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与同学讨论。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参考答案: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二、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点拨:解答此题,应先把握驳论文的有关知识。批驳的方式通常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参考答案:本文运用的是驳论据的批驳方式。如作者在3-5段中,先是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又针对对方提出的三个论据,层层批驳,指出在国民党的错误引导下,中国人早就失掉自信力了,现在是在发展“自欺力”。三、仔细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2.“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些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参考答案:1.三个“事实”,构成排比,使句式整齐,加强了语气。三个“事实”是对对方论据的否定,为下文揭示对方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作铺垫。2.他信力指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它是作者在本文里特地造的新词,属于修辞中的仿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反动派当局自我麻醉、自欺欺人的形象,极具讽刺性。3.上文呼应的话:(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2)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含义:“状元宰相”是为一小部分上层统治阶级摇旗呐喊的,“地底下”是指正在为中华民族命运斗争的中国人的真正代表。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是荒谬的,不足为据的,只有亲自到被迫在地下斗争的另一个世界里去看,才能明白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四、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模仿这个语段的句式,用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方法写一段话。2.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课外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与同学交流。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同时也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仿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热爱和平的人,有一身正气的人,有为民图利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即使岁月流逝,也掩不住他们明珠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精神。2.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起而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五、请以“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为论题,组织一次小型辩论会,学习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对方的观点。点拨:自己的观点要明确,反驳对方观点时可从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入手。参考答案:正方:逆境有利于人成长。逆境不但可以锻炼、提高人应对各种难题、挫折的能力,而且可以磨炼人的心志,使人更加坚强理性。反方:逆境不利于人成长。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失去自信,甚至可能使人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本文标题: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1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