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卷答案
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期末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答案一、单选。(每题2分,共40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C)。A、费尔巴哈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C)。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D)。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C)。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7、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C)。A、唯物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8、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B)。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9、意识的本质是(B)。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0、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2、自由是:(A)。A、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对必然性的认识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不受约束的D、人们在政治上的绝对民主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1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15、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B)。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C)。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A、国家B、军队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19、生产方式是:(A)。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D、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2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文明的发展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BC)。A、物是感觉的复合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D、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2、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BE)。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实践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的主要派别是:(CD)。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B、机械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E、惟我论4、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指:(BD)。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科学社会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5、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主要经历了:(ABC)。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D、从类人猿直立行走到语言产生E、劳动和语言共同推动人类意识的产生6、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ABD)。A、研究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B、具有暂时性和可变性C、根源于哲学的物质范畴D、给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证实和提供新的材料E、揭示了一切物质形态共同的本质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BCDE)。A、人的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E、具体的、历史的人8、列宁认为,以往的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是:(AE)。A、至多考察了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B、注重了社会意识的作用C、强调了法的作用D、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作用E、只注重历史人物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BCD)。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10、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人类解放是指:(BDE)。A、人性的解放B、摆脱自然界的奴役状态C、摆脱必然性的束缚D、摆脱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E、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三、辩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标准是绝对的。答:错误。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一,凡经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新的实践可以丰富它、完善它、发展它,却不能推翻它;第二,即使一时的实践还不能对某些认识作出检验,但无限发展的实践,终将会对认识是否是真理作出确定的检验。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2、人的自由在于认识必然性。答:正确。必然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是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人的自由在于认识必然性,并利用其来改造世界,达到人自己的目的。恩格斯所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形成新的思想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2、简述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答:.唯心史观的产生有它深刻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的根源:第一,社会根源。在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封闭隔绝一方面,使得社会本身内在深层的东西不能充分展开和暴露;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看不到社会历史过程的共同性、重复性,不易察觉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就必然导致用想象的联系去取代社会历史本身的实在的联系。第二,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必然要夸大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第三,认识论根源。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各种盲目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形成的。历史唯心主义夸大了社会意识和英雄人物的作用,把社会意识和英雄人物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五、论述题。(20分)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答:(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卷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4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