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
《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教案设计说明】《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现被选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高审美的境界的目标。本课教案设计重点围绕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采用反复朗读,分析诗中的意象,通过朗读-思考-分析-朗读-教师范读等几个环节,达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标。重点难点目标的突破,利用设计问题的形式,从诗歌的朗诵技巧入手,从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其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启发引导,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掌握一般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文。3.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学生朗读,教师引导、总结点评【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歌曲《再别康桥》欣赏。二、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仑、雪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徐志摩的康桥情结: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28年秋第三次到英国、再别康桥。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恐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三、掌握轻重,注意节奏,读出诗歌优美流畅的旋律1、配乐:《安妮的仙境-班得瑞》。2、如何读出自己要强调的部分(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范读诗歌)关于轻重音的把握轻音如何读出强调的意味四、体味意象,感知内容,读出诗中隐藏的康桥情结试从每一节诗歌中找出一个主要意象,老师指导朗读,分析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板书设计:星辉:狂放潭:梦想↘↗夏虫:沉寂青荇:陶醉↘金柳:喜悦↘云彩:伤感云彩:伤感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应该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缓步飘然离去的形象,要读出别离伤感的情调。第2节,写岸边的金柳树倒映在康河里,仿佛夕阳中的新娘,要读出诗人无限眷恋和喜悦之情。第3节,写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要读出诗人对康桥深深的陶醉。第4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要读出诗人融情入景,将梦想全部融入康桥。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要读出他幻想着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的狂放。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要读出情感回归沉寂的惆怅。第7节,与开头呼应。重章叠唱,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也要读出别离伤感的情调。情感线索非常清晰:愁(1)——喜(2-5)——愁(6-7)小结:这一系列“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意象,构筑了哀而不伤,离愁中有沉醉的深沉意境,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依恋不舍。《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五、欣赏配乐朗诵。六、学生再次配乐朗读。有时间请同学做朗读点评。七、尝试全班一起背诵诗歌。八、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课后看看电影《人间四月天》。3朗读并赏析徐志摩诗《沙扬娜拉》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本文标题:《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8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