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调查报告分析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本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问题,分析、研究及制定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进行,以七、八、九年级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三、问卷的编制:调查问卷主要是学生问卷,调查问卷的题型主要由选择题(共9题)和问答题(共1题)组成,主要涉及到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合作的讨论效果等问题。四、结果统计:(一)学生调查问卷分布情况:本次调查学生问卷共60份,七、八、九年级学生各20份,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二)调查反馈:我是针对学生问卷答题情况进行分析:1、问卷第1题“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你认为:A、很好,对我的能力有所提高B、不好,浪费了我很多学习时间C、虽然对我没多大帮助,但我喜欢D、无所谓,反正对我没什么帮助”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第1题统计结果选项ABCD人数百分比(%)2、问卷第2题“在分小组时,你认为应该怎样组合?A、老师组合B、自愿组合C、无所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2第2题统计结果选项ABC人数百分比(%)3、问卷第3题“你认为现在分小组“围桌式”坐好还是以前的“钉子式”好?A、围桌坐好B、钉子式好C、应更换其它坐法”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第3题统计结果2选项ABC人数百分比(%)4、问卷第4题“你认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效果如何?A、不如以前、流于形式、效率降低B、便于讨论、共同提高、效果显著C、为学生聊天提供了机会,影响了我们学习”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表4第4题统计结果选项ABC人数百分比(%)5、问卷第5题“你认为小组论时,坐着讨论效果好还是站立讨论效果好?A、坐着好,省劲B、站着好,有讨论意识C、效果一样,无所谓”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表5第5题统计结果选项ABC人数百分比(%)6、问卷第6题“当你小组取得进步或好成绩时,你会:A、非常开心B、不开心C、无所谓”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表6第6题统计结果选项ABC人数百分比(%)7、问卷第7题“当有一个成员考得不好而导致你小组成绩在排名倒数时,你会A、责怪他(她)B、鼓励帮助他(她)C、无所谓,反正自己成绩好”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表7第7题统计结果选项ACD人数百分比(%)8、问卷第8题“在接到学习任务后,你在小组内A、马上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B、先积极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C、把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不告诉其他成员D、3不思考,也不讨论,等其他成员说出答案”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表8第8题统计结果选项ABCD人数百分比(%)9、问卷第9题“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吗?A、经常B、偶尔回答C、几乎不回答”统计结果如表9所示:表9第9题统计结果选项ABC人数49110百分比(%)81.7%1.7%16.6%10、问卷第10题“你认为导学卡怎样改进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表10第10题统计结果说明和学习不好的学生一组的态度五、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回收问卷的逐次统计,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任重道远,很多尚不到位,使合作学习效果一般。主要表现在:1、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43、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4、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正当的角色。从问卷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及与学生座谈中了解到教师有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缺乏认真的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喜欢以其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六、思考与改进计划: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5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避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本文标题: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8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