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小班社会教育活动论文
浅析小班社会教育活动《纲要》在社会领域明确提出了如下内容和要求:第一,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第二,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们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学会和睦相处;第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第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第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第七,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第八,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空间日益扩大,社会环境日益更新,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样。人们的许多社会认知、情感、行为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小班初入幼儿园的幼儿面临着因生活环境的重大改变引起的心理与行为、生活方式与活动方式的不适应,这也会激发幼儿获取新的社会化场所必需的生活与活动态度与技能的新需求。因此重点学习内容为入园适应与快乐及集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即在适应中重建自信和快乐,以及学会分享与轮流等集体生活的态度和技能。根据这些特点,再结合我班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关键经验和制定目标和策略。一、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幼儿社会教育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促进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健康发展的过程。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时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以及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上。其中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幼儿社会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归宿,也是真个社会教育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在进行幼儿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发现,教师只有准确制定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授课,才能逐渐减少教师“眼中无幼儿,心中无目标”的现象,切实提高幼儿社会教育的质量。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具体到小班阶段幼儿社会教育的关键经验包括:(1)自我意识:感受教师、同伴是喜欢、欣赏自己的;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初步体会所有权的概念。(2)人际交往态度与策略: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学习在集体活动中的轮流与分享;能适应简单的变化。(3)合作: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游戏。(4)社会情感:爱父母家人;建立爱护周围小动物与植物的意识。(5)品德:初步学习从事实出发认识错误,并愿意改正。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再结合本班幼儿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制定目标。例如开学初期,由于幼儿刚刚入园,对于这些新入园的孩子们来说不论是周围的环境和人,一切都是陌生的,使他们缺乏一种安全感。孩子们每天来到幼儿园都会哭,会不开心。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这一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幼儿园和班级的环境,让孩子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会带给他们安全感,并且逐步让幼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新环境,能够做到开开心心,不哭不闹。通过活动《我的新家》让幼儿了解自己有了一个新家,就是红桥八幼小三班,新家里有很多新的好朋友和三位老师,而且班里的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初步使幼儿摆脱了焦虑的情绪,建立了自信心。3、幼儿社会教育目标要真正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如何将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层次目标;(2)在社会教育实践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3)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二、小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一致,要与社会价值观的要求和幼儿自身的需要、兴趣和身心能力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有下面三个依据:(一)以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二)以社会现实为依据。理由包括:1、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2、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3、幼儿社会教育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三)以幼儿的自身发展为依据。在这里我想主要强调第三点。在我们为本班幼儿选择内容时,首先考虑的是活动内容是否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是否是幼儿这一阶段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或曾经经历过并且留有深刻印记的事物和现象。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时,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情感、意识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例如,幼儿入园初期,希望认识更多新朋友并和他们在一起玩,消除彼此陌生感,为此我们开展了名为《我的名字》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每名幼儿互动,互相介绍名字,使幼儿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然后,我们引导幼儿进行幼儿之间的互相交往,从中使幼儿掌握交友技巧,音乐《找朋友》的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幼儿在轻松、温馨、自由的环境中,认识了新朋友。此外,我们还通过《墙上也有一个我》的活动,运用墙饰使幼儿即认识了自己,也熟悉了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减少了因陌生而产生的焦虑,也知道自己是班里许多小朋友中的一员,教师爱每一位小朋友,小朋友在幼儿园每天都愉快健康成长。在这两个活动中,幼儿掌握了初步的交往方法,在活动中认识了新朋友,同时收获了老师的爱和增强了自信心。随着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教育内容也随之有所改变。我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玩具,但是,他们并不懂得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玩具宝宝送回家》的教育活动。以小娃娃被小朋友丢到角落,没有人理她,小娃娃哭了,让幼儿发现并安慰她,引导幼儿知道小朋友有自己的家,小娃娃也有自己的家,那么这些玩具宝宝也要有自己的家。小朋友没回家会哭,同样,玩具宝宝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也会哭,从而使孩子们知道,玩具玩完后要把玩具送回自己的家的行为规则。初步让孩子们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他的规则在里面的,要让孩子从小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三、小班社会教育活动方法的选用。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包括:情境讨论法、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和价值澄清法。(一)情境讨论法。情境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提供或创设的一种或多种社会情境中,启发和组织幼儿对情境中所出现的社会性问题与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教师和同伴互相交换观点和认识的一种教育方法。它要求1、创设与社会性教育目标及内容相一致的社会教育情境。2、创设宽松、自由的交谈氛围。3、创设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社会教育情境。4、运用开放式提问法拓展讨论的深度。5、阐明正确的观点和认知。在《大家一起真快乐》活动中,我们先以游戏“找朋友”,初步让幼儿感受与小朋友游戏的乐趣,引导幼儿玩“双人绳子游戏”,感受相互配合带来的快乐。我们将3-4根绳子我在手中,请幼儿拉住其中的一根绳子,幼儿都找到绳子后,教师松开握住的绳子,引导幼儿相互看看说说“找到谁做朋友了”,请幼儿两两自由玩绳,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我们引导幼儿说说怎样与伙伴玩绳子的?两个人是怎样一起用绳子变出了不同的形状?我们又引导幼儿两两用绳子搭山洞,进行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体验协作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游戏,孩子们体验到两个人只有动作一致才能让火车通过。然后,我们又出示“多人绳子”材料,请幼儿拉住其中一根绳子,幼儿都找到绳子后,我们松开绳子,引导幼儿互相说说“找到谁做朋友了”鼓励幼儿用动作语言与朋友打招呼进行交谈。最后,我们带领幼儿玩“捕鱼”游戏,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捉到大鱼?”通过游戏,孩子们体验到,同组的幼儿只有动作一致才能捉住“大鱼”。在教学中,我们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让幼儿充分体验协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最后再由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二)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是指使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发生认知上的冲突,通过情景表演、谈话、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寻找正确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并付诸实践。在教育活动《玩滑梯》中,我们请幼儿看他们打滑梯时的照片,请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摔倒,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最后的出结论,因为小朋友在打滑梯时没有排队,所以有的小朋友就摔倒了,从而使幼儿知道在幼儿园打滑梯、喝水、洗手、上厕所、户外活动等时,都需要排好队,听从老师的指令才可以。(三)移情训练法。通过讲故事、续编故事、情景表演、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形式,训练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以使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能主动、自然、习惯性地理解和分享,并与之产生共鸣。在《冬天我不怕冷》活动中,我们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幼儿都做勇敢的小朋友,坚持每天都来幼儿园。在刚刚进入冬季时,我班的出勤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孩子在看到外面下雪或是天气稍稍有些冷就不愿意来幼儿园了。看到这种情况后,我们开展了《冬天我不怕冷》的教育活动,为幼儿讲解天气再冷,叔叔阿姨也坚持上班,雪下得再大,哥哥姐姐们也都能坚持上学,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不怕冷坚持上幼儿园与老师一起参加户外锻炼。然后又将我班幼儿平时在户外锻炼的照片展示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在照片中找到自己,老师鼓励他们是不怕冷勇敢的小朋友。有以小猴从怕冷不愿出去玩,请幼儿想办法帮助小猴的方式,使孩子们了解到,就算冬天到了,小朋友也应该坚持每天都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游戏,参加锻炼。在《帮助别人真快乐》活动中,我们利用《七彩象》故事,使幼儿知道小白象变成小花象是因为帮助小狗——刷门窗——帮助小猫——刷床——帮助小兔——刷桌子——小朋友一起去帮助小花象——小朋友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我们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引导幼儿通过动作、语言及实践活动去体验、感受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在活动《打电话》中,教师创设出熊猫妈妈给小兔子打电话,教师富有生动形象的表演,将小兔子在接电话时要说“您好”,挂电话时要说“再见”等对话,直观的呈现幼在儿面前,幼儿一目了然,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随后,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幼儿,注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请幼儿做小兔子,教师做熊猫阿姨,以打电话的游戏形式逐一与幼儿进行交流,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使用“您好”、”再见”等词语。最后,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组织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打电话,使幼儿把学到的经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幼儿互相交往的能力。
本文标题:小班社会教育活动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0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