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1地质灾害【课程标准】解释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危害,并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2.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运用图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正确对待地质灾害地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教学重点】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闻直播间》视频导入(点击图片播放),关于2019年10月28日甘肃发生5.7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了解此次地震给甘肃夏河县人民带来的灾害,并且思考还有哪些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2/11一、新课讲授1.地震灾害(1)概念A.学生通过课本复述定义。教师突出关键词,以便更好理解定义。B.地震结构的讲解,通过“地震构造示意图”讲解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并分析它们间的联系,震源浅、震源深度浅、震中距小,破坏性巨大。C.震级和烈度3/11[活动探究]读“5.12汶川大地震烈度分布”图,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震级、地质结构、建筑物三方面思考。(2)发生过程了解横波和纵波,发生地震时震中附近的人们感觉大地如何震动?先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原因是地震波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3)类型和发生机制A.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B.成因机制分类:构造地震(构造运动)、火山地震(火山活动)、陷落地震(外力作用)、人工诱发地震(人类活动)。C.构造地震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重点,大部分地震属于构造4/11地震)从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多发原因三方面阐述。并结合全球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图片,得出板块交界处地震活跃的结论,再次复习世界两大主要地震带。[活动探究]读“中国历史上(1900—2004)地震震中分布图”说出我国地震分布到特点,锻炼看图、总结概括能力。D.已知我国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上,结合“中国地震带和火山”图解释我国“四大地震带”。5/11[活动探究]通过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材料,思考地震灾害会引发其他什么地质灾害?从而联系各地质灾害,先让学生形成各自然灾害是相互关联的初步印象。第二问损失大的原因,使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原因。最后升华“地震西多东少,但灾害东重西轻”这个问题。明确东部建筑等基础设施、人口更多,而灾害是要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损害才算灾害。(4)防灾减灾(教师课件播放视频“防灾减灾小知识:地震袭来时如何避震”),然后从人们自身如何预防和灾害发生前后各方应做好什么工作进行阐述。[活动探究]海地和智利地震比较,回答问题。(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6/11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提示:(1)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知识巩固)(2)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大。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巩固灾情跟当地经济、人口密度的关联性知识点)2.滑坡灾害(1)定义汶川地震引发次生灾害中有滑坡、泥石流(再次点明地质灾害间的关联性)。再通过汶川地震后的山体滑坡图片加深印象。7/11(2)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3)发生机制从三个基本因素和发生条件进行解释。[活动探究]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思考滑坡与降水间的关联:根据材料,滑坡与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8/11(4)发生过程通过灾前灾后坡面图片比较,得出结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5)防御措施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讲解。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非工程措施:(1)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2)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活动探究]材料:2008年5月21日上午10时10分,遥感中心通过解译航拍图片和卫星数据,在四川地震灾区发现三十四处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堵截河谷、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强余震、暴雨,可能会发生溃坝,对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也会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11(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地震发生后该地区形成了众多的堰塞湖?(2)简要回答堰塞湖带来的危害?为防止堰塞湖造成的危害,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泥石流灾害2010年7日夜至8日凌晨,地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起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冲进县城……然后进行一系列图片的观看,直观感受滑坡泥石流给舟曲带来的灾难。(1)定义直接由学生复述概念。(2)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3)发生机制从三个基本条件、基础条件、触发因素和动力条件三方面进行阐述。[活动探究]泥石流爆发的条件有哪些?考察学生对于泥石流和自然条件之间相互联系的思考能力。(突出暴雨的影响)(4)防灾减灾10/11重点讲解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其他方面如监测、预防进行口述即可。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活动探究]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指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主要地区?归纳滑坡、泥石流的危害。二、课堂总结11/11让学生通过树枝状结构进行回顾本节知识。三、作业布置先观看一视频“郑州暴雨后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教师课件播放),引发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考。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许多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完成课本109页1—3题。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本的活动,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将课堂知识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合作完成,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也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文标题: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8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