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团队作战打通自媒体变现钱途
团队作战打通自媒体变现钱途一年前,原腾讯网(或某门户网站)科技中心总监程苓峰开始专职做自媒体,其在微信上开设的“云科技”走红,让“自媒体”一词被大众熟知。今年年初程苓峰推出微信广告,报价为每天1万元或是每3天5万元,此后几个月时间13单生意收入15万元。一时间舆论哗然,自媒体也可以赚钱?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程苓峰依是依托个人的人脉资源,而不是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做自媒体只能走向死胡同。近期出现的两例商业变现案例却试图颠覆这一观念:一是号称微信财经第一联盟、精准覆盖百万财经人群的“犀牛联盟”宣布,在未来3年内将获得不低于2000万元的整合营销费用;二是积累了30万微博粉丝和15万微信订户的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发起会员招募活动,在6个小时以内募集的金额高达160万元。是什么原因让影响力变现成为可能?变现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自媒体将来的发展又面临什么机遇和阻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微信出现之前,还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内容创造者与用户“一对一”的互动。i天下网商主编许维认为,微信公众账号订阅者=潜在用户=资产。不要把经营微信视作简单的营销行为,而要把它视作积累资产的过程,为它所付出的钱不是费用,而是投资。投资即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在自媒体大军中,要想脱颖而出,单打独斗渐渐不再适用。变现的前提在于足够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来自优质内容和专业运营,团队作战、强强联合才有可能让自媒体在通往“钱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罗振宇推出付费会员制的底气来自于数量与质量兼具的微信订户,而此前终端订户获得的是每天早晨一条60秒的语音和一篇文章。这背后不是罗振宇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由六七人左右的团队分别负责内容制作和商业运作。在罗振宇“忽悠”之下入行的前央视主持人王凯近日推出视频自媒体产品《凯子曰》,团队也由5-6人组成。由王凯负责主讲和选定题目,有专门的人去找各样故事,有专门的人负责运营,进行品牌管理和信息维护。与此同时,犀牛联盟的战略是不断将其他自媒体纳入旗下,凭借联盟的规模效应和成员的资源互换来增强影响力。在“联盟约定”中,联盟成员可进行互推,联盟为成员提供推广机制;从联盟带来的广告收益,成员与联盟的经营收益比例为5:5。靠广告还是用户?国内现在已有5.64亿网民和11.46亿手机用户,早已进入全民记者和人人传播的时代,内容生产的“零门槛”为自媒体提供了机会,但是赚是赔靠天吃饭,盈利模式一直不清晰。内容-用户-广告,这是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自媒体是否走得通?内容和商业化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不商业,无内容,没有物质回报,不利于内容的持续供应,这一点对于自媒体尤甚;另一方面,影响力变现会破坏优质内容,进而可能消解自媒体的影响力。业内人士“简六”曾撰文指出,自媒体具备速度、阅读体验、内容、信誉以及受众五个方面的优势,劣势则为量产水平、渠道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偏弱。自媒体的优势在于其独立性,商业化之路若是寄情广告并非长久之计。不靠广告,靠用户,罗振宇是第一个成功案例。5000个标价200元的“发起会员”和500个标价1200元的“铁杆会员”几小时内售罄。通过“众筹”的方式来维护内容运营,背后的逻辑也清晰可见:用户选择自媒体,更多的是被其内容、信誉和个人品牌吸引。但通过“众筹”获得“打赏”也并非易事。据报道,资深记者刘建锋在7月初就发起了一次类似于罗振宇的“众筹”,他的目标是以自己的独立调查每年完成若干作品,然后集结成册。但一个月之后,他包装出的售价为100元的“阅读权”仅仅卖出了928份,原计划是2500份,而售价3000元以上的几个关于调查新闻的讲座无人问津。将影响力从线上转为线下,将订户变为铁杆粉丝,为自媒体的盈利带来了更多可能。罗振宇在会员方案中提出“建筑一个十万爱智求真的读书人的社群”,它之所以迅速被接受,是基于用户的新鲜感、对个人品牌的认可以及对未来线下活动的想象。如何在线下维持自媒体的信誉和影响力,是自媒体人面临的一大挑战。仅仅依托用户也存在极大风险,当与用户之间的对接渠道受限,自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将不复存在。自媒体人大多通过社交平台以文章、视频、语音等形式向用户提供内容,但不久前微信5.0将订阅号折叠到二级页面后,打开率下降对公众账号的经营产生一定威胁。有评论指出,微博的热度下降就是因为媒体性质太重,从而变成了虚假广告的集散地。微信若想维持其竞争力,势必会把媒体的属性调低。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一年前,原腾讯网(或某门户网站)科技中心总监程苓峰开始专职做自媒体,其在微信上开设的“云科技”走红,让“自媒体”一词被大众熟知。今年年初程苓峰推出微信广告,报价为每天1万元或是每3天5万元,此后几个月时间13单生意收入15万元。一时间舆论哗然,自媒体也可以赚钱?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程苓峰依是依托个人的人脉资源,而不是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做自媒体只能走向死胡同。近期出现的两例商业变现案例却试图颠覆这一观念:一是号称微信财经第一联盟、精准覆盖百万财经人群的“犀牛联盟”宣布,在未来3年内将获得不低于2000万元的整合营销费用;二是积累了30万微博粉丝和15万微信订户的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发起会员招募活动,在6个小时以内募集的金额高达160万元。是什么原因让影响力变现成为可能?变现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自媒体将来的发展又面临什么机遇和阻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微信出现之前,还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内容创造者与用户“一对一”的互动。i天下网商主编许维认为,微信公众账号订阅者=潜在用户=资产。不要把经营微信视作简单的营销行为,而要把它视作积累资产的过程,为它所付出的钱不是费用,而是投资。投资即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在自媒体大军中,要想脱颖而出,单打独斗渐渐不再适用。变现的前提在于足够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来自优质内容和专业运营,团队作战、强强联合才有可能让自媒体在通往“钱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罗振宇推出付费会员制的底气来自于数量与质量兼具的微信订户,而此前终端订户获得的是每天早晨一条60秒的语音和一篇文章。这背后不是罗振宇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由六七人左右的团队分别负责内容制作和商业运作。在罗振宇“忽悠”之下入行的前央视主持人王凯近日推出视频自媒体产品《凯子曰》,团队也由5-6人组成。由王凯负责主讲和选定题目,有专门的人去找各样故事,有专门的人负责运营,进行品牌管理和信息维护。与此同时,犀牛联盟的战略是不断将其他自媒体纳入旗下,凭借联盟的规模效应和成员的资源互换来增强影响力。在“联盟约定”中,联盟成员可进行互推,联盟为成员提供推广机制;从联盟带来的广告收益,成员与联盟的经营收益比例为5:5。靠广告还是用户?国内现在已有5.64亿网民和11.46亿手机用户,早已进入全民记者和人人传播的时代,内容生产的“零门槛”为自媒体提供了机会,但是赚是赔靠天吃饭,盈利模式一直不清晰。内容-用户-广告,这是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自媒体是否走得通?内容和商业化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不商业,无内容,没有物质回报,不利于内容的持续供应,这一点对于自媒体尤甚;另一方面,影响力变现会破坏优质内容,进而可能消解自媒体的影响力。业内人士“简六”曾撰文指出,自媒体具备速度、阅读体验、内容、信誉以及受众五个方面的优势,劣势则为量产水平、渠道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偏弱。自媒体的优势在于其独立性,商业化之路若是寄情广告并非长久之计。不靠广告,靠用户,罗振宇是第一个成功案例。5000个标价200元的“发起会员”和500个标价1200元的“铁杆会员”几小时内售罄。通过“众筹”的方式来维护内容运营,背后的逻辑也清晰可见:用户选择自媒体,更多的是被其内容、信誉和个人品牌吸引。但通过“众筹”获得“打赏”也并非易事。据报道,资深记者月初就发起了一次类似于罗振宇的“众筹”,他的目标是以自己的独立调查每年完成若干作品,然后集结成册。但一个月之后,他包装出的售价为100元的“阅读权”仅仅卖出了928份,原计划是2500份,而售价3000元以上的几个关于调查新闻的讲座无人问津。将影响力从线上转为线下,将订户变为铁杆粉丝,为自媒体的盈利带来了更多可能。罗振宇在会员方案中提出“建筑一个十万爱智求真的读书人的社群”,它之所以迅速被接受,是基于用户的新鲜感、对个人品牌的认可以及对未来线下活动的想象。如何在线下维持自媒体的信誉和影响力,是自媒体人面临的一大挑战。仅仅依托用户也存在极大风险,当与用户之间的对接渠道受限,自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将不复存在。自媒体人大多通过社交平台以文章、视频、语音等形式向用户提供内容,但不久前微信5.0将订阅号折叠到二级页面后,打开率下降对公众账号的经营产生一定威胁。有评论指出,微博的热度下降就是因为媒体性质太重,从而变成了虚假广告的集散地。微信若想维持其竞争力,势必会把媒体的属性调低。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一年前,原腾讯网(或某门户网站)科技中心总监程苓峰开始专职做自媒体,其在微信上开设的“云科技”走红,让“自媒体”一词被大众熟知。今年年初程苓峰推出微信广告,报价为每天1万万元,此后几个月时间13单生意收入15万元。一时间舆论哗然,自媒体也可以赚钱?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程苓峰依是依托个人的人脉资源,而不是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做自媒体只能走向死胡同。近期出现的两例商业变现案例却试图颠覆这一观念:一是号称微信财经第一联盟、精准覆盖百万财经人群的“犀牛联盟”宣布,在未来3年内将获得不低于2000万元的整合营销费用;二是积累了30万微博粉丝和15万微信订户的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发起会员招募活动,在6个小时以内募集的金额高达160万元。是什么原因让影响力变现成为可能?变现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自媒体将来的发展又面临什么机遇和阻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微信出现之前,还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内容创造者与用户“一对一”的互动。i天下网商主编许维认为,微信公众账号订阅者=潜在用户=资产。不要把经营微信视作简单的营销行为,而要把它视作积累资产的过程,为它所付出的钱不是费用,而是投资。投资即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在自媒体大军中,要想脱颖而出,单打独斗渐渐不再适用。变现的前提在于足够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来自优质内容和专业运营,团队作战、强强联合才有可能让自媒体在通往“钱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罗振宇推出付费会员制的底气来自于数量与质量兼具的微信订户,而此前终端订户获得的是每天早晨一条60秒的语音和一篇文章。这背后不是罗振宇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由六七人左右的团队分别负责内容制作和商业运作。在罗振宇“忽悠”之下入行的前央视主持人王凯近日推出视频自媒体产品《凯子曰》,团队也由5-6人组成。由王凯负责主讲和选定题目,有专门的人去找各样故事,有专门的人负责运营,进行品牌管理和信息维护。与此同时,犀牛联盟的战略是不断将其他自媒体纳入旗下,凭借联盟的规模效应和成员的资源互换来增强影响力。在“联盟约定”中,联盟成员可进行互推,联盟为成员提供推广机制;从联盟带来的广告收益,成员与联盟的经营收益比例为5:5。靠广告还是用户?国内现在已有5.64亿网民和11.46亿手机用户,早已进入全民记者和人人传播的时代,内容生产的“零门槛”为自媒体提供了机会,但是赚是赔靠天吃饭,盈利模式一直不清晰。内容-用户-广告,这是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自媒体是否走得通?内容和商业化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不商业,无内容,没有物质回报,不利于内容的持续供应,这一点对于自媒体尤甚;另一方面,影响力变现会破坏优质内容,进而可能消解自媒体的影响力。业内人士“简六”曾撰文指出,自媒体具备速度、阅读体验、内容、信誉以及受众五个方面的优势,劣势则为量
本文标题:团队作战打通自媒体变现钱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