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设计
民间艺术设计关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分析目录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种类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现代地位桃花木刻坞年画的艺术特色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工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销售方式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苏州桃花坞年画体验馆的介绍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桃花坞木刻年画和其他年画的不同之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秀作品展示小组成员:姓名学号负责内容、目录邱斌1230309101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种类杨歆1230309102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现代地位顾涵1230309103桃花木刻坞年画的艺术特色吴冰1230309104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工艺徐蒙1230309105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薛文斌1230309106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大师及其代表作品周伟1230309107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大师及其代表作品马晓飞1230309108苏州桃花坞年画体验馆的介绍陈维维1230309109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潘承萍1230309110桃花坞木刻年画和其他年画的不同之处李梦婷1230309111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秀作品展示杨雪珍1230309113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秀作品展示赵文静1230309114PPT的整合和排版陈颖1230309115PPT的整合和排版陆阳1230109116PPT的整合和排版共计15名同学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一般指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桃花坞年画图文并解,具有连环画故事风格。采用木版套印,长期以来一直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上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在无数雕板和印刷工人的精心制作下,苏州年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构图精巧,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民族艺术的独特风格。桃花坞木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门画、农事画、儿童、美女画、装饰图案画、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类画片,内容有门神、灶神,以及所谓“辟邪人物”。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雍正后出现的故事戏文画片,范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张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苏州城内外三百六十行图》等。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今天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刘永福,可谓较早的政治宣传画。桃花坞木刻年画种类致富获利类风俗画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苏州吴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它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它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并称为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有“南桃北杨”之美称,驰名中外。2006年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宝。在苏州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里,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一个值得苏州人骄傲的文化符号,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史、民俗史上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桃花坞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全国,而且流传到日本、英国和德国,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日本的小野忠重在桃花坞木刻年画现代地位《中国的版画》一文中说:“中国的年画感动了日本浮世绘版画家,是良师益友……。浮世绘的新构思无不以此为参考”。日本学者藤悬静对桃花坞年画《西湖十景图》解说:“这些图都是采用西洋透视法和铜版画的手法,大量传到日本……盛行的浮世绘作品采用了这种笔法”。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民主德国学者李特克曾到苏州搜集桃花坞木刻年画,回国后出版了《中国年画》一书加以推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相继在国外展出,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新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仍有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旅游者及中学生慕名前来参观访问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和年画博物馆、并选购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影响可见一斑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特色是一版一色、线条劲健。构图丰满、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在清雍正、乾隆年间至鸦片战争之前一段期间内,清雅细秀、构图复杂是其主要特色,风俗年画尤其独创性,具体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仿古,无论是题材选择、色彩运用、手法处理,均悉心摹仿宋、元、明以来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承继中国民族卷轴画的传统形式,具有木刻风格,如《寿星图》、《美女图》等;二是仿西洋绘画,线条排列细密匀正,强调透视,讲究明暗,模仿铜版画效果,如《姑苏阊门图》、《姑苏万年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等,在画面上题明“仿大西洋笔法”和“仿泰西笔法”等,便是明显一例。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特色同治、光绪以后,桃花坞年画的销售对象转向以农民为主,从内容到形式,多方面适应农村生产、生活习俗、居室环境的需要,成为地地道道的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装饰品,风格特色也随之表现出鲜明的乡土气息。这一段时期桃花坞年画的特色是:题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如耕织农事的《春牛图》;反映时事新闻和地方特点的《长门捷报》、《法人求和》等;还有多种形式的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美女、娃娃人物等。构图丰满而不臃塞,稳重而不呆板,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趣味性。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从事桃花坞年画创作设计人员,不断推陈出新,创作了一大批内容、形式、技法皆有新意的年画,融进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艺术个性,增强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生命力,产生了新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在年画题材的选择上,多以苏州一带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人家枕河、村姑少女、吴地习俗、苏州园林等为内容,使画面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俗人情和神韵,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纯朴清新的乡土气息,使桃花坞木刻年画有所突破,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倍受人们青睐。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要经过画稿、刻版、套印三道工序,个别需要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工序繁多复杂,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有的还需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可见工序繁多复杂。所以有些精致的年画作品一天只能套印二、三十幅。画稿,是决定作品的风格和刻版、套印工序的基础,画师要根据年画的特点和题材内容择优选择,进行创设计构思,先要设计黑白稿,然后画成彩色效果图。若要多色套印,还需要绘制多张单色色稿,以供刻分色版之用。画稿力求构图丰实饱满,色彩鲜艳明快,形象生动活泼,笔法拙朴简练,形式单线平涂,富有民间木版年画的装饰情趣。桃花坞木刻年画工艺流程刻版,是年画制作的关键,刻出来的版子必须忠实于画稿原作,不走样。刻工先由画师绘好的画稿,把它反贴在预先拼好刨平磨光的梨木版上,经晾干方可进行雕刻,称“上样”(一般将画稿分成线版和套印版若干块),刻时用“木兀草”把纸砂薄,使画纹可以清楚看出,然后用拳刀先后采用发、衬、挑、复、剔等木刻技法刻出线条、点面块,再用弯凿、扁凿及大小剔空等10多种助工工具删去空白,剔光、推平,称“下手”,这样第一块版子就算完工了。以后再根据画稿不同颜色,刻出数套的套印色版。刻工在雕刻过程中,应注意各种线条之转折、粗细等微秒变化,力求做到持刀如笔、抑扬顿挫、运用自如。印刷,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前二道工序成败的保证。一版一色,分版水色套印的,印刷时先印墨线版,然后再根据画稿的颜色再分版套印,印刷用的棕刷、棕帚都是艺人们自己亲手制作的。传统年画通常用色为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等5~6种套色,无论套色版多少,每版一色,不分浓淡,平刷印出,但可用“环色”即两种套色重叠造成复式,可丰富色彩的变化。力求套版准确无误、色彩鲜明明快,画面洁净无污。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印刷工需一丝不苟地逐一完成看墨线版、套色版,冲色用胶、上料(纸)、模版、擦印、隔水等多道工序,其中模版是套印中的关键,做到墨线版与套色版丝丝入扣,准确无误,使印刷的作品由原稿不失真。最后再进行装裱,一幅年画才算完工。验货。将印好的产品认真检验,分出正品和次品。检查的范围是:色彩的准确度和鲜明度、套印的准确性以及画面的整洁等。发现问题,及时修补,用手工补色或补版印刷。一是年画作坊自产自销。清代同治以前,桃花坞木刻年画作坊都集中于七里山塘街一带,当时,七里山塘街曾是运河沿岸非常繁盛的商埠,四方商船多停泊在这里,他们除购办货物之外,总要到桃花坞年画画铺带一部分苏州特产——木刻年画回去。二是店铺经营。在农村大的集镇内,店铺平时买卖杂货或书画,到了春节时期,农村家家户户有贴年画的习俗。店铺就兼营桃花坞年画,生意兴隆。三是摊贩推销。每逢新春佳节或市集,在集市上搭建帐篷,几块木板、几条木凳,设摊售年画,虽说资金投入不多,但生意亦算红火。桃花坞木刻年画销售方式四是个体掮贩兜售。世居上方山行春桥渔家村的钱杏生老艺人,祖上三代都是以种田和卖年画为业。每当农历年底到开春三、四月这段农闲季节,就向桃花坞年画铺批点年画,掮着到四乡兜售,木渎、同里、车坊、光福、芦墟、胥口等农村,每到一村镇,油纸一铺,年画一摊,有说有唱,俗称唱年画。如这种推销年画方式既省钱又深入群众,并有说唱表演,深受群众喜爱,生意做得蛮好。五是新华书店推销。解放后,桃花坞传统木刻年画和胶版年画均由江苏省人民出版社发行,并通过新华书店向全国各地征订发行。六是门市部推销。当今,仅有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山塘街)和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开设两家门市部销售桃花坞木刻年画。。《水乡元宵》——张晓飞张晓飞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张晓飞,就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与继承光大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代表着木版年画的一个时代。从事年画创作20多年,张晓飞给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留下的作品大概只有40件。听上去并不太多,但百余年来,桃花坞留下来的雕版图式总共不过100多件。张晓飞创作了很多年画精品。1993年,第五届全国年画评选,《水乡元宵》第一次为桃花坞赢来了一等奖。整幅年画,以俯视角度表现水乡元宵佳节欢快热闹的情景,各种游戏精彩纷呈,百多位人物各具神态。“创作一张木刻年画作品,比起画一张国画,要麻烦得多。”张晓飞感慨。一张《水乡元宵》,他画了整整3个月。每天一上班就开始描画,那是枯燥又需专注的工作,一笔也错不得。拿出画稿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时间花在分版上,要按不同色彩分步制作,还要思考如何获得更丰满、富于变化的效果。木版年画的内容、形式高度程式化,功用和工艺流程又注定它是雅俗共赏的产品,必须采用桃花坞的传统艺术语言,又不能一味因袭旧作;既要追求创新,又要保证在制版印刷套色工序上可行。这是“戴着镣铐跳舞”,创作的痛苦、快乐都源于此。王原祁王原祁(1642年-1715年)〔清〕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传世作品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作《仿高房山云山图》轴、四十二年(1703年)作《仿黄公望山水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三十九年(1700年
本文标题: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4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