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第1页,共10页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如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该流域内()A.大气降水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C.地下径流减少D.水汽蒸发减少2.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如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A.人工降雨B.植树造林C.围湖造田D.引水灌溉3.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如图示意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3~4题。能正确反映气温变化的是()A.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大B.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C.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D.山谷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4.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如图示意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3~4题。一天中最低温均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多夜雨,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山谷散热快第2页,共10页C.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D.夜间吹山风,冷空气下沉积聚山谷5.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如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甲时期的沙坎()A.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B.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C.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D.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6.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如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A.沙体高度降低B.河口盐度上升C.海洋潮流减弱D.河流流量增加7.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如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有()①拦截泥沙,净化水质②阻碍水流,加剧洪涝③淤塞水道,不利航运④阻碍洄游,鱼类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如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第3页,共10页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9.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如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A.甲B.乙C.丙D.丁10.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时08分太阳从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5°,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08分。如图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据此完成10~11题。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滇池B.青海湖C.太湖D.呼伦湖11.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时08分太阳从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5°,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08分。如图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据此完成10~11题。拍摄当日()A.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B.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D.北京与开普敦的昼长相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0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这些湖泊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第4页,共10页如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1)分析图示区域高原湖泊众多的原因。(2)分析该地湖泊贯通前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3)简述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贯通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1)简要说明图中1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2)分别说出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3)比较维多利亚湖7月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甲地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2019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第5页,共10页描述甲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第6页,共10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说明植被减少了,相应的下渗量减少,蒸发增强,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故选:C。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如: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地表径流。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陆上内循环。解题关键是对三种类型水循环过程的了解,熟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2.【答案】B【解析】解: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造林能增加下渗,稳定径流;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故选:B。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如: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跨流域调水是人类改变了地表径流。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参与了陆上内循环。解题关键是对三种类型水循环过程的了解,熟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解决问题。3.【答案】C【解析】解:A.读图可知,无论冬夏,山顶气温日变都小,选项错误;B.读图可知,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选项错误;C.读图可知,无论冬夏,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选项正确;D.山谷冬季日温差略小于夏季日温差,选项错误。故选:C。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2、海陆分布3、地形地势4、洋流因素5、人类活动。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图中山谷、山顶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分析判断即可。4.【答案】D【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约4时左右,此时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故选:D。山谷风是由于山坡上和坡前谷中同高度上自由大气间有温差而形成的地方性风,由于山顶与谷底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谷底谷吹向山顶,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顶吹向谷底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本题以山谷风环流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5.【答案】A第7页,共10页【解析】解:据图可之,粗沙一侧的沙在减少,故以侵蚀作用为主,外海一侧的沙在增多,故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故选:A。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作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6.【答案】B【解析】解:据材料可知,拦门沙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它的位置取决于径流作用力和海流作用力的大小;据图可知,乙时期拦门沙位置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粗泥沙位置位于外海方向,细泥沙位置位于河流方向,可判断乙时期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河口盐度上升。故选:B。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本题以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形态的变化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7.【答案】B【解析】解:河口拦门沙是河流泥沙堆积形成,泥沙堆积升高,使水道淤积变浅,不利于水运。阻碍洪水下泄,加剧洪涝灾害,②③正确。与水质、洄游关联不大,①④错误。故选:B。泥沙向作用力弱的一侧移动,颗粒小的先移动,颗粒大的留下。乙时期粗泥沙位置位于外海方向,细泥沙位置位于河流方向,乙时期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海流作用力增强,主要是全球变暖,海面上升。河流作用力减弱,主要是径流减少。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理解即可。8.【答案】D【解析】解:晒米粉应该选择降水量小、气温高的月份,盐边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排除C;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合晾晒米线,排除A;4月份稻米还未成熟,结合材料可知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此排除4月,B错;10月正值稻米收获时节,大米新鲜,且此时气温相对较高,同时雨带已退出中国大陆,晴天多。所以正常年份,当地最适合晒米粉的月份是10月份,D正确。故选:D。盐边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本题主要考查攀枝花的气候特征,关键是根据“晒”这个关键字进行分析,题目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C【解析】解:晒制米线应该在地势比较平坦,光照较充足的地区,下午,太阳位于南方,丙位于向阳坡,故光照条件较好。故选:C。第8页,共10页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该度读数值、读弯曲方向、读闭合曲线、读疏密等。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等高线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0.【答案】A【解析】解:由材料可知,当地昼长为12小时,节气为二分日。由正午太阳高度为65°,即可知当地地理纬度即为25°N.北京时间7时08分日出,对应于当地地方时6点,说明当地经度为103°E,故当地的地理坐标为(25°N,103°E),最靠近滇池。故选:A。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结合材料该地的昼长=19时08分-7时08分=12小时。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题干中的信息算出昼长,然后即可得出节气,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11.【答案】D【解析】解:拍摄该地,当地的昼长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故选:D。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2.【答案】解:(1)湖泊主要是洼地积水而成,所以湖泊众多的原因应从水的补给和排泄两
本文标题: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8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