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资料
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9C初,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共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基本理论和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决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于19C40年代创立。苏联模式: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包括所建立的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所实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方针、政策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时期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方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具体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具体方针、政策的总称。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力为基础,并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化劳动为基础、以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目的、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简化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空想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1.保留着奴隶与奴隶劳动2.保留着殖民地3.歧视妇女,甚至主张实行公妻制4.包含着某种宗教神秘主义的因素5.公开倡导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6.隐含生产劳动偏见,潜藏劳动不平等思想7.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人8.带有明显的政治极端主义色彩9.保留着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终身制10.保留着官员的特权和不同的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3.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的设想和实践活动充满幼稚的幻想4.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5.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空想因素:对未来社会的具体设想,没有得到实践检验,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没有市场,生活资料由社会公有管理,个人消费品实行“劳动卷”分配,统一住宅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1)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性(最根本的依据)(2)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理论依据)(3)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现实依据)(4)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基础上的(阶级基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高放)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1、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2、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3、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它实现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4、模式是民主宪政、混合经济制、社会市场经济、福利保障制度5、核心是民主《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理论:1、无产阶级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部分3、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4、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和最终奋斗目标5、无产阶级政党要有正确的斗争策略6、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主义和民族原则《法兰克福宣言》中阐述的社会民主党的基本理论:1、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对资本主义实行改良2、把民主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3、反对共产主义,没有最终奋斗目标4、主张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资产者和无产者:“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1、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不同2、政治追求和奋斗目标不同3、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式不同4、对民主的认知不同5、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知不同6、对党的性质与作用的理解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实行土地社会化和余粮征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银行国有化。管理:实行高度集中制。流通:取消一切商品,实行贸易垄断制。分配:实行配给制和义务劳动制。局限性:1、脱离俄国经济落后、社会化生产程度很低的背景2、在工农业之间实行直接的产品交换,脱离了农民的需求3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评价: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一方面是战争环境的特殊需要,为集中人力物力,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将战时共产主义当做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路径,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是行不通的。新经济政策:农业:实物税。工业:涉及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型企业。流通: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战时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农民暴动和水兵暴动;俄共十大召开特征:市场取向,发展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改革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质: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苏联模式的特征(1)政治方面的表现1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2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3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4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经济方面的表现1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2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3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4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5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1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2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3公共舆论一律(4)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以苏联为中心,干涉他国内政,与美国争霸世界苏联模式的失败(解体)及其历史教训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第一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1)农村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一年便夭折(2)主张对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实行改革未被采纳(3)在政治领域提出政治改革的要求,没有进行(4)司法领域未改革:死刑未被废除2.赫鲁晓夫急躁冒进,第二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机遇撤消编制,下放权力;改年中央管理机构,减少国家计划指标;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全面改革农产品采购制度;改革劳动报酬制度,贯彻物质鼓励原则;提出一些急躁冒进的规划和一些极左观点3.勃列日涅夫只搞“完善”,第三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机遇(1)在政治方面过度集权,缺乏民主的传统政治体制没有得到应有改革(2)在经济方面,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没有多少改变(3)在对外政策方面闭关锁国,自我孤立于国际经济体系根本原因:第一、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第二、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第三、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弊端:1政治上过度集权,缺乏民主与法治2经济上管得过死,缺乏效率与效益3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自由与个性发展,思想僵化4对外关系中输出革命,搞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向霸权主义道路5搞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官员腐败严重历史教训:(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2)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启示: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必须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3必须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必须始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5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6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历史成就和主要弊端功绩:1、它适应了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2、它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强大的国家。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国、英国法国,仅次于美国。3、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苏联的军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特征:政治体制:a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b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c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d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经济体制:a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c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d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e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文化体制:a文艺团体国有化b领袖言论神圣化c公共舆论一体化严重弊端:1政治上过于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2经济上管得过死,缺少效率与效益3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4对外关系上唯我独尊,缺少平等与尊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以信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知识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的手段和工具多样化;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化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1私有制基础上所有制结构复杂化多元化;2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国家资本所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跨国公司;3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税收调节、股权红利、福利政策、社会保障;4劳资关系复杂化:劳资利益捆绑、参与合作;5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法治、人权、政党制度;6政府职能的变化:由“守夜人”变成“调控者”加强干预;7政府调控手段多样化:货币、财政、税收、计划、直投、福利等;8强化社会管理:谈判、调和、妥协;9剥削方式隐蔽化、智能化、法治化和多样化;3、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1无产阶级在相对减少;工人阶级“多领化”;2资产阶级的多层化:食利阶层、垄断阶层、经理阶层、高官阶层、高知阶层;3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的特点:中间(产)阶级的比例不断扩大。4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而且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不可避免;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贫富分化严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在加深。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累积着社会主义因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所有制结构中的国有制(10%)合作经济、股权分散化;政府职能上的政府干预、计划手段;生产管理方面职工参与;社会福利政策;共产党推动的工农商贸企业和文教单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自发形成的集体经济因素的作用;工人阶级争取利益斗争的结果;社会民主党执政后的采取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政策措施的推动;对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经验的借鉴。政治思潮的内容:第一,政治思潮的理论基础。首先包括对人、社会、国家、历史等基本问题的一般看法,其次包括观察社会政治现象的一般方法,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个体,还是从个体的角度看待整体等等第二,基本价值观念。政治思潮的核心,是各种政
本文标题: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2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