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陕西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陕西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2011年11月02日10:41来源:作者: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高莹娟王青摘要:当前陕西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尤以水利为最,农民务农技术水平相当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促进陕西农业大发展必须努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发生态型农业,加强市场信息建设,提高技术性水平。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农民,政策举措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要想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保护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的生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对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陕西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04年初以来中央连续五个一号文件对陕西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障碍与问题使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并加以反省的,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已成为各界的共识。陕西农业发展中国存在的问题代表了整个西北地区农业的现状,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一、陕西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及其原因分析(一)制度与资源的双重约束1.城乡有别的各类制度限制了农业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分割严重,导致这一方面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看,最重要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和金融体系。陕西是个农业大省,但是多年来农民收入一直在全国排名中处于倒数几位,这其中有农民自身的原因,比如:意识方面,陕西人喜欢过安定的日子,不喜欢闯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民的意识也在逐渐改变,重要的是,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束缚了农民的脚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成本太高,而且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受到社会的歧视,不被城市所接纳等,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民工发挥作用的广度和力度,农民工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人均收入提高不了。即使有些农民工很能赚钱,但他们也不属于城市,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许多农民都是农闲时打工,农忙时回家生产。中国的制度供给偏向于城市而远离农村,实际上农村金融基本上一直处于真空状态,十分脆弱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民贷款难于上青天,或者说有贷款政策但是农民永远无法达到要求而贷不到款,地下钱庄的利息又高不可攀。这一现实导致农业投入难以筹集到资金,影响了农业发展进程,使农业发展后劲不足。(1)人均耕地面积锐减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以及铁路公路建设的大力拓展,工业用地大幅度提高,侵占了大量农业用地,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据调研数据显示,2008年杨凌区人均耕地减到了0.1亩,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点。(2)农业市场信息空缺农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信息的竞争。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务于市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竞争中,农民只有把握好市场信息,才不会导致丰产不丰收,或者生产滞后于市场的现象。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陕西省农村以及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然而其中的许多信息需要农民去捕捉、去分析,而农民在这方面又存在许多的不足。一方面,农民在经济方面达不到条件,比如:网络信息,电脑、网资源等;另一方面,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等也无法识别虚假的信息,因而,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农民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前几年屡见的坑农、害农信息导致各种大战,苹果大战、蚕桑大战、草药大战等,造成农民投资的巨大损失,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现阶段,产品信息不灵,造成经济作物生产的盲目性,农业生产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尤以水利为最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严重缺水。全省大部分地区是靠天吃饭的自然农业,很多县乡有十年九旱之说,在古代就是旱灾频繁地区,虽有黄河、渭河等,但灌溉面积严重不足。该省总耕地面积3328.65公顷,平均有效灌溉率(有效灌溉占耕地面积的比率)不足40%,比全国1995年水平还低12.7个百分点。陕北高原有三年两旱,打一年吃三年之说。陕南秦巴山区的中高山区山大沟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已建立的抽黄工程,渭河灌溉工程,设备陈旧、基层队伍不稳,抗旱能力远远不足。(三)缺乏统一的区域规划和协调陕西省没有一个省级区域产业规划总部署,总布局,各个县市产业雷同,重复建设,互相排挤,造成资源浪费,处于无序散乱的盲目发展态势。例如,陕西现在是我国较大的苹果生产省份,年产苹果560万吨,主要分布于关中平原以及陕北地区,但是,由于各地区单干,因此,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仓储运输、市场营销等都处于很低的档次。据了解,合阳县每年有大量的商品苹果按次果的价钱以每斤0.3到0.5元的低廉价格卖到果汁厂,还有一些因销售不出去而烂掉的。因为缺乏资金、技术无法建立果业的深加工生产线,最终受损的还是果农自己,同时也浪费了资源。(四)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支农力不从心一是陕西省县乡财政赤字面大,负债重。2003年全省有76个财政赤字县,累计赤字19.73亿元。107个县中地方财政赤字率50%以下的县有81个,有17个县在20%以下。全省各乡镇平均欠债超过270万元,县乡政府负债累累,偿债任务艰巨。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减轻和取消,更使得本已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二是陕西省是穷省,农村贫困人口多,数量大。据统计,2004年陕西农村贫困人口达594万人,占全国的20.5%,财政攻坚的任务相当繁重,贫困问题是制约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财政严重困难导致农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五)生态环境恶化1.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西部大开发给陕西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个别县区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原本稀有的资源被挖掘殆尽,并以低廉的价格送往发达地区,给当地留下的是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同时还缺少合理规划,使人口增长导致耕地过渡开垦;大面积耕种,造成了薄收和掠夺式利用,耕地掠夺式经营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下又变成沟壑陡坡。2.环境污染由于城市的急剧膨胀和人口的大量涌入,垃圾的不正确处理,造成了河流、空气的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3.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陕北地区由于土地的过渡开发和利用,土壤肥力丧失,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六)农业人才的流失和不足1.农业专业人才面临流失的威胁陕西杨凌是全国唯一的农科城,在这里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农林方面的高端人才。目前的杨凌在地理上属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区,但是它更是国家级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行政权上属于国家的直辖区,这其中潜在着人才流失的巨大可能性。在以前,这里的农业人才属于本省的资源,但是现在他们不仅是省的,在很多时候是为全国的农业规划和发展做贡献的。2.“打工潮”也使农村技术型劳动力流失目前,农村的留守人口都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凡是年轻力壮的都进城打工了,留下的或者是年龄大,体质弱的,或者是儿童,或者是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妇女。而且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低,大都是文盲半文盲。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回到农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可见,农业后继人才令人担忧。二、加快陕西农业发展的举措建议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在国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决不能再用过去的老办法和既成思路,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把自己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思路,寻找新的途径,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基于以上分析和前文对陕西省存在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条适宜于陕西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完善农村家庭组织形式,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我国农业也融入国际统一大市场这一大环境中,而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处于一家一户土地承包的经营方式,在育种、耕作和机械化方面难以与国外抗衡。由于土地被分割成无数的小块,也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和使用机械化工具,农业生产有些依然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劳动生产力低下,农产品竞争的优势也只在于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此,应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也可以是专业协会的形式,或者是商业联盟的方式,或者是股份合作制或者是农工贸一体化公司制的形式。(二)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消除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许多问题仅靠市场本身还无法彻底根除,陕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如此,消除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就是其一,为此,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土地制度。把有能力经商的并在城市长期居住的农民的土地流转给善于经营农业的农民,以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产量。2.积极推进户籍制度以及相应的配套改革,彻底改变依附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城乡不平等待遇,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以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三)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以减少财政支出农业生产是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自然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巨大。农业生产周期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极可能遭遇自然灾害,而且陕西省历史上是旱灾的多发地带,一旦遭遇必然给农民造成直接损失,给国家造成财政开支增加。因此,开展农业保险成为必然。然而,由于农业是高投入的产业,涉及面广、风险大难以控制,许多商业保险都不愿意涉足,或者说根本不开办农业保险。为此,建议政府应该引导和鼓励地方与农户建立互助农业保险组织,只有这样,在遭遇灾害时,一方面农民可以减少损失,政府也不需要动用或者少动用财政开支,即所谓的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农业可受到多方关注和重视。(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抓好水利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条件的改善,而陕西省农业基础设施陈旧,甚至年久失修,且供给范围小,远远满足不了农业需求,尤其是水利设施跟不上,绝大部分县市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农民在这方面的投入远达不到要求。因此,政府对农业的建设不但要承担起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对小型基础设施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扩大农业公共物品的供给范围,各级政府要增加投资力度,尤以节水灌溉工程为主,例如,抽黄工程这样的项目等。(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务农的技术水平和意识一方面,文化水平偏低,文盲半文盲居多,是陕西乃至我国目前农村人口的特点,另一方面,毕竟农民自学是不系统、不科学的。为此,政府应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供免费地、强制地职业学习,以实现科学种田。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具有了知识型、技能型农民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六)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免费的信息中介组织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务于市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是关乎农业生产的关键。目前,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信息千变万化,而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承担起既是生产者又是信息捕捉者和决策者的角色,从而只能处于被动的局面,要克服这种现象,在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以信息中介,以担负起提供和筛选信息的功能,减少进入市场的成本,顺利实现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跨越。(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建生态农业农业开发与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关系到后代人的长远利益,自觉地保护农业资源,建立生态型农业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陕西居于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有两大优势:一是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杨凌就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二是地理纬度跨度大,从南到北地形地势具有鲜明特色:陕南有秦岭的山清水秀,关中有平原沃野,陕北则是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博彩纷繁的自然生态、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的差异明显,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三是拥有距大的农业旅游客源市场,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由于对生态型农业广博性与专业性,高收益与低风险性认识不充分,陕西
本文标题:陕西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4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