指生产、销售中可以合作的企业,还应包括政府、媒体、消费者等合作对象。有竞争才有合作,合作也可以更好地保障良性竞争。企业应增加公关意识,在关注内部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构筑良性的关系网。现代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关联性相当强,只有理清各层关系,才可以趋利去弊,减少与避免在发展中不必要的耗时费力的某些无效活动,最终促进企业的主业发展。选择好领导。微软垄断案中有一点很受人们关注,那便是在反垄断案审理过程中,比尔·盖茨主动让贤,他任命更擅长公关与管理的史蒂夫·巴尔默为微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一举动让人们意识到微软公司有诚意改善与各原告之间的关系,也让人们对自称是懂技术的比尔·盖茨的某些垄断行为更加宽容。正视自我,取长补短,合理分工,只作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事,才是好领导的标准。虽然微软反垄断案带给我们无尽的深思,但只有举一反三,在前进中看待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虽然,美国微软反垄断案已告一段落,但我们还应对比此案来反省与正确处理中国尚存的各种垄断后遗症。这也正是微软反垄断案带给我们的更新更艰巨的课题。
本文标题:微软反垄断案的典型特点及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7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