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呼吸功能训练及排痰技术
呼吸功能训练及排痰技术(一)呼吸的生理基础•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称为外呼吸;组织换气又称为内呼吸。整个呼吸过程分四个相互衔接和同步的阶段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x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泡吸入的真正参与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次/min)意义:能更好反应肺的实际有效通气功能1.呼吸训练的定义•呼吸训练是通过各种呼吸运动和治疗技术来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的训练方式。2.呼吸训练作用•增加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提高呼吸容量,改善O2吸入和CO2排出。•改善胸廓和肺的顺应性•有利于肺部及支气管炎症的吸收及肺组织的修复。•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耗氧和耗能,提高呼吸效率。3.呼吸训练的适应证•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后;•哮喘及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慢性肺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4.呼吸训练目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运动能力•减轻心肺负担•提高呼吸功能•减轻精神压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工作能力5.呼吸训练的禁忌证•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者•呼吸衰竭•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者忌用•训练时避免情绪紧张,选择放松体位•避免憋气和过分减慢呼吸频率,以防诱发呼吸性酸中毒。•胸部叩击和震颤治疗前必须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咳嗽能力,否则要在叩击后进行体位引流,以免痰液进入更深的部位,而更难以排出。6.注意事项•空腹时进行,以防诱发呕吐而误吸。•胸部叩击、震颤排痰、辅助咳嗽避免移动危重患者各种置管,如气管套管、鼻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脑血管破裂、栓塞或血管瘤病史者避免用力咳嗽,最好使用多次哈气来排出分泌物。•各种训练每次一般为5-15分钟,以避免疲劳。6.注意事项训练方法•腹式呼吸训练•抗阻呼气训练•局部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胸腔松动练习•咳嗽训练•排痰训练等腹式呼吸训练•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多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制•正常呼吸时,膈肌运动占呼吸功的7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膈肌下降,变得平坦和松弛,加上肺过度膨胀失去弹性回缩力,膈肌难以上升,其运动只占呼吸功的30%。•为弥补呼吸量的不足,平静呼吸时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易于疲劳,且易发生错误呼吸,如吸气时收缩腹肌,从而加重呼吸困难,耗氧量大大增加。作用•膈肌呼吸不是通过提高分钟呼吸量,而是通过增大膈肌的活动范围以提高肺的伸缩性来增加通气。•膈肌活动增加1cm,可增加肺通气量250~300ml。•膈肌运动耗氧少,并能减少辅助呼吸肌不必要的运动,提高呼吸效率,缓解呼吸困难。•缓慢膈肌呼吸还可防止气道过早压闭,减少功能残气量。•膈肌呼吸在体外引流时有助于排除肺内分泌物。腹式呼吸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或椅后依靠位);•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1,强调适当深呼吸,以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每次练习腹式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进行腹式呼吸。抗阻呼气训练•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适当增加气道阻力作用•减轻或防止病变部位支气管在呼气时过早塌陷,从而改善呼气过程,减少肺内残气量。•降低呼吸速率•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动作•采用缩唇呼气(吹笛样呼气)•吹瓶呼气。•发音呼气等方法。•经鼻深吸气后屏气(在吸气末憋气)5秒钟,以便至气移动到肺部通气较少的部位或肺叶有塌陷的部位,然后缩唇呼气,使气体充分排出。此方法在增加肺通气的同时增加气体交换。气流移动呼吸局部呼吸训练•指在胸部局部加压的呼吸方法。治疗师或患者把手放于需加强部位,在吸气时施加压力。用于增加胸部局部的呼吸能力。•适用于术后疼痛及防卫性肺扩张不全或肺炎等原因导致肺部特定区域的换气不足。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下肋骨侧方•让患者呼气,治疗师置于肋骨上的手掌向下施压。•患者吸气,胸廓扩张且肋骨外张时,可给予下肋区轻微阻力以增强患者抗阻意识。•当患者再次呼气时,治疗时轻揉地向下向内挤压胸腔来协助。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用于治疗各种急性或慢性肺疾病,主要针对吸气肌无力、萎缩或吸气肌无效率,特别是膈肌及肋间外肌。呼吸肌•膈肌–主要的呼吸肌,呼吸过程中2/3的气量是由膈肌作用产生。•肋间肌–对呼吸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腹肌–只有在深度呼吸时,才发挥辅助呼气作用。增强吸气肌练习•用抗阻呼吸器(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使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呼气时没有阻力,开始练习3~5min,一天3~5次,以后增加时间。•并可采用逐渐缩小抗阻呼吸管直径的方法,以增加吸气时的阻力。横膈肌阻力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练习•也可仰卧位反复进行两下肢向胸部的屈髋屈膝动作,以增强腹肌。作用:其作用是维持或改善胸壁躯体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吸气深度或呼气控制能力。•1.松动一侧胸腔•2.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3.松动上胸部及肩关节胸腔松动练习1.松动一侧胸腔1)患者坐位,在吸气时向胸腔紧绷的相反侧弯曲以牵拉绷紧的组织,并且扩张该侧的胸腔。2)患者朝紧绷侧侧屈并呼气时,用握拳的手推紧绷侧胸胸壁。。3)患者上举胸腔紧绷侧的上肢过肩,并朝另侧弯曲。这使紧绷侧组织做额外的牵张。2.松动上胸部及牵张胸肌1)患者坐位,两手在头后方交叉握,深吸气时做手臂水平外展的动作。2)患者呼气时将手、肘靠在一起,并且身体往前弯。3.松动上胸部及肩关节患者坐位,吸气时两上肢伸直,掌心朝前举高过头。然后,呼气日时身体前弯,手着地。排痰训练•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击–震颤–直接咳嗽等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病变部位尽量在高处),使病变部位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注意事项•治疗时机选择:–不能在餐后直接进行,选择一天中对患者最有利的时机。•应和气雾剂吸入结合使用•引流的体位:–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分泌物少者,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4次,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间5~10min,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30~45min,以免疲劳。注意事项适应证•由于身体虚弱、高度疲劳、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泌物者•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肺脓肿。•长期不能清除肺内分泌物,如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体位引流方法•前顶叶病变,直接在锁骨下叩击•后顶叶、右侧及左侧上叶病变,在肩胛骨上叩击•前叶病变,直接于两侧乳头或乳房上叩击•肺中叶外侧段病变,患者朝左侧呈3/4俯卧,病变区在上,床呈水平,直接在右肩胛骨上叩击。•肺下叶病变,患者俯卧,病变区在上,腹部下置枕头且床头朝下30°—45°,叩击双侧肋下部。何时终止引流•胸部X线示肺纹理清除•患者体温正常,并维持24~48小时•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禁忌证•内科或外科急症•疼痛明显•不合作者•明显呼吸困难•严重心脏病者胸部叩击、震颤胸部叩击、震颤:有助于粘稠、浓痰脱离支气管壁胸部叩击、震颤•叩击:–治疗者手指并拢,掌心成杯状,运用腕关节摆动在引流部位胸壁上轮流轻叩30~45s,患者可自由呼吸。•震颤:–叩击拍打后治疗者用手按在病变部位,嘱患者作深呼吸,在深呼气时作胸壁颤摩振动,连续3~5次,再作叩击,如此重复2~3次,再嘱患者咳嗽以排痰。禁忌证•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近期肋骨骨折•近期咯血•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近期急性心梗咳嗽训练•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保护屏障。但无效咳嗽会增加患者痛苦,消耗体力。•咳嗽过程包括:–深吸气–短暂闭气–关闭声门–增加胸内压–声门开放辅助咳嗽训练•辅助咳嗽:患者两手置于上腹部,治疗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两手压在患者的手上,在咳嗽时施加压力,帮助增加咳嗽的力量。诱发咳嗽•手法协助咳嗽–适于腹肌无力者。–方法:•在患者尽可能深吸气后,治疗师在患者要咳嗽时给予手法帮助,向内、向上压迫腹部可协助产生较大的腹内压力,进行强有力的咳嗽。注意事项•避免阵发性咳嗽•有脑血管破裂、栓塞或血管瘤病史者应避免用力咳嗽,最好使用多次的哈气来排除分泌物。
本文标题:呼吸功能训练及排痰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7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