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热点电子产品-汽车电子
1中国热点电子产品-汽车电子HotElectronicProducts-AutomotiveElectronicsinChina(Total44Pages)RayPan業務經理,《国际电子商情》21.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03-102.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增长--------11-173.中国汽车电子产品进出口变化------18-234.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高速增长----24-355.中国汽车电子产品用IC市场增长----36-3931-1中国大陆汽车工业总产值增长来源:1.《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期刊社;2.中国机经网(www.mei.gov.cn),2010.3.151.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总数已有2600多家,职工总数达210万人,工程技术人员占12.2%,总产值约增长45%,达到27230亿元人民币(约折合4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增长12左右,总产值将达30500亿元人民币(约折合4485亿美元),见下图。102231393817242187802723030500335508.036.323.78.945.012.01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汽车工业总产值(亿元RMB)总产值同比增长(%)4中国大陆汽车总产量增长与预测7288889341379154517001110.048.35.227.312.022.005001000150020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单位:万辆0.020.040.060.080.0100.0同比增长率(%)汽车总产量(万台)汽车总产量同比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继续保持12%的速度增长,总产量将达到1545万辆。其中乘用车将达到1180万辆。2011年中国汽车总产量仍将保持10.0%左右的速度增长,总产量将接近1700万辆。来源:1.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1.18,MIIT产业政策司;2.YearbookforChinaStatistics,2003~2008,ChinaStatisticsPress;www.stats.gov.cn,国家统计局1-22009年中国大陆汽车产量高速增长5来源:1.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1.18,MIIT产业政策司;2.YearbookforChinaStatistics,2003~2008,ChinaStatisticsPress;www.stats.gov.cn,国家统计局中国大陆乘用与商用汽车产量增长与预测20525026134038340452564067410381162128010.033.04.227.312.622.210.039.75.254.112.021.90500100015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单位:万辆0.020.040.060.0同比增长率(%)商用汽车产量(万台)乘用车产量(万台)商用汽车产量同比增长(%)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1-3中国大陆乘用与商用汽车产量增长与预测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万辆和1364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038万辆和10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1%和52.9%;商用车产/销为340万辆和331万辆,同比增长33.0%和28.4%(见下图)。6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表:中国传动网市场研究数据中心,2010-1-22排名生产企业名称销量(万辆)同比增长率1上汽270.5557.23%2一汽194.4626.85%3东风189.7743.70%4长安186.9856.25%5北汽124.361.08%6广汽60.6615.33%7奇瑞50.0340.50%8比亚迪44.841.6倍9华晨34.8322.11%10吉利32.9148.36%小计1189.3387.20%1-4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排名(最终排行榜)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吉利,分别同比增长57.23%、26.85%、43.70%、56.25%、61.08%、15.33%、40.50%、1.6倍、22.11%和48.36%。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189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20%。72009年,中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33.2万辆,同比下降46%,其中乘用车出口15万辆,同比下降57%;商用车出口18.3万辆,同比下降32%。2009年,汽车整车累计进口39万辆,同比下降4.3%。预计今明两年进出口汽车将出现正增长。其中,出口增速会高于进口。来源:1.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1.18,MIIT产业政策司;2.YearbookforChinaStatistics,2003~2008,ChinaStatisticsPress;www.stats.gov.cn,国家统计局1-52009年中国大陆汽车进出口量下降中国大陆汽车进出口量变化与2010~2011年预测34.261.368.133.236.542.022.931.441.039.041.045.011.115.079.010.0-46.097.710.030.540.7-4.337.85.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单位:万辆-60.0-40.0-20.00.020.040.060.080.0100.0同比增长率(%)汽车出口量(万台)汽车进口量(万台)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汽车进口量同比增长(%)81-6中国大陆汽车市场规模增长与预测中国大陆汽车市场容量增长与预测7118499111370150416691111.050.47.223.69.819.505001000150020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万辆0.020.040.060.080.0100.0同比增长率(%)汽车市场容量(万台)市场容量同比增长(%)来源:1.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1.18,MIIT产业政策司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抢眼表现,市场总容量1370万辆,让人们对未来几年中国车市的发展充满期待。可以预期,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延续等长期利好因素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预计今年汽车市场正常增速应为10%左右,有望超过1500万辆,2011年将达到1669万辆(见下图)。9来源:1.200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0.1.18,MIIT产业政策司2005-2009年国内轿车市场份额变化比较27.0%30.0%29.0%31.0%26.5%27.0%27.0%24.0%26.0%25.5%18.0%18.0%21.0%22.0%19.0%14.0%15.0%15.0%13.0%13.5%0%5%10%15%20%25%30%35%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自主品牌日系品牌德系品牌美系品牌1-72005-2009年国内轿车市场份额变化比较2005年,中国大陆汽车市场的四大品牌占据83%的市场份额,其中国产品牌占27%;到2009年,四大品牌占据88%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占到了30%(见下图)。101-8中国大陆汽车拥有量增长与预测中国大陆汽车拥有量增长62477303860810065110201195012860316036974358510056206126661016.97.68.59.517.916.917.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2468101214161820汽车拥有总量(万辆)其中民用车拥有量(万辆)汽车拥有量同比增长(%)注释:汽车拥有量,包括民用汽车、客车和货车来源:1.《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期刊社;2.中国机经网(www.mei.gov.cn),2010.3.152009年,中国大陆汽车拥有量已高达1.1亿辆,其中民用车有碍5620万辆。预计今年汽车拥有量将接近1.2亿辆。11汽车电子包括两类:一类是与车辆性能无关的车载电子装置;另外一类则是汽车的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子燃油喷射系统、ABS等。相比之下,后者的技术更复杂、更尖端、更关键。目前国内汽车电子涉及的,大多是前者,即车载电子装置,厂商的水平参差不齐,出色的不多。在与汽车动力,如发动机和变速箱有关的电子控制方面,国内企业则很少涉足。2.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增长2-1汽车电子产品的分类(1)基本分类电子技术首先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与燃油耗控制上,接着被应用于底盘系统的控制,以提高汽车行驶性与乘坐舒适性。而且随着交通运输的高密度发展,电子技术进一步被应用于汽车乘坐安全性提高和导航等方面。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汽车已经逐步进入了电脑控制的时代。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汽车上装用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汽车整车成本的25%以上,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121.动力控制:包括发动机管理控制(EMS)、燃油喷射控制、电子点火(ESA)、电控自动变速(ECAT)、怠速控制、动力转向控制、液力无级变矩控制与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等。2.安全控制:包括安全带控制、安全气囊控制、ABS(Anti-lockBrakeSystem),即“防抱死制动系统”)、ASR(加速防滑装置)、车距控制与报警、车灯控制、车胎气压控制、雨刷清洗控制、前后轮转向控制、防盗系统、车门车窗控制等。3.舒适性控制:包括自适应悬挂系统、空调控制、底盘控制、座椅控制、显示仪表、开关控制等。4.通信娱乐:包括音响、声控系统、车载电话、车载电脑、GPS导航、交通控制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等。请参见下图: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情况(2)按控制功能分类13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示意图14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是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国外汽车电子厂商和汽车零配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全球汽车电子产品产能开始向中国转移,除外资和合资企业以外,一些本土汽车电子厂商也悄然兴起,他们有些通过OEM等方式进入该市场,后逐渐树立自己的品牌,有些通过自主研发,切入相应产品市场,使中国成为其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才刚刚起步,随着各汽车厂商对成本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零配件国产化已经成了汽车电子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EMS、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ABS等核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上,国外企业依旧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汽车音响、防盗器、中控锁等产品领域,中国企业开始逐步显示出优势,它们凭借自身在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上的优势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中国本土汽车电子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进步迅速,出现了如航盛、启明等一批著名品牌。目前,中国大陆已拥有2000多家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商,产品以电子元器件和车载电子为主。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地区,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77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52.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
本文标题:热点电子产品-汽车电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