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逻辑与规范2018
非选择题答题逻辑与规范有人说,踩点给分式的阅卷只看关键词,不讲究答案的逻辑性,因此只须想办法“罗列”出关键词即可……对此,你怎么看?没有过程,哪有结果!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就答不全要点,写不出关键词。把握非选择题答题逻辑的重要性答案的逻辑性答题的“”——审题·构思·“纲”答题的“”——答题·陈述·“目”要点自身的逻辑如何展开要点哪些关键词如何排列要点之间的逻辑有几个要点如何排列如何确定要点如何确定大逻辑政治非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都由材料+设问组成,设问又可分解为知识+问题。相应地,答题逻辑必然依据材料、知识和问题这三个要素确定。研究发现,尽管高考试题的答案都是体现了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运用知识、结合材料,按照问题指向生成答案),但对不同题型来说,三个要素对构建答题逻辑(思路)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必有一个是主导因素。具体来说,有的题型的答案主要依据材料所呈现的事实答题,有的则主要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答题,有的则需要依据设问的逻辑层次答题。我们依次将上述三种答题逻辑定义为“事实逻辑”“理论逻辑”“问题逻辑”。一依据“理论逻辑”答题“理论逻辑”即知识本身的逻辑(要点及其关系)。一般情况下,如果试题指定或规定了用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回答问题,则答题的逻辑由该知识点本身的逻辑(即理论逻辑)决定。知识点的呈现有三种情形:(1)设问明确“指定”;(2)设问“规定”——设问没有明确指定,需要从中提取;(3)试题提供了新知识(要求先学后用)。(08全国卷II第38题):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指定),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依据“理论逻辑”——“指定”了具体知识例1(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演绎分析)(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原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演绎分析)答案解析大逻辑:理论逻辑(主)→事实逻辑(从)(2016·全国III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的影响。例2依据”理论逻辑”:“规定”了具体知识从设问中提取具体知识:生产决定消费(规定)【答案分析】生产出满足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由“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演绎);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由“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演绎);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由“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演绎)。+材料(代入具体信息)生产决定消费(抽象理念)生产决定消费对象出满足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绿色的形成,促进汽车的转变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扩大新能源汽车演绎分析演绎分析代入具体信息代入具体信息代入具体信息理论逻辑决定答题逻辑(2017·全国II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以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依据理论逻辑演绎:“规定”了具体知识试一试从设问中提取具体知识:?价格影响供求【评析】试题考查了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即“价格影响供求”。这一知识的内涵包括:价格变化影响供给与需求(供给定律、需求定律),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使供求趋向均衡(供求定律)。考生需要依据这一学科必备知识,结合材料(情境)进行合理的演绎分析。合理的答题思路为:依据“价格影响供给(生产)”→演绎出价格下降导致“玉米种植面积会减少,供给量减少”;依据“价格影响需求”→演绎出“以玉米为原材料的下游企业因成本降低,需求增加”;依据“使市场供求趋向均衡”→演绎出“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国内市场);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进口压力(对外贸易)。整个过程丝丝入扣,展现演绎思维之美。材料(具体)价格影响供求(抽象)价格影响供给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供给量下降价格影响需求消化库存,促进供需平衡;缩小国内外价差,减轻进口压力演绎分析价格调节供求关系使之趋向均衡下游企业因成本降低,需求增加理论要点答案要点演绎分析演绎分析生成直接演绎小逻辑:供给定律需求定律供求定律依据新知的逻辑答题(2013年全国卷甲,38)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2014年全国卷甲,38)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依据新知的理论逻辑答题:城镇化(2013年全国甲卷,节选)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材料一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例3城镇化的定义(理论)对答题逻辑的影响•新知: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问题: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答案:①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②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③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④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提示:①②是城镇化的表现(理论);•③④是城镇化的直接影响(材料)。依据新知的理论逻辑答题:信息消费•材料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问题: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试一试信息消费的定义对答题逻辑的影响•新知: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问题: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答案: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提示:第一个要点是总体概括,第二、三个要点是依据信息消费的含义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进行分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W市大规模推进以“鼓励市民下乡休闲养老,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发动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三农’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将过去零星的城乡融合发展举措进行系统集成,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2017年初,在“三乡工程”带动下,许多市民到农村长期租用闲置农房和农地,或用于假期休闲,或用于退休养老,甚至有学者在农村开办文化书院;不少已走出乡村的能人又回到家乡创办实业,带领当地农民创业致富;一批优秀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创建生态农业园。“三乡工程”既带动了周边餐饮业发展和农副产品销售,又吸纳了众多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就业,还打造了一批特色美丽乡村。截至2017年末,全市投入农村的社会资金达160.1亿元,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10078户,年租金1.49亿元,全面完成47528名贫困人口脱贫、107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工作目标。该市借“三乡工程”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功打造了脱贫攻坚新样本。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W市实施“三乡工程”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8分)并说明“三乡工程”是如何助力该市全面完成年度脱贫工作目标的。(6分)武汉2调题:农业供给侧改革试一试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W市实施“三乡工程”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8分)第一问:“三乡工程”(A)带动休闲养老餐饮等特色产业发展(A1)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B)盘活农房农地、社会投资、农民就业(A2)优化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配置(B2)带动“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A3)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B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①促进农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以及休闲养老、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②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农地,带动社会投资,吸纳农民就业,实现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③带动“三农”发展,打造特色美丽乡村,提升了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①“三乡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脱贫提供了根本保证;②盘活农村资产、带动农民创业和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入。参考答案二依据“问题逻辑”答题如果试题要求对某一观点或做法进行分析论证,则需要对问题本身的逻辑层次进行划分,并据此确定分析论证的逻辑(思路)。这就叫依据“问题逻辑”答题。(2008年全国卷)设问: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设问中有三个要素:党和政府—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论证应有三个层次:第1层次:为什么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关键词:公民权利)第2层次:为什么要解决农民……问题?(关键词:农民—工农联盟)第3层次: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解决……?(关键词:党的宗旨—政府职能)例4依据”问题逻辑”答题分解设问层次,力求逻辑周延答案解析(大逻辑)回答第1层次:为什么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农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理应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第2层次:为什么要解决农民问题?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社会主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逻辑与规范20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0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