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想象与思维》PPT课件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一、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举例说明(二)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是以其它事物为媒介,用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2、概括性——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三)思维与感知的关系•共同点: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于认识过程•不同点:•(1)二者反映的形式不同。(略)•(2)二者反映的内容不同。(略)•联系:思维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一种更为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四)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不同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3)根据有无创造性成分分为常规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用通常人们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用新颖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1+2+3+4+5----------+100=?(五)思维与语言•区别:•(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思维是一种个体现象•(2)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3)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同,但全人类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4)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而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要概念(词与概念的关系见后)•联系•(1)思维离不开语言•A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B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巩固•C思维成果的传递离不开语言•(2)语言离不开思维•A语言的形成离不思维•B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思维•C语言的交流依赖于思维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的思维过程•综合: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综合—分析—再综合•(二)比较与分类•比较:•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思维与思想•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问题:请大家看左边图象上20个图,同时思考,这20个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分两类,应怎么分?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回答•讨论: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什么?(三)抽象与概括抽象:在头脑中,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如同一类事物,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等,抽取出笔的本质属性——能写字(书写工具)概括:就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如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等,抽取出它们的本质属性——”书写工具“,然后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凡属于书写工具的都是笔”。•又如“人”•人的本质属性——“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能吃饭、能喝水、能活动等)就是抽象•我们把“人的本质属性----能说话、能思维、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综合起来,推广到古今中外的一切人身上,指出“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就是概括(四)具体化和系统化•具体化:把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思维过程。•教学中的举例说明定理•系统化:通过分析综合,把事物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一定体系的思维过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后,可概括为有理数,在学习了无理数后,又可把有理数和无理数概括为实数,掌握了虚数后,又可把实数和虚数概括为(复)数。练习•问题:大家观看右图,运用所学的分析、综合知识,概括一下“鸟”的定义,并说出思维过程。•。三、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一)概念•1、什么叫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内涵:事物的本质属性(标明了概念•概念的质)•外延:事物的总和(标明了概念的量)•2、概念与语词•区别:•(1)不同的词可代表同一概念,如“我”、“余”、“I”、•(2)同一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如“仁”,有时指道德概念,“仁义”、“仁慈”•有时指果实概念,“桃仁”、“杏仁”、•联系:•(1)语词是概念的标志•(2)概念是以语词的意义形态出现3、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分为前科学概念(即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指出下列哪些是食物?苹果、士豆、粪便、食盐水、蔬菜、尸体、草、大米、肉、糖、淀粉前科学概念(即日常概念):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人际交往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和科学概念: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鸟鸟是会飞的动物鸟是有羽毛有翅膀的卵生动物(2)、按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具体概念:指按事物外在的非本质的属性形成的概念抽象概念:指按事物的内存的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给儿童一些实物如红苹果、黄椅子、白色的桌子和黄香蕉。•思考:•如果儿童把红苹果分为一类,把黄椅子、黄香蕉分为一类,把白色的桌子分为一类所形成的概念属于什么概念?•如果儿童把红苹果和黄香蕉为一类,把黄椅子、白色的桌子分为一类,所形成的概念属于什么概念?4、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1)过去经验(即日常概念和日常经验)•当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内涵一致时,日常概念对掌握科学概念就起促进作用•当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内涵不一致时,日常概念就会干扰科学概念的掌握•(如“垂直”在日常概念中总是下垂,是自上而下,所以当学生在几何课中学习“自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时候,就只能理解点在上方,线在下方的情况,而认为点在下方时作垂线是不可能的。•(2)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概念的有关特征越明显,掌握概念就越容易,概念的无关特征越明显,掌握概念就越难。•有人以大学作实验,分成四组,学习人的心脏解剖结构,四组学生都听有关心脏知识的录音讲解,但使用的辅助手段不一样•第一组,一面听录音,一面看屏幕上心脏各部位的名词;•第二组,一面听录音,一面看屏幕上心脏各部位的轮廓图•第三组,一面听录音,一面看屏幕上带有阴影的心脏的各部位的详细图;•第四组,一面听录音,一面看屏幕上心脏的照片;结果各组成绩不一样成绩01020304050607080只听录音看轮廓图看详细图看实物照片成绩•(3)变式•什么是?在直观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提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变式不充分或不正确,会引起缩小概念或扩大概念。•当概念的内涵不仅包含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包括非本质特征时,就会缩小概念•当概念的内涵中包含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其他特征时,就可能扩大概念•(4)下定义•正确下定义是概念掌握的重要标志,•定义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定义不能循环,不能否定划比喻。•“凡是能行走的都是人”•“有绿色叶子的生物叫植物”•“太阳就是能发光发热的太阳”•“太阳不是月亮”•“太阳就是毛主席,太阳就是共产党”•(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能否正确应用概念是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最可靠的标志•如“你、我、他”(略)•(6)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体育运动中的“球”,•使用概念的肯定例证,有利于传递概念的关键特征的信息,使用概念的否定例证,有利于传递供比较用的辨别信息•如何有效地掌握科学概念?•1合理地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恰当地运动变式•4给概念正确下定义•5在实际运用中掌握概念•6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相邻的概念体系、相反的概念体系•并列的概念体系、从属的概念体系(二)判断•1、含义:是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A这是一块石头•B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场所•C语言不是上层建筑•D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无力的•2、分类•肯定判断•否定判断(三)推理•1、含义: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前提结论“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场所,这所学校不是培养教师的”(前提)这所学校不是师范学校(结论)•2、推理的种类•(1)归纳推理•从特殊的事例出发推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木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天王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所有太阳系的大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形的。•(2)演绎推理•从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特殊事例的思维形式。•哺乳动物是用肺呼吸的,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是用肺呼吸的•三段论由三个判断组成:•两个前提(大前提、小前提),一个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包括三个项:•小项、大项,中项•(3)类比推理•从某个特殊的事例推导出另一个特殊的事例。•地球上有高等生物,月球上也有高等生物吗?地球的昼夜温差不大,白天最高为摄氏40以下,夜晚最冷在零下4度,地球上有水,有空气,而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可以达到135度以上,夜间可下降到零下160度,月球上没有水,空气也稀薄,于是我们提出:月球上没有高等生物存在。四、思维的品质•(一)思维的广阔性•(二)思维的深刻性•(三)思维的敏捷性•(四)思维的灵活性•(五)思维的逻辑性•(六)思维的独立性•(七)思维的批判性•思考:下列各题分别具有或缺乏哪种思维品质?•1、人云亦云•2、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3、眉头一皱,计上心来•4、见机行事,随机应变五、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1、含义:又叫解决问题。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方法,而运用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2、问题解决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2)必须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必须有思维认知成分参与•3、问题解决的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2164*87531238*4765(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1)人的活动态度和积极性•(2)人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人的知识经验•2、分析问题——即明确问题的过程•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4、检验假设——A通过实践或实验进行检验•B通过思维活动进行检验(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当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解决也就越容易,反之,问题解决也就越困难•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6CM,问与圆外切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知觉呈现方式一•知觉呈现方式二•2、认知结构的限制•什么是认知结构?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思考:•(1)、用六根火柴搭成四个等边三角形。•(2)、用一笔画成相连的四条直线,并穿过方阵中的九个点。3、定势的问题•定势是指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决定并影响着后继的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时起促进作用,有时起阻碍作用。卢钦斯实验:给被试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A、B、C,要求被试用这些杯子量出一定量的水D,A、B、C的容积及D的水容量如下问题已知量水器求ABCD1211273100229553203141632599418431055205943169426217234932081539318•如果从第一题开始做,有许多人83%的人一直沿用老公式:D=B-A-2C•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做第7、8题,结果99%的人会采用简便方法,即D=A-C或•D=A+C4、功能固着•什么是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看不到它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实验,蜡烛问题,被试分为AB两组,给每人3只蜡烛,3个小纸盒,5根火柴,5个图钉,1个垂直木屏•不同的是A组图钉、火柴、蜡烛是分类放在纸盒里面的,B组图钉、火柴、蜡烛是散放在盒子外面的。•问:如何把3支蜡烛安置在垂直的木屏上?5、迁移•什么是迁移?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6、动机强度•辨析:动机越强越有利于问题解决(或动机越强,问题解决的效率就越高)•错,动机太弱,注意力容易被无关因素所干扰,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也
本文标题:《想象与思维》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3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