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5页第7课《落花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过程与方法:1.自学生字新词,并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3.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身边的食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1.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石榴》(郭沫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2页/共5页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懂得生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进入学习状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了解作者,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设计意图]①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检查预习,复习巩固知识,了解学情。③为后面理解“花生精神”作铺垫。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1.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2.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3.汇报交流。(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种花生的过程。)(2)质疑、解疑。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4.指导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词语,作好记号。(2)老师今天带来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尝尝,检查生字情况。(出示动画)第3页/共5页(3)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些什么?(4)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6)分角色朗读(出示阅读要求),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5.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出示课件)姐姐说:哥哥说:我说:爸爸说:6.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7.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同学勾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练习填空作比较。(出示课件)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9.自己读一读讨论: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10.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多名同学读爸爸的话。11.爸爸仅仅在说花生吗?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12.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从哪儿看出来?教师总结: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13.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14.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15.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观教育,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第4页/共5页的及“以物喻人”的写法。更加深入理解并体会感情,从而熏陶、感染、语文素养的形成。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教师总结:文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3.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4.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出示课件讨论)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正确理解、准确运用词语能力,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主旨。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你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写一写。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略写部分)(详写)↓↓借物————喻————人——做有用的人(道理)[教学反思]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一、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5页/共5页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三、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
本文标题:《落花生》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9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