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口服中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简介中药汤剂为液体复合分散体系,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多的一种剂型,目前中医临床仍然广泛使用。中药汤剂之所以数千年延用至今,是因为该剂型组方灵活,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同时制法简便,以水为溶剂,价廉易得,起效又较为迅速,但也存在着味苦量大,必须临时制备等缺点。2正确服药中药汤剂是中药最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几大特点。正确服用中药汤剂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而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病情恶化。时间1.晨服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以借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之势,祛除病邪。2.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3.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药物宜饭后服,因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4.睡前服如心脏病、滋阴健胃、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及安神药宜在临睡时服。5.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掌握发病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服用,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6.不拘时服解热发汗药、泻下剂药物以微汗、缓泻度,不拘于定时服用。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日开始服用。温度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1.温服是在药不热不冷的时候服用,以防过冷、过热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为一般服药方法。2.热服即在煎好后,药液还较热的时候服用(以患者适应为度)。用辛温解表药治疗外寒症时,热服可以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时,热服可助祛除沉寒痼疾。3.冷服即药液放凉后服用,适用于热症或临床上出现的真热假寒症,用苦寒清热药治疗内热症,寒服可助清解热邪。凉血、止血药也可用此法。4.顿服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者为顿服。此服法多用于重症和胃肠道病患者。5.频服即根据病情,不同时段服不同浓度的药液,分数次频频饮用为频服,多用于咽喉病患者。6.饭前服一般在饭前20~3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虚证和肠胃病、下焦病证。饭前服药,主要有利于药物在胃内发挥作用,使药液充分作用于胃壁,较快地通过胃而进入小肠,及时分解吸收发挥药效。7.饭后服饭后服一般在进食后20分钟服用。治疗心肺病和一般疾病常采用该服法,其优点是可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8.冲服用药液将不易溶于水或不宜煎煮的药末冲服送下。次数1.一般每日1剂分2~3次服,可保持血药浓度均衡、持久、稳定,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2.病情较轻的慢性病,可隔日1剂。3.服用药性较剧烈的药物,采用一次顿服的方法,以免损伤正气。4.咽喉、食管等部位的疾病,采用频服之法,每日数次徐徐含咽,使药物慢慢通过病变部位,持续发挥作剂量1.每次以服用150毫升为宜,2.例外: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3.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4.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五分之一,1~3岁用成人药量的四分之一;4~7岁用成人药量的三分之一;8~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3注意事项一.忌用热水煎煮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它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为了保证对水的消毒。自来水必须含一定量的余氯,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二.警惕假煮沸现象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但有的药液在远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理化现象。如皂甙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汤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判断药液真正煮沸的标准是温度而不是人们常识里那种产生泡沫的表面现象,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三.储存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药效降低,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四.服用注意事项(1)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服泻下药或驱虫药后应注意便次数、质量、颜色、气味,有否虫体排出等。(2)凡服用药性猛烈或有毒药物,如牵牛子、大戟、芫花、巴豆、乌头等,应严格按医嘱给药,并密切观察脉象、血压、呕吐、腹痛等情况。如发现剧烈腹痛、呕吐不止、大汗淋漓、心悸气短等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3)禁忌乱服、滥用药物,否则会搅乱机体的平衡状态,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重机体肝、肾等脏器负担,导致功能不良。(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合理膳食,做到“有病先治、未病先防”,确保疾病早日康复和预防病症的发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药性,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标题:口服中药注意事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88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