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4
第三节听觉一、听觉的刺激二、听觉的生理机制三、听觉的基本现象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听觉的适宜刺激、听觉中的基本现象,了解听觉的生理机制。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听觉的基本现象,难点为听觉的一些理论。一、听觉刺激声波是听觉的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20000赫兹。低于16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它们都是人耳所不能接受的。因此16-2万赫兹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振幅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发声体振幅大,对空气压力大,听到的声音就强;振幅小,压力小,听到的声音就弱。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决定音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不是纯音,而是复合音。二、听觉的生理机制(一)耳的构造和功能: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声音。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骨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大约提高20-30倍。声音的这条传导途径称为生理性传导。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耳蜗是人耳的听觉器官(图3-29)耳蜗分三部分:鼓阶、中阶和前庭阶。鼓阶与中阶以基底膜分开。基底膜在靠近卵圆窗的一端最狭窄,在蜗顶一端最宽。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包含着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后者是听觉的感受器。毛细胞的细毛突入由耳蜗液所充满的中间阶内。声音经过镫骨的运动产生压力波,引起耳蜗液的振动,由此带动基底膜的运动,并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二)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毛细胞的轴突离开耳蜗组成了听神经。它先投射到脑干的髓质,然后和背侧或腹侧的耳蜗神经核形成突触。这些区域的细胞轴突形成外侧丘系,最后终止于下丘的离散区。从下丘开始,经过背侧和腹侧的内侧膝状体,形成了两条通道。腹侧通道投射到听觉的核心皮层(AI或布罗德曼41区),背侧通路投射到第二级区。最后产生声音。三、基本听觉现象(一)音调1.什么叫音调: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音调高低也不同。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16Hz是人的音调的下阈。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和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图3-30是一个音调量表。它表现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频率理论:是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来的。观点: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联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如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不足: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共鸣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观点:在赫尔姆霍茨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共鸣理论主要根据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的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但人们以后发现,这种根据并不充分。行波理论20世纪40年代,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亚西(VonBekesy)发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的合理部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观点:贝克亚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贝克亚西进行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贝克亚西认为,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越大,柯蒂氏器上的盖膜就越弯向那个区域的毛细胞,因而使有关的神经元的激活比率上升。正是这些激活率最大的成组神经元,发出了声音频率的信息。不足: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有人认为,声音频率低于500Hz,频率理论是对的;声音频率高于500Hz,位置理论是正确的。神经齐射理论20世纪40年代末,韦弗尔提出了神经齐射理论(neuralVolleyingtheovy)。这个学说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韦弗尔指出,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声音频率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二)音响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强度大,听起来响度高;强度小,听起来响度低。测量音响的单位是贝尔(Bel)或分贝尔(dB)。对人来说,音响的下阈为0分贝,它的物理强度为0.0002达因/平方厘米。上阈约130分贝,它的物理强度约为下阈时物理强度的100万倍。音响还和声音频率有关。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音响与频率的关系,可以从等响曲线上看出来(图3-33)。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听觉的适宜刺激、听觉的生理机制以及听觉的一些基本现象。小问题:听觉的适宜刺激是什么?是否所有振动频率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第四节其他感觉一、皮肤感觉二、嗅觉和味觉三、内部感觉教学目标:掌握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内部感觉的含义及其它们的特点或意义。重点与难点:重点为肤觉、嗅觉、味觉以及内部感觉的含义及其意义。一、皮肤感觉(一)肤觉的概述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意义:人们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和触觉分不开。在视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肤觉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二)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触压觉。触压觉分触觉和压觉两种。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这种感觉叫触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叫压觉。触压觉的感受器是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如迈斯纳触觉小体、毛囊神经末梢和环层小体等。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辨别阈限。通常用两点阈规来进行测量。皮肤的部位不同,两点阈也不相同(图3-35)。(三)温度觉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刺激。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来完成。罗弗尼氏小体接受温的刺激,克劳斯氏球接受冷的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因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四)痛觉引起痛觉的刺激物很多。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这些纤维穿过脊髓后根到达后角的灰质,在这里交换神经元,然后沿脊髓-丘脑侧束止于丘脑神经核,然后从丘脑发出纤维至大脑皮层。用猫进行实验表明,切断脊髓-丘脑束,动物便对一般的痛疼刺激不起反应。人的痛觉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对伤害性刺激的认识等。强烈而持久的注意有时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二、嗅觉和味觉(一)嗅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这种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产生神经兴奋,经嗅束传至嗅觉的皮层部位-海马回、钩内,因而产生嗅觉。嗅觉感受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对不同性质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感受性。其次,它和环境因素、机体状态有关。例如,温度太高、太低,空气中的湿度太小,人患有鼻炎、感冒等疾病,都会影响嗅觉的感受性。最后,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明显下降。当两种嗅觉刺激同时呈现时,可能产生的嗅觉有以下六种:①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两种气味相混合产生具有两种气味的单一的气味,并出现某些新的特性;②两种气味同样存在,先是一种,然后是另一种;③两种气味交替出现;④能同时而分别经验到两种气味;⑤一种气味完全掩蔽了另一种气味;⑥一种气味可能抵消另一种气味。研究不同气体对人体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实践部门中。(二)味觉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人的味觉有甜、苦、酸、咸四种,负责它们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一样的。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舌的两侧和舌后分别对咸、酸和苦最敏感。因此,尝甜味通常用舌尖,而吃药时,喉头对苦味的感受很久才消失。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厨师做菜越做越咸,是味觉适应的结果。三、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一)动觉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分别命名为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动觉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动觉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当我们用手沿物体轮廓运动时,动觉和肤觉结合,给我们提供了物体形状、大小的信号。手在运动时肌肉紧张度的变化,还告诉我们物体的种种属性。动觉还和人类的言语活动有密切关系。(二)平衡觉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它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半规管是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感觉纤维(毛细胞)发生反应。前庭是反应直线加速或减速的器官。平衡觉与视觉、内脏感觉都有联系。当前庭器官兴奋时,视野中的物体似乎出现移动,人的消化器系统也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人们熟悉的晕船、晕车现象,就是由于前庭器官受刺激引起的。(三)内脏感觉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并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小结:本节主要讲述了肤觉、嗅觉、味觉和内脏感觉的含义及其特点等。小问题: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思考题:一、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二、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三、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四、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五、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六、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七、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八、试说明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九、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十、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十一、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
本文标题: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1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