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名词解释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2、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3、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4、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和结构状态。5、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6、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7、天体系统是指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围绕质心环绕的系统。8、天文单位即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000km)。9、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10、矮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11、大地水准面是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12、岁差: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由于地球不断自传,按照陀螺运动原理,自转轴必然绕黄道轴旋进,而黄赤交角保持不变,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13、章动:月球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这就在地球旋进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个短周期摆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扫过的轨迹成为荷叶边形的锥面,而不是一般的圆锥面。附加在圆上的这种短周期摆动叫做章动。14、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种现象就是极移,实际上也就是地球的自由章动即钱德勒章动。15、地轴是指地球南北极的连线即地球自转的轴线。16、赤道是指通过地心并和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表相交而成的圆是赤道。17、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18、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19、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20、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形成的断裂面。21、岩石是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22、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23、碎屑岩类主要指母岩风化碎屑经搬运再堆积后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主要类型之一。24、生物化学岩类指多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湖相沉积物,是沉积岩主要类型之一。25、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26、构造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动力引起的使地壳发生变位与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的地壳机械运动。27、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的运动,是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之一。28、垂直运动即块体的升降运动,是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之一。29、沉积建造是指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30、地质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31、水平构造是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是地质构造四种类型之一。32、倾斜构造:岩层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即为倾斜构造,是地质构造四种类型之一。33、褶皱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34、断裂指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35、节理:岩层和岩体虽有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做节理。36、断层:岩层和岩体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的称断层。37、地盾:沉积盖层被剥蚀而露出古老的褶皱基底时称地盾。38、构造运动期(造山运动幂)指地球上发生的比较强烈的影响范围较广的构造运动。39、构造体系是指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次序,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40、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称火山喷发。41、地震是指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急剧地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42、相对年代法(古生物地层法)是指依据地层下老上新的沉积顺序,地层剖面中的整合与不整合关系,标准古生物化石与生物群体进行对比,确定某个地层或事件的相对年代的方法。43、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44、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的形成过程、分布和变化的科学。45、大气指连续包围地球的气态物质。46、干洁空气(干空气)是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47、大气上界:气象学家认为,只要发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种现象与地面气候有关,即可定义这个高度为大气上界。48、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49、大气辐射是指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50、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向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51、产状是指岩体结构面(层理面、片理面、断层面、节理面等)的空间几何状态。52、太阳常数是指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其值为(cm2·min)。53、辐射逆温是指近地面层常因夜间地面降温而形成的逆温层。54、平流逆温是指较暖的空气流到较冷地面或水平面上时形成的逆温。55、饱和空气是指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呈饱和状态的空气。56、露点是湿空气等压降温到饱和的温度。57、雾是漂浮在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58、霾是空气中烟尘等微粒较多导致能见度变坏的现象。59、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60、地转风是指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61、梯度风是指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62、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63、半永久性气压系统是指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于陆地上主要限于低空,且具有季节性的冷高压和热低压。64、永久性气压系统是指海洋上的位置、范围、强度随季节变化,但作为气压梯度终年存在的高压和低压系统。65、行星风系指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形式。66、信风(贸易风)是指可以预期在一定季节海上盛行的风系。67、季风是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68、局地环流是由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69、焚风指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1℃/100m)当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0.6℃/100m),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气流越山后顺坡下沉,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70、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71、气团是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72、锋是指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73、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漩涡。74、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75、天文气候是指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假想的简单气候模式。76、沃克环流是一种大气底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东西向热成闭合环流。77、南方涛动是指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印度洋之间气压变化呈反相关的振荡现象。78、洋流是大洋中任一持续不断并主要呈水平流动的海水。79、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80、海是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81、洋: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大洋82、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83、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84、潮汐是指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85、潮流是指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的周期性流动的现象。86、折射:波峰线在深水区是和引起波浪的力的方向即波浪前进方向相垂直的。但波浪前进方向常常与海岸斜交,这样,同一波列两端的水深就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近岸较浅一端因受摩擦而减速,离岸远而较深一端在深水处继续保持原速前进,最后波峰线将发生转折而与海岸平行,这种现象就是海浪的折射。87、海洋资源主要是指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88、河流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89、水系是指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形成的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90、流域是指河流和水系获得补给的那部分陆地面积即河流和水系的流域。91、分水线是指两个相邻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92、比降是单位河长的落差。93、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94、相应水位是指河流各站的水位过程线上,上下游站在同一次涨落水期间位相相同的水位。95、流速指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96、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水断面的水量。97、洪水(位)是指河流的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村庄、城市、建筑物、农田受到威胁的水位。98、填洼: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降水量超过上述消耗而有余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这种现象称为填洼。99、坡面漫流: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天然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100、河槽集流: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后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增加,叫做河槽急流。101、湖泊是地面上洼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成的自然综合体。102、沼泽:通常把比较平坦或稍微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叫做沼泽。103、定振波是全部湖水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重心而摆动的现象。104、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105、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106、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为承压水。107、总矿化度是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质量,通常以水烘干后所得残渣来确定,单位为g/L。108、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109、容水性是指岩石容纳水量的性能,用容水度表示。110、透水性就是岩石的透水性能。111、持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其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以持水度表示。112、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113、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有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是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的产物。114、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限。115、成冰作用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116、最小自由能原则是指任何晶体都具有的使其内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1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