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四讲“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实践讲解
1第四章“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实践“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或少遭受这种种灾难,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20世纪,人类社会进行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这一实践,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一、“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依据“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理论。这一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列宁、毛泽东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较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互相联系的思想:第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线条的,是多样性的统一,不能把《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的分析简单地套到东方社会。第二,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跨越“卡夫丁峡谷”包含二层含义:一是落后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二是落后国家在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在事先得到正常引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又为人类创造巨大的成就。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成就,人类应该共享;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灾难,人类应该避免。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创立了巨大的成就面前,落后的国家,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灾难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就。这就好象人类发明了机器后,没有必要每一个国家都要先经历机器生产的孕育期,才能使用机器一样。落后国家在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灾难,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成果后,“就能直接变成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体系的出发点。”这就是说,“跨越卡夫丁峡谷”是分步完成的。第一步是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成果,第二步才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必要准备,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趋势。只有走好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两步都走好了,才算是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卡夫丁峡谷”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阶段。可以跨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其它文明成果则是不可跨越的。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51页。2第三,“跨越卡夫丁峡谷”,不是单纯的主观意愿,也不是俄国农民的天生使然,而必须具备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包括时代背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就时代背景而言,是指“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①就内部条件而言,是指落后国家本身具备有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力量。就外部条件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配合和支持。2.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较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第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展,为较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可能。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不仅削弱了帝国主义本身,而且造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形势。列宁认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战争不仅削弱了帝国主义阵线的力量,而且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列宁认为,一般说来,革命形势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二是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异乎寻常的加剧,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三是广大群众,包括最落后群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卷入了政治运动。第三,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最有可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首先赢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认为,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决定革命是否发生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程度。因此,所谓薄弱环节,就是要看它在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不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帝国主义和反动阶级的统治是不是已经陷于孤立,摇摇欲坠;要看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革命性,以及无产阶级是不是拥有广大的同盟者。一句话就是,要看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程度以及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力量对比。根据上述观点,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最有可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第四,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较落后国家赢得胜利,并不违背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列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行社会主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革命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革命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列宁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以下主要观点:第一,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4页。②《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第777页。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因此,中国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了。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已经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革命的领导权由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的转移,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是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基本因素。第二,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第三,规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同时允许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同时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纲领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四,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藉以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无产阶级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初步实践这个实践,首先从俄国开始,继而有东欧各国、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先后跟上。这个实践,是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探索,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留下了惨痛的教训。1.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强盗之间的大厮杀,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觉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造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形势。特别是在俄国,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成熟。沙皇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上比较落后,政治上极端反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本来就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帝国主义链条中的最薄弱环节。战争开始后,阶级矛盾急剧激化,革命情绪不断高涨。战争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坚决执行列宁的革命路线,利用沙皇政府的危机和群众革命情绪增长,在群众中做了大量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为实现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方针,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反对战争、反对沙皇政府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世界大动乱和俄国革命形势的成熟,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以4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定地领导人民开展了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并适时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从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也是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开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极大地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和人民民主力量。利用战争带来的有利的革命形势,欧亚十几个较落后国家,效仿苏联,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1945年至1949年的4年多时间中,欧亚有12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乘胜继续前进,大体上通过三种方式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就已从苏联一国扩展到欧亚13国,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此外,远在拉丁美洲的古巴共和国在1959年民主革命胜利后,1961年由卡斯特罗领导的“7·26运动”转向社会主义,成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1975年印度支那人民在抗美战争取得全胜后乘胜前进,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老挝人民革命党(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人民废除了君主制,宣布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与此同时,柬埔寨共产党利用抗美救国的大好形势取得了全国政权,使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增加到16国。但是由于柬埔寨共产党实行极“左”路线,只有几年功夫就造成了“亡党亡国”的悲剧,结果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是15国。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的发展,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较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行性,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正确性。3.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严重挫折20世纪,苏联、中国、东欧各国等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概括为三大胜利和三大挫折。三大胜利是:第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站住了脚,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第二,“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一大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面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鼎盛期,社会主义国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1/4以上,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3,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2/5,国民收入约占世界的1/3。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性的新飞跃,并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三大挫折是:第一,在关系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重大问题上,斯大林本人的错误和后人错误地反斯大林,从两个方面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挫折。5第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党际和国际关系上,一系列严重问题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分裂,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挫折。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长期的“左”和最后一些共产党的右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挫折。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验与教训如上所述,纵观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惨痛的失败。成就也好,失败也罢,都已经是过去的历史。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历史,既不要因成就而骄傲自满,也不要因失败而灰心气馁。关键是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1.“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基本经验总
本文标题:第四讲“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实践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2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