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82《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ARESEARCHOFTHEEXPRESSIVEFORMSOFTIMEINZUO’SCOMMENTARY中文系97级徐世梁摘要时间是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的重要规定性之一,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左传》中的时间表达形式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类,并从认知与语言表达的关系着手,对与时间表达有关的一些问题和《左传》中与时相、时体、时制及事件的时间特征的有关的表达形式进行了讨论。AbstractTimeistheimportantattributeoftheeventineverydaylife,andalsoistheimportantcommentofthelanguage.ThisarticleclassifiedtheexpressiveformsinZUO’SCOMMENTARYbyseveralangle.Basedontherelationofcognitionandlanguagetheauthordiscussedsomeproblemsabouttheexpressionoftimeinlanguage,andtheexpressiveformsofphrase,aspectandtenseinZUO’SCOMMENTARY.1对于时间的认知时间与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个体的种种体验和感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内的一切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活动都无不是在时间长河中进行的。对时间本质的认识十分复杂和抽象,人类最初不可能凭空思索和把握时间,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无法脱离对于时空之中种种存在物的状况和变化的感知,而且这种认知过程主要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如对在日常作息中有着重大影响的太阳和月亮之运行变化的观察,对影响狩猎、采集或耕作等活动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对周围的人或事物由小到大或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的感知,对日常生活中行为动作的考察,对历史上或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的记忆,对抽象的意识活动的体验等,正是在对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存在物的种种运动变化的感知和观察中,人们感知到了时间的存在。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是以对空间变化或人类的空间活动的感知为基础的,时间与整个人类、每一个群体或个体的一切活动和行为相联系,所以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人类历史上的事件,具体生活中的行动,抽象的运动形式,许多事物和它们的某些属性都可以被用来表达时间。这就使得语言中借以表达时间的手段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而且具有很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83强的生成能力①。在描写、分析和归纳各类时间表达形式的用法和意义时,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是我们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了解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了解了人们认识时间的基本方式和时间表达中的基本要素,并将各种时间表达形式放在整个时间系统中去考察,使他们获得在整个时间表达系统中的位置,这样才能较清楚地解释形式的意义,才能进一步考察其语法结构和功能。下面我们想就我们对日常感知中时间观念的理解作一简单的说明。1.1三种时间观念虽然不同民族的时间观有种种差异,但人类对于时间的日常感知是有相似之处的,几乎在任何民族的时间观念里都有这样的时间结构或时间观念:一种是把时间当作能够以一定的单位进行测量、标度的线性序列,我们称之为测度时间②。这种观念把时间当作一个可以计量的对象,具有客观性,而不同地区的人对于时间的测度也可以用一致的标准来衡量。第二种时间观念是,时间象一条从每一个感知者身边流过的、从未来无穷远的某处流向遥远的过去的河流,并且从这个感知者的角度去看,时间之流从感知者所在的这一点——即现在或此刻——绵延不絶,向未来和过去无限延伸。这种时间观念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对不同的感知者而言,现在、过去与未来所指不同。第三种是人们对于时间流之中的种种存在物或事件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联系和相对关系的感知。当然人类的时间观念及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我们觉得以上三种时间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而且人类语言中用以表达时间的方法大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时间的测度,人们对时间流的感知,时间流中的种种存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对关系是时间表达方式的主要理据。1.1.1测度时间人类对时间的记录总是在选取一定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任何这样的范围都是时间本身历程的真子集。这种范围的选取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小到对一次只有几秒钟的爆炸事件的内部过程的分析、对一天内太阳变化的观察,大到对一月内月亮变化的认识、或者通过对日月星辰之运行的记录确定四时并逐步学会纪年。现在人类的纪时不仅扩展到了以公元纪年的方式对人类历史的记录,并且还能通过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来推测人类的起源、生命的历史甚至地球的历史。但无论选取怎样的范围,在人们看来,这一范围内的时间总是一种可以以某种单位加以测量或标度的线性序列。如一天可以划分成不同时刻,一年中的任一时间可以用时、日、月来计量和定位,公元纪年法中朝代和年的线性排列等。通常我们可以依据时间范围的大小给它们划分级别。这些不同级别的时间序列除了以线性排列这一特征处,还有另外一个特征:低一级的时间序列在高一级的时间序列中不断循环或重复,实际上低一级的时间序列往往也就是高一级的时间序列的测度单位。如一天本身是一个时间序列,包括从早到晚等一系列时点,但在月中却不断的循环,作为月的基本单位构成月,又如一个个时代,其内部包括开始、发展以至结束的序列,但在历史研究中有时却作为一个基本单位构成历史发展的序列。任何时间序列都表现为某一单位的线性循环,这样的时间序列也往往能用数词加上其循环单位的形式对其中的时点或时段进行定位或计量。1.1.2时间流这种模式虽然也呈现为线性序列,但不以某种单位的线性循环为基础,无法用序数或基数来表示。时间流这种时间观念存在的前提是一位感知者的存在,时间流的最基本的模式是,感知者把自己当前所在的时点看作时间流的中心,即现在或此刻,以此为参照点把对记忆中的事件所在的时间看作过去,把对所期望着的事件将发生的时间看作将来。因此这种模式有如下的结构特点: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可以无限的延伸,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84但都二者都是以感知者对此刻的感知为基本的参照点的。因此表达这一结构中某一时点,或者以此结构中的某一时点为基础构成的时间时,往往能从语境中找到与其相对应或互为参照的其它时间,或者是上下文中某一个时间词,或者隐含在语境中,或者作为背景知识出现。如“昔”经常与“今”相对应出现,“昔岁”也经常与“今兹”(意为“今年”)对举。另外,作为一种以主观感知为基础的时间模式,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③。有时对于一些时间词所表达的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时间概念我们无法作出精确的切分,有时我们说现在并不一定就是指在说话者说话的那一刹那的时间,而往往指的是说话者所认同的当前的某个时段。1.1.3事件在时时间流中的关联1.1.3.1事情和事件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納之。不書,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晉師軍于廬柳。秦伯使公子縶如晉師。師退,軍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晉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晉師。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宮。戊申,使殺懷公于高梁。不書,亦不告也。呂、郤畏偪,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公見之,以難告。三月,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晉侯逆夫人嬴氏以歸。秦伯送衛於晉三千人,實紀綱之僕。(《僖24·1》)④在此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两个概念,以免在下面的讨论中引起混乱。在上例中,这段文字叙述的一个中心主题是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取得晋囯政权,我们把这样的由一段文字所叙述的有一个中心主题的内容称为一件事情;而在叙述过程中又涉及到子犯、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晋师、秦伯、公宫等许多人或物的状态、变化或动作行为,通常一个句子所叙述的就是一个人或物的一种状态、变化或动作行为,我们称之为事件⑤。下面是关于二者的较为明确的定义:事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某个存在物的存在状态或某种属性以及状态、属性的变化,二是指存在物的某种动作行为,通常由一个句子来表达。事情:以某个主题为中心的一系列事件的组合,有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历程,通常由一个段落来表达。与事件有关的时间表达,即时间表达在一个句子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是本文要考察的主要内容,将在下文进一步论述。与事情有关的时间表达需要从段落、篇章的角度去考察,涉及到在篇章结构中某一时间表达的控制范围、时间表达的前后照应等问题,本文在有些地方也有所涉及;从另一方面来看,事情是由事件组成的,许多事件都是一件事情完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环节,因此考察与事件有关的时间表达有时也要与事情相联系。1.1.3.2事件之间的三种关联在确定空间中某个物体的位置时,我们常会以某个说话双方都知道的物体为参照点,以那个未知物体与已知物体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其在空间中的位置。同样,我们在叙述某个听话者不熟悉的事件时,也往往以某个已知事件或已知时间为参照。这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或新发生的事件的认识过程,人们对新信息的接收总是在与旧信息的比较、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人们头脑中的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存在物组成的,而人们认识中的时间流也可以说是由无数的相互联系的事件组成的。事件在时间流中的关联多种多样,我们简单地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事件之间的纯粹的时间联系。两个或多个事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说话者就北京大学政学者论文集(2001年)《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85可以任意选取时间流中的某一事件作为叙述另一事件的参照点,只要所选取事件的时间在说话者看来是已知的。说话者只要以某种手段说明未知事件与已知事件之间的时间联系就可以了。未知事件可以与已知事件同时,也可以在已知事件之前或其后,二者可以是先后相接而发生的,也可以相隔一定时段。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或者有相同的目的、或导致了同样的结果、或在朝向某个目的或结果的进程中有着先后或程度上的区别,或有相同的主体、或有相同的对象,或事件本身具有相似性。总之,这些事件之间有一致性,但又相互区别,说话者在叙述一个事件时,有必要将它同时间流中这些与之有联系的事件区别开来。第三种情况是把事件与事情联系起来看的。有时我们叙述一件事情的整个发展过程时,事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一种线性序列,我们可以称之为“叙事序列”。一个句子所指事件可能是这一过程的开始、重要的发展阶段或最终结果。有时这也成为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之一。1.1.4三种时间观念的关系在时间的认知或表达中,上面所说到的事件之间的关联是最主要、最根本的依据。人们对时间流的感知建立在把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对未来事件的期望同对当下存在事件的感知进行对比的基础之上,而在测度时间中所用到的一些单位或名称如“年”、“岁”、“日”、“旦”、“月”、“朔”等最初都来源于时间流中某种生产活动、或某种事物的运动变化。实际上,通过事件之间的关联来确定新事件的时间因素,是以已知事件为未知事件提供一个参照点,而以测度时间来确定新事件的位置,例如,当具体说明某一新事件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时,可以看作是以一个已知时间为未事件提供一个参照点。而对时间流的感知则是人们最内在的一种时间感知。在任何时候,人的认知和表达都是以对对象的主观感知为基础的;表达事件的时间要素时,也是以语言使用者对事件及时间流的感知为基础的。对任何一个感知主体来说,确定一个事件的时间即是确定它在时间流中的具体位置,既要通过测度时间和已知事件确定事件的具体时间,同时又要把事件的时间位置纳入到“过去—现在—未来”这样无限绵延着的时间流中,或者说感知者总要把对事件时间的客观确定和主观感知结合起来去观察和表达一个事件。1.2与事件的有关的时间因素一个句子所叙述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些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有些并不一定与时间发生联系。我
本文标题:左传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9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