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株洲市二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报告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较弱。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虽年纪小,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但也是有人格,有权利的,是正在成长中的新一代。虽有在家有家长的保护、在学校有老师的保护、在社会上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但不能有依赖思想。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识别,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自我保护,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由此可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你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在对全国11个城市4.3万余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非致命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24.1%,其中造成身体损害的占1.64%,永久性伤残的占1.01%。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几种之多: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这些都时时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尤其需要强化自我保护。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一、调查目的了解株洲市二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学习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株洲市二中高中生一般情况:有半民事行为能力,有十几年的生活阅历,同时作为消费者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四、调查内容株洲市二中学生在平时权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及对这些侵权行为的态度,五、调查结果调查问卷你好!我们在进行一个关于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调查,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我们的调查!1.请问你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A.有B.没有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A.强B.一般C.较缺乏D.弱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A.十分了解B.一般C.不太了解D.完全不了解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权事件多吗?()A.较多B.一般C.较少D.基本没有5.假如你被勒索了,会怎么办?()A.告诉老师B.报警C.就当自己倒霉D.找人报复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A.经常B.一般C.不多D.基本没有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那方面获得的?()A.网上B.书籍C.课堂D.他人口中.8.关于自我保护意识,你有一些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1.请问你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A.有6666%B.没有3434%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A.强3030%B.一般5656%C.较缺乏1111%D.弱33%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A.十分了解55%B.一般4646%C.不太了解4444%D.完全不了解55%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权事件多吗?A.较多2929%B.一般4141%C.较少2727%D.基本没有33%5.假如你被勒索了,会怎么办?A.告诉老师1616%B.报警7070%C.就当自己倒霉77%D.找人报复77%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A.经常88%B.一般5252%C.不多2626%D.基本没有1414%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那方面获得的?A.网上2020%B.书籍4444%C.课堂2424%D.他人口中1212%注:由于各种原因,数据有所修改.问卷分析:1.请问你有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吗?调查显示,有66%的中学生都有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经历。由此可见,因为生活环境复杂,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对于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我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可能常常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害。尽管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仍然使一些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够吗?调查显示,有56%的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只有30%的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还有11%的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缺乏,3%的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弱。由此可见,还有70%的青少年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看到这个结果,想必大家会问,为何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会比较缺乏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⑴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学校教育的程式化,造成学生在自卫认识和能力方面的严重缺乏。总体上说,社会制度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光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但是,毋庸讳言,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阴暗角落、污秽潜流、颓废思想、丑恶现象。转型时期的社会,人际关系中冷漠心态渗透到社会各层面,社会道德的滑坡提醒着教育者,学生的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必须加强,可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内容,特别是德育内容明显落后于发展变化的现实,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有明显脱节的地方,老师讲的和学生看的不对号。因此,造成学生在自卫能力方面的真空状态。⑵家庭的过度照顾过度保护与孩子们的行为依赖心理脆弱中国传统子嗣文化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和特有的独生子女现实,造成千万家庭顽固地无微不至地照料这些独苗。幼儿阶段,家长们总是悬着心,生怕出现意外,要用筷子吗?太危险,会扎着喉咙;要去阳台吗?来,先栓根绳子在腰上;要玩棍子吗?那奶奶会吓昏的;要吃鱼吗?好,让爷爷先挑完刺。孩子到了青春期,想和同学去春游?行,就是不允许骑自行车;想自己做饭?好是好,用火不安全怎么办?想去夏令营吗?爸爸也要去,晚上给你盖被子;想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好,妈妈陪你上街万一碰到坏人,妈来抵挡。过度照顾过度保护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笨、懒、软、娇。行为的依赖养成笨和懒,而心理的脆弱形成软和娇。在家长的两个过渡的背后是过高期望和过多干预,这些滚烫的期望和含着泪水的粗暴干预成为一种精神虐待,终于可能把孩子赶出家门。如此一代人,如何立足于未来竞争的社会!如何对待人生的挫折、坎坷!如何应付生活中偶发、意外?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请问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吗?调查显示90%的中学生集中在“一般”与“不太了解”,5%的中学生完全不了解,而了解的中学生仅仅只占了5%。由此可见,尽管国家颁布了那么多法律法规保护青少年,却很少有青少年会去了解,去学习,从而造成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而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及时运用法律这柄有利武器来保护自己。4.你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被侵犯的事件多吗?调查显示,只有3%的中学生的身边未发生未成年人被侵犯事件。可见,未成年人被侵犯的事件,实在是随处可闻。这些侵犯严重侵害了我们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但给我们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身体伤害,而且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使我们的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剥夺了我们的健康,甚至部分青少年的生命和希望,毁灭了一部分青少年儿时的梦想。5.假如你被勒索了,怎么办?调查显示,有86%的中学生还算理智,选择了“报警”或者“告诉老师、家长”,但仍然有7%的中学生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就当自己倒霉”,而更有7%的中学生不理智的选择了“找人报复”,这是极为不妥的。法律,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6.你平常有学习关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知识吗?调查显示,有14%的中学生基本没有学习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知识,殊不知,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我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因此,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7.你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是从哪方面获得的?调查显示,有64%的中学生是从网上或者书籍中获得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知识的,而有36%的中学生是从课堂上或者他人口中得知的。学习自我保护这方面的知识,应该自己主动去摄取,而不是别人说一点,就了解一点。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因此,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六、调查体会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五人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应该讲,我们不仅了解到当今中学生对自我保护的认识情况,而且作了一次提高大家自我保护意识的使者,令我们受益匪浅。同时:1.改变了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有利于我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高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能力不断提高,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我们学会了尊重、分享、与合作。在一次次向问题挑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大家互不推诿,共商对策,共同分享合作的喜悦,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增强。七、自我保护的措施:(1)应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员的特征,善于观察和识别坏人。要有危险意识。(2)记住紧急电话,包括:火警:119匪警:110急救台:120,以及常用电话,包括亲属、好朋友等家的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3)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朋友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吸毒、看黄色录像,等等,坚决不要去做,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4)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包括不认识的警察;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必要时可拿起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5)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6)迷路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让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陌生人求助。(7)上学、放学时,,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8)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时要镇静、机智地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9)应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有利于司法机关破案。(10)受到侵害后,应及时报案。报案越快,就越有利于破案和处理。总之,遇到问题、遭遇侵害时,一定要及时与家长、老师、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并采取上述必要的应对方法,不能缄言不语,屈服于恶势力。否则,犯罪分子的气焰会更加嚣张,就会有更多的人面临危险。八、组长:袁智帅小组成员:袁智帅、范茜璜、徐罗英、李霁野、申思成、邬明G0810
本文标题:关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4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