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社会医学-人卫5版-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社会医学的任务:●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社会医学发展●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创立与发展:○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产生背景●疾病谱和基因谱的转变●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的社会化●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形式●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涵义●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全方位探求影像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临床工作●预防工作【重要】(大题:启示)●卫生服务●医学目的●医学教育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概述-经济因素与健康-文化因素与健康-社会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内涵■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特点和特点【重要】■泛影响性(即散发性)●因素的重叠性●特异性不同●缓慢积累作用■恒常性与积累性●经常作用、累加作用■交互作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生理学机制【掌握】■感知觉系统是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是社会因素的中介■中枢神经系统是社会因素的控制器○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社会机制经济因素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掌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经济发展—(相互:正性、负性)—人群健康】■经济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表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社会流动人口增加■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阶层与健康■社会阶层的概念和含义●社会阶层越低,健康状况越差●决定健康的关键因素是收入不平等而不是平均水平收入文化因素与健康○文化的内涵■广义: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文化分类■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主要通过影响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作用于人群健康。■规范文化: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主要通过支配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主要通过影响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文化的组成■认知成分:知识和信仰■规范部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符号部分:语言等○文化特征:■历史性、现实性、渗透性、继承性、社会性○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稳定性○文化对健康的影响■Belief——behavior——benefit■文化决定行为取向,行为对健康产生正向和负向影响■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教育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经济为基础,文化为导向○教育通过培养人的文化素质来指导人的生活方式●教育水平与健康○教育是社会化的手段,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健康水平■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双重作用:有利,不利■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精神力量●对行为的影响:有益、不利社会生活环境与健康○社会关系与健康■社会支持与健康●社会支持: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家庭与健康●家庭:以婚姻与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单位●家庭的功能:养育子女、生产消费、赡养、休息与娱乐●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成员间关系正常与否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结构○人口发展与健康■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过多:加重社会负担、教育及卫生事业负担、环境污染和破坏■人口结构与健康■人口流动与健康■人口素质与健康●公民素质始终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章节要点】○【掌握】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特点和机制○【熟悉】社会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了解】以社会、宏观的思维方式探讨医学和健康问题第七章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心理因素与健康○生理学机制○心理学机制■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气质、性格●气质与健康●性格与健康【重要】○A型行为:易得冠心病,特别是敌意成分。行为急促,具有时间紧迫感;个性好强,好胜,竞争意识强烈,事业性强;情绪激动。○C型行为:与肿瘤发生有关。表现为过分地顺从、忍让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爱生闷气。■应激(心理压力)【重要】●应激源○生活事件:用于测量应激度的概念○生活事件的测量:holmes&rahe(1967)开创了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方法——生活变化单位(LCU)和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心理压力: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内在要求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身紧张和不适。【掌握】●三个基本环节:感受刺激——应激反应(心理活动)——应付方式(行为改变)○行为与健康■行为的概念:有机体在环境的刺激下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反应。【掌握】■表达式:刺激——有机体——反应■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相关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章节要点】:●【掌握】行为、心理压力(应激)的概念●【熟悉】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了解】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第八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按调查结果的分析:定性调查、定量调查○按调查的目的:现况调查、病因性研究○按时间序列: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按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观察、采访、专题组讨论问卷调查○「现况调查研究:指在特定的时点或时期内,对人群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状况、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回顾调查研究:是调查过去一定时期内人群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生活事件等。病例对照研究。○「前瞻调查研究:开始研究的时候,并无实验的结果,是由原因到结果的顺序设计。●实验研究: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处理因素如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结局的差异的一种研究方法。●健康状况评价: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等方面○评价指标: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无残疾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残疾调整生命年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研究各种危险因素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程度。○降低危险因素的作用,可能延长寿命的程度。●生活质量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健康状况和主观满意度●卫生服务研究○以卫生资源分配为主题○评价指标: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卫生资源等●文献研究●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重要】○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解释结果○选择课题:■总目标——具体目标——变量——调查内容■需注意:需要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制定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如何实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整理和分析资料:■编码——分类——交叉比较——建立理论构想●社会医学调查研究方法:○抽样■概率抽样:常用于定量研究,样本总体。●单纯随机抽样○基本原则:每个抽样单元被抽中选入样本的机会是相等的。简便、易行的科学分组方法是利用随机数字表。○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工作量大;抽样比例较小而样本含量较小时,所得样本代表性差。●系统抽样○每次抽样的起点必须是随机的○优点:代表性好○缺点:如果总体各单位的分布有周期性的趋势,而抽取的间隔又是周期或其倍数,则可能使样本产生偏性。●分层抽样○从分布不均匀的研究人群中抽取有代表性样本的方法。先按照某些人口学特征或某些标志(如年龄、性别、住址、职业、教育程度、民族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组(统计学上称为层),然后从每层抽取一个随机样本,再合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按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抽样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如居民区、班级、连队、乡、村、县、工厂、学校等。然后用以上几种方法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样。抽到的样本包括若干个群体,对群体内所有个体均给以调查。○特点:1.抽样和调查均比较方便,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适于大规模调查。2.整群抽样要求群间的变异越小越好,否则抽样误差较大,不能提供总体的可靠信息。3.由于抽样误差大,样本量要比其他方法增加1/2。●多阶段抽样○这是大型调查时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从总体中先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元(例如县、市),再从抽中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如区、街),这就是两级抽样。还可依次再抽取范围更小的单元,即为多级抽样。○常结合使用■非概率抽样●每一个调查对象被选中的概率是未知的,一般不能讲对总体具有代表性,不能顾及抽样误差的大小。●常用于定性研究●滚雪球、目的性随机抽样、方便抽样○现场调查方法■定性研究●重点:阐述事物内在特点、本质特征和发生规律等●观察法、专题小组讨论、个别访谈、案例研究等●观察法:通过对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直接的观察来收集数据;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收集非语言资料的一种主要方法。○分类:■参与型观察法:自然,开放灵活,■非参与型观察法:方便,难深入了解,条件限制,被观察者行为改变●访谈法:即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交谈,以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规范化访谈○半规范化访谈○深入访谈■特点:1.有主题但不严格限制;2.谈话不拘形式,气氛随和;3.信息量大;4.可能揭示新的内容■不足:1.费时,容易离题;2.无统一提纲,不便于比较,难以综合;3.易受到采访者诱导而产生偏性●专题小组讨论○确定讨论指南,调查对象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由记录员进行现场记录○特点:参加者是根据标准挑选的,主题预先确定,鼓励作用○优点:1.可以获得群体对某事物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看法;2.较好地了解到调查对象的观念、信念、看法、态度和经历等方面的信息;3.专题小组讨论省时间、省费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丰富的信息。○缺点:1.不适合讨论非常敏感的主题;2.对不善言谈的人可能会造成心理压抑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定量研究●重点:获得食物的数量指标●普查、抽样调查■定量、定性区别:●目的:○定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研究现象的数量指标和估计现象的水平;○定性研究则主要在于深入细致地阐述事物的内在特点、本质及其规律。●抽样方法:
本文标题:社会医学-人卫5版-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6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