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DOC)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第一节鼻骨整复术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第三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第四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第五节下鼻甲成形术第六节鼻腔填塞第七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第八节鼻内镜检查术第九节鼻内镜鼻窦手术第十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第十一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第十二节茎突截短术第十三节扁桃体切除术第十四节腺样体切除术第十五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第十六节咽后脓肿切开排脓术第十七节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第十八节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第十九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第二十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第二十一节咽侧入路梨状窝癌切除术第二十二节急性喉外伤手术第二十三节喉腔表面麻醉第二十四节间接喉镜下声带小结(息肉)摘除术第二十五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第二十六节直接喉镜检查第二十七节支撑喉镜下手术第二十八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第二十九节喉裂开术第三十节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第三十一节垂直前位喉部分切除术第三十二节垂直侧前位喉次全切除术第三十三节全喉切除术第三十四节保留会厌的喉次全切除术第三十五节全耳廓断裂再植术第三十六节耳廓部分缺损的修复术第三十七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第三十八节鼓膜穿刺第三十九节鼓膜切开第四十节鼓膜修补术第四十一节乳突根治手术第四十二节改良乳突根治术第四十三节单纯乳突凿开术第四十四节面神经减压术第四十五节鼓室成形术第四十六节耳石复位法第四十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第四十八节气管切开术第四十九节气管镜检查法(硬管支气管镜检查法)第五十节食管镜检查法(硬管食管镜检查法)第五十一节乳突根治性手术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适应证】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禁忌证】1.无特殊禁忌证。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复位后行鼻腔填塞。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注意事项】1.情绪异常紧张者可给予镇静药。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3.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4.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气管。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适应证】1.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者。2.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4.鼻中隔前部偏曲致反复鼻出血。5.鼻中隔偏曲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禁忌证】1.上呼吸道急性炎症。2.全身疾患,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3.妇女月经期。【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取半坐位或仰卧位,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2.切口。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左侧,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半贯穿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处部,下至鼻底部。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4.游离鼻中隔软骨。沿鼻中隔软骨的后上缘及后下缘,即和筛骨垂直板犁骨交界处,直接分离软骨边缘,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也可在软骨与骨相交处切除2~4mm的软骨条,以达到游离鼻中隔软骨的目的。然后将剥离子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偏曲凸面侧鼻中隔骨部的黏骨膜。5.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6.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鼻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7.缝合黏膜切口1~2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8.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注意事项】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2.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3.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第三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是将射频消融的温度控制在70℃以下的新一代射频消融设备。控制消融过程中的温度能减少射频消融过程中对黏膜的损伤,有利于鼻黏膜功能的保留。【适应证】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增生为主者。【禁忌证】下鼻甲骨性增大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黏膜。2.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范围和部位,确定消融范围。3.根据不同设备的输出功率、作用时间及相应的消融范围确定温控射频、等离子或微波探头插入黏膜下的位置、深度、作用时间及消融点数。4.术毕麻黄碱棉片收缩黏膜并压迫止血。【注意事项】1.手术当时无法直视消融范围,需依据经验控制最终消融程度。2.不求一次到位,以防过度消融。第四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用机械的方法切除增生、息肉样变的下鼻甲黏膜,增加鼻通气有效截面积。【适应证】下鼻甲肥大,黏膜增生伴有息肉样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禁忌证】未经治疗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无增生、肥厚的过敏性鼻炎。【操作方法及程序】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2.0°或30°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位置,确定切除范围。3.内镜下用电动吸切器或剪刀切除增生、息肉样变的下鼻甲组织。4.电凝止血或填塞止血。【注意事项】1.切除部位以下鼻甲后端为主。2.防止骨面暴露。3.切除范围宜适中,防止过多切除下鼻甲组织。4.鼻中隔偏曲应先形中隔矫正术。第五节下鼻甲成形术尽量保留下鼻甲黏膜,缩小下鼻甲体积,以改善鼻腔通气。【适应证】下鼻甲肥大,尤其是骨性肥大。【禁忌证】未经治疗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无增生、肥厚的过敏性鼻炎。【操作方法及程序】1.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2.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下鼻甲黏骨膜。3.下鼻甲向中线移位。4.于下鼻甲外下缘做L形切口,分离下鼻甲黏骨膜瓣。5.按需要切除下鼻甲骨及下鼻甲实质。6.复位并填塞固定黏骨膜瓣。【注意事项】1.切除范围适中,防止切除过多。2.对合切口,防止骨面裸露和延迟愈合。3.鼻中隔偏曲应先行中隔矫正术。【治疗原则】1.明确诊断,确认鼻塞的原因。2.应全面、定量地评估鼻腔状况和病变及功能丧失的程度,制定总体的治疗方案。3.先期处理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及病变,如鼻中隔偏曲、过度中鼻甲气化、巨大中鼻甲等;处理鼻息肉、鼻窦炎。4.慢性鼻炎者应先行保守治疗,使下鼻甲可逆性病变得到恢复。5.根据下鼻甲病变的情况选择术式,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下鼻甲正常黏膜和功能。6.术前对下鼻甲手术切除的范围进行研究,预测术后效果。应防止一次过多切除下鼻甲组织引起无法纠正的错误,允许在修正手术时达到最佳疗效。第六节鼻腔填塞鼻腔填塞是用不同的填塞材料填入鼻腔或后鼻孔,压迫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填塞物种类较多,填塞时间也因填塞物的种类不同及出血血管的性质、粗细、部位及患者的状况而异。填塞物种类繁多,短期填塞可用油纱条,长期填塞可用碘仿纱条。填塞用可吸收材料有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止血绫等;不可吸收填塞物有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素材料、水囊、气囊等。一、前鼻孔填塞【适应证】各种鼻腔出血,尤其是鼻腔前部出血。【禁忌证】明确的鼻咽部出血。【操作方法及程序】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3.如观察到出血部位,可用不同的止血材料直接压迫出血点及周围组织,填塞材料可用线栓住并固定于面颊部以防脱落和取出困难。4.如出血创面较大或暂时无法看清出血部位时,可用油纱条填塞。填塞油纱条时应按顺序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将鼻腔塞紧,以达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和防止脱落。【注意事项】1.通常于填塞后48~72h取出,碘仿纱条可填塞2周后取出。2.鼻腔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3.如无法彻底止血可加后鼻孔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血管结扎。二、后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是用油纱球或气囊经鼻咽部填塞后鼻孔、鼻咽部达到鼻腔止血的过程。【适应证】前鼻孔填塞无效、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禁忌证】明确的鼻腔前部出血。【操作方法及程序】1.前鼻镜或内镜检查鼻腔,了解出血部位。不少患者出血较猛烈,观察较困难。2.如患者状况许可,有条件应用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鼻腔黏膜以减少疼痛。3.用1%丁卡因喷口咽部2次表面麻醉口咽部黏膜。4.用导尿管经出血侧鼻腔插入,经口咽部拉出口腔。5.将预置的锥形油纱条上方的固定线栓于经口腔拖出的导尿管一端。6.将导尿管自鼻前孔拖出,将锥形油纱条自口咽推入鼻咽部,向鼻腔前部拉出,前方用纱卷固定结扎,防止填塞物下滑。【注意事项】1.锥形油纱条底端应用粗线固定,以便取出时牵拉用。2.通常填塞物于填塞后48~72h取出,如用碘仿纱条可填塞1周。3.填塞后应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鼻腔、鼻窦感染。4.后鼻孔填塞易引起软腭、腭垂水肿,需注意防止窒息。第七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适应证】1.亚急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2.通过上颌窦穿刺途径行窦内活检。【禁忌证】1.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炎症未控制。2.鼻腔鼻窦可疑恶性肿瘤。【操作方法及程序】1.血管收缩药收缩鼻腔及下鼻甲。2.1%~2%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拭子或棉片置于下鼻道前段顶部穿刺部位,10~15min后取出。3.一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手持上颌窦穿刺针,拇指和示指固定针管的后2/3处,掌心顶住针柄,针尖斜面朝向鼻中隔,由前鼻孔伸入下鼻道,针尖落于距下鼻甲前端约1.5cm处,使其紧靠下鼻甲根部,方向斜对同侧眼外眦,稍用力钻动,有落空感即表示穿刺针已经进入上颌窦内。4.拔出针芯,回抽无血,抽出脓液送检,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也可根据脓液致病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注入相应抗生素。【注意事项】1.儿童头部需由家长或其他医务人员固定。2.穿刺部位及方向要正确,防止刺入眶内或面颊软组织。3.未能确定刺入上颌窦前,不要进行冲洗。4.冲洗前务必回吸针管无血方可进行。5.冲洗时如有阻力,需轻轻变动针头位置重新冲洗,仍有阻力,重新收缩中鼻道后再行冲洗,若阻力仍大,不可勉强冲洗。6.穿刺后若下鼻道出血不止需用麻黄碱或肾上腺素棉片填塞下鼻道妥善止血后取出。7.冲洗前后若无必要,尽量不要注入空气,防止气栓形成。8.穿刺过程中,若病人发生昏厥,必须停止穿刺拔出穿刺针,平卧休息,对症处理。第八节鼻内镜检查术【适应证】1.疑为鼻炎、鼻窦炎或鼻中隔偏曲不能明确阻塞部位或分泌物来源。2.原因不明、部位不详的鼻出血。3.不明原因的嗅觉障碍。4.鼻腔、鼻咽部新生物或可疑病灶者镜下探明原发部位、浸润范围并进行活检。5
本文标题: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6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