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7
第三节空间知觉一、形状知觉二、大小知觉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四、方位定向本节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空间知觉的概念、形状知觉中图形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听觉方向定位的规律等。重点和难点:重点为空间知觉的概念,图形的组织原则;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听觉方向定位的规律。难点是影响距离知觉的线索。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一、形状知觉形状知觉的意义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大千世界,色形而已。我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分辨物体的形状。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是,由于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作用,使人类产生了特有的形状知觉的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力,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力等。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动的结果。许多心理学家相信,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它们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等。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须意识的努力。举例:视觉搜索(visualsearch)的实验(图4-11)。(一)形状的特征分析(二)轮廓与图形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轮廓的作用可以用图4一12来说明。但若将一个图形镶嵌在另一些更复杂的图形中,使前者的轮廓消失,这样就会破坏对体形状的知觉。例如,在图4一13中,由于图形(a)的轮廓隐匿在图形(b)中。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例如,见图4一15。有人认为,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三)图形的组成视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结合为一个图形?从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如下一些图形组织的原则:(1)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见图4一16(a)。(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见图4一16(b)。(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见图4一16。(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见图4-16(d)。(5)共同命运。在图4一16(e)中,是一些随机排列的小圆圈,当其中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就会把它们看成一个英文字母M“。(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易组成图形,如图4一16(f)。(7)线条朝向。见图4一17。(8)简单性原则。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见图4一18。(三)图形识别1.定义: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做图形识别。这是形状知觉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图形识别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这种加工具有序列搜索的特点。例如,在绿色O和红色V中要求被试搜索红色O(目标)。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注意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在形状知觉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特征捆绑问题。(五)眼动与形状知觉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眼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微动;一类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跳和追踪等。微动对维持视觉映象,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用稳定网像的技术,使某一物体的投影(像)始终落在网膜的一个固定位置上,那么,人们看到的图形将逐渐消失。跳动是另一种重要的眼动。研究发现,眼跳中的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另外,由于人们面临的观察任务不同,眼跳的模式也不同。二、大小知觉我们是如何知觉物体的大小,或者说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小知觉呢?(一)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知道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a=A/Da指网象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指对象与眼睛的距离。由于网像的大小与知觉距离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仅仅根据网像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大小。在距离相等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在网像恒定时,距离大,说明物体大,距离小,说明物体小。这样,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网膜大小×距离。这就是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根据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说,如果有两个物体,它们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环境中的距离线索告诉我们,一个物体的知觉距离大于另一个物体的知觉距离。那么,距离大的物体看去显大,而距离小的看去显小。如果两个物体的知觉距离相等,而网膜投影一大、一小,那么,投影大的物体看去大,投影小的物体看去小。总之,人们在进行大小知觉时,同时考虑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环境中的距离线索和网膜投影的大小,都给人们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人们能保持大小恒常性,原因也在这里。(二)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大小是人们所熟悉的。当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网膜投影的大小改变了,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三)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有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时,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相同的。这种情况下,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四)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更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三维空间知觉,即不仅涉及到物体的高和宽,而且涉及到物体的距离、深度。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与距离的线索呢?根据心理学和邻近科学的研究,这类线索有:(一)肌肉线索(生理线索)1.调节。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例如,看近处的物体,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小。水晶体曲度的变化提供了物体距离的信息。调节作用只能在较小(1-2)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2.辐合。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物体近,辐合角大;物体远,辐合角小。根据辐合角的大小,人们也能获得距离的信息。
本文标题: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1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