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西诗歌比较2中西诗歌一般特点比较3一发展传统的不同特点西方以史诗开头,形成强大的叙事诗传统;中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且形成强大的抒情诗传统。特洛伊·木马计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抒情诗传统,叙事诗有,但比起抒情诗来,则少得可怜。西方有一个强大的叙事诗传统,抒情诗也很多,但抒情诗在西方诗歌中所占的比重比起抒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所占的比重则小得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过《楚辞》、《离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直到元曲等,甚至像《红楼梦》这样的小说,也有很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古代也有些叙事诗,比如《诗经》中的“大雅”,就是讲述了周朝的历史,歌颂了周朝的六个国王,再如汉魏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北朝的《木兰辞》等都是一些叙事诗,但它们都很短小、主题也过于日常化和生活化。相比较而言,西方叙事诗的传统非常强大,古希腊的《荷马史诗》(48卷,27803行)、古罗马的《埃涅阿斯基》、中世纪的四大史诗和但丁的《神曲》(3部,14000多行)、17世纪的《失乐园》(12卷,10000行)、18世纪拜伦的《唐璜》(16章,16000行)、歌德的《浮士德》(历时60年,12111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都是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叙事诗,而且主题宏大,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其主人公不是神灵,就是英雄。6不同传统带来的差异西方与神话结合的叙事诗传统,中国与实用结合的抒情的传统,带来中西诗歌的许多差异:1.题材上,西方诗大多超越凡俗;中国诗则凡俗日常。2.内容上,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的全部;中国诗表现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一起)。3.风格上,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浓烈,追求深刻;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含蓄、淡雅空灵。4.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其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西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生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圣人则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中国诗偏重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品,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能长;其五,史诗和悲剧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与近代社会状况和文化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因为有希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史诗及叙事长诗在中国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对王权秩序、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中、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8二意象运用的不同特点什么是“意象”?李元洛说:“意象是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汇与具现,是诗歌特有的审美范畴。”庞德:意象是“瞬间形成的感性与理性的复合物”。以“人面和桃花”为例:象征的方法是以桃花作为人面的代号,比喻是说人面象桃花。意象则不是说人面象桃花,也不是以桃花代人面,而是说”人面就是桃花,桃花就是人面”,人面和桃花有机合成一体,成为诗人思想感情的复合体。物象、意象的区别例: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物象:客观存在的物体风、雨、黄昏等意象:指“意”与“象”的交融契合,将主观情思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也就是说“意象”是含有情意的物象。(情感投射下的风、雨、黄昏)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10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运用往往是削去旁枝杂叶,直指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事物的突出特征,意象显得简洁凝炼;西方诗歌的意象则往往铺陈大量的细节,主要特征不甚明了,意象驳杂但有气势。11[英]华兹华斯《水仙花》IwanderedlonelyasacloudThatfloatsonhigho’ervalesandhills,WhenallatonceIsawacrowd,Ahost,ofgoldendaffodils,Besidethelake,beneaththetrees,Flutteringanddancinginthebreeze.ContinuousasthestarsthatshineAndtwinkleonthemilkyway,Theystretchedinnever-|endinglineAlongthemarginofabay:TenthousandsawIataglanceTossingtheirheadsinsprightlydance.12Thewavesbesidethemdanced,buttheyOutdidthesparklingwavesinglee:APoetcouldnotbutbegayInsuchajocundcompany!Igazed—andgazed—butlittlethoughtWhatwealththeshowtomehadbrought:Foroft,whenonmycouchIlieInvacantorinpensivemood,TheyflashuponthatinwardeyeWhichistheblissofsolitude;Andthenmyheartwithpleasurefills,Anddanceswiththedaffodils.(《鹿柴》描写鹿柴在春日傍晚时分的静穆清新,表现诗人脱离喧囂闹市,追求恬静出世的情绪。以四个意象、极富特征地表现空灵豳静的情境。以声音衬寂静。以光衬出暗。)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华滋华斯的诗中,水仙花的彩色淹没在大量的细节之中,铺陈大量细节,描叙了许多相关的事情。正是由于运用意象的不同,王维的诗象是一幅色彩清新的中国画;华滋华斯的《水仙花》却象一曲委细周详的低吟曼唱。15三、中、西语言的不同导致诗歌形式差异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的搭配是否合乎义理,很少受语言的形态成份的约束。这使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具形象感,对于强调意象的诗歌创作,汉字独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汉字的独特魅力,认为一个“有”字就象一首形象化的诗——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一。而且汉语发音有阴、阳、上、去的四个声调,可以形成平仄配合的音律。印欧语言音、形、义是不统一的,音节的书写有长有短,发音靠发音的长短轻重的配合形成音律。16(一)汉语诗听觉与视觉长度一致,诗型整齐;西方诗歌相反,诗行长短错落不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ThusI我这样Passby走过去Anddie死去Asone象一个Unknown陌生人Andgone走了——赫里克17(二)汉诗有平仄诗律;西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汉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在一句诗中,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拍,五言诗为两个节半拍;七言诗是三个半节拍。每句内以节拍为单位,平仄交替,构成节拍之间的平仄对比。而在一联(两句)内上句与下句之间,平仄交替相反,上句平起,下句则仄起。这样不仅一句内平仄构成对比,而且在一联两句中,平仄也形成对比。西方诗按长短轻重音律形式“格”,短、轻的音节为“抑”,长而重的音节为“扬”,相互配合形成“抑扬格”、“扬抑格”、“扬扬抑格”、“抑抑扬格”等音律。再按每行诗的音节数称为“XX音步”(二个音节为一音步)。西方诗的格律就称“XX音步XX格”诗体。18(三)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中国诗歌的对偶不仅是意义上的对称,而且形式上也是严格的对偶。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一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垂”对“涌”,“平野”对“大江”,“阔”对“流”,全联静对动,广阔对悠长,都极为工整贴切。西方诗歌即使对偶,最多达到意义的对称和形式上的大体对偶,如拜伦的了一联诗:Myboatisontheshere,(我的小船在岸上)Andmybarkisonthesea.(我的小艇在海上)形式上没法完全对偶。19(四)含混简省与明确清晰的诗歌语言中国诗歌语言表现出简省含混的特点,它正好与诗歌的意象性、接受的多义性相应,适宜诗歌创作;西方语言讲究逻辑性和准确性,固然有精确明晰的优点,但限制诗歌内容和表达空间。201、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汉语诗歌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由此造成一种客观的非个人的抒情效果,使个人体验上升为普遍的或象征的意蕴,从而使读者也能置身其中,产生更大范围的共鸣。而在西方诗歌中,由于人称必不可少,无法产生这种效果。如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由于省略了人称,造成一种“人的动作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效果。若加上人称,效果大不一样。(《蒹葭》)Infrontofmybedthemoonlightisverybright.Iwonderifthatcanbefrostonthefloor?Iliftupmyheadandlookatthefullmoon,thedazzlingmoon.Idropmyhead,andthinkofthehomeofolddays.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22、时态变化的有无中国诗歌语言没有时态变化,造成一种绝对时间的感觉,从而也使个人体验具有一种超越暂时时空的非个人的普遍色彩。如陈子昂的《登出洲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33、词性活用的效果中国诗歌语言中的词汇不依靠任何词形变化,仅凭其所处的位置与前后联系,便可易换各种词性,从而使一个词增加数倍表现力,同时也产生一种模糊含混的表现效果。其他语言中难有这种效果。如杜甫《春望》有一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里的“春”字作为动词使用了,既是变化的过程,又是结果,获得双倍表现力。(西风)244、省略语法虚词中国诗歌语言还尽量省略语法虚词,使语法因素降低最低水平,只用并置迭加的方法,以最少的字数表现最多的内容。Dryvine,oldtree,crowsatdusk.Lowbridge,streamrunning,cottages,Ancoentroad,westwind,leannag,ThesunwesteringAndonewithbreakingheartatthesky'sedge.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5第二节中、西爱情诗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26一、在爱情观念上,西方爱情诗表现为理想化、神圣化、精神化;中国爱情诗表现为现实性、人间性和灵肉不分。27(一)西方爱情诗很大一部分是对爱的力量、价值的表达,升华为一种哲理探讨;中国爱情诗大多是实实在在的独守空房的孤寂,双双厮守的愉悦。28爱的哲学(雪莱)出山的泉水与江流汇合,江河又与海洋相通,天空里风与风互相渗透,融洽于甜蜜的深情。万物遵循同一条神圣法则,在同一精神中汇合,世界上一切都无独而有偶,为什么我和你却否?看高高的山峰亲吻蓝空,波浪和波浪相拥相抱,没有一朵姐妹花会被被宽容,如果竟轻视她的弟兄,灿烂的阳光抚抱大地,明丽的月华亲吻海波,一切甜美的天工有何价值,如果,你不吻我?29至善(英·勃郎宁)岁月的全部馨香和芳菲都在一只蜜蜂的袋里,矿藏的全部美妙和富裕都在一切宝石的心里,在一颗珍珠的核里有着大海的全部阴阳。馨花和芳菲、阴和阳、美妙、富裕,以及—远远超过它们的—,比宝石更光辉的真诚,比珍珠更纯洁的信任—,宇宙间最光辉的真诚纯洁的信任——一切对我来说,都在一个姑娘的吻里。30勃郎宁和伊丽莎白的爱情伊丽莎白.巴雷特15岁时,从马上摔下跌坏了脊椎,卧床不起。伊丽莎白饱含
本文标题:中西诗歌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1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