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化验项目及检查意义及注意事项
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生理功能异常值临床意义男(4.4-5.7)×1012/L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女(3.8-5.1)×1012/L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新生儿(6-7)×1012/L儿童(4.0-5.2)×1012/L男120-165g/L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女110-150g/L分级 血红蛋白(g/L) 临床表现轻度 120~91(12~9.1g/dl) 症状轻微中度 90~61(9~6.1g/dl) 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重度 60~31(6~3.1g/dl) 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极度 30(3.0以下g/dl)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男性0.39-0.51 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症等。女性0.33-0.46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100fL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27-32Pg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Ret·c↓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成人(4-10)×109/L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儿童(5-12)×109/L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新生儿(15-20)×109/L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嗜碱性粒细胞0-1%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淋巴细胞20-50%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减少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3%-10%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减少无意义。贫血形态学类型MCV(fl)MCH(pg)MCHC病因举例正常细胞性贫血82~9527~31320~360急性失血,溶血,造血功能低下,白血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227320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227320~360感染、中毒,慢性炎症,尿毒症大细胞性贫血9531320~360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如巨幼细胞性贫血,胃切除后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3、免疫粘附功能:4、防御感染5、免疫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MCV、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重要意义1.参与生理性止血2.促进凝血3.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吞噬细菌,防御疾病成人0.5%-1.5%(100-300)×109/L中性粒细胞40-75%嗜酸性粒细胞0.4-8%RBCHb、HgbPCV或HCTRet·cPLTBPCWBCWBC、DC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普内科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值、异常值解析检验项目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有使用抗炎药物等血清钾3.5~5.5mmol/L高钾:⑴肾脏疾患⑵高钾饮食,输过多含钾液体⑶挤压伤、溶血、组织缺氧、酸中毒、糖尿病、胰岛素缺乏、洋地黄中毒、先天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低钾:⑴急性肾衰多尿期,醛固酮增多症,药物作用呕吐、腹泻、胃肠引流⑵低钾饮食,酒精中毒,吸收不良,久不进食⑶碱中毒,糖尿病酸中毒治疗恢复期,低钾性周期麻痹、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输入无钾液体过多。尿钾25~125mmol/24h尿钾增多:见于使用利尿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清钠高钠血症⑴水摄入不足⑵水丢失过多⑶内分泌疾病135~145mmol/L低钠血症⑴慢性肾功能不全并酸中毒、吸利尿药呕吐、腹泻、汗出、严重烧伤、创伤⑵心衰、肝硬变、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⑶尿崩症,低醛固酮血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⑷酸中毒尿钠130~260mmol/L尿钠测定常用于失水的鉴别诊断血清氯96~106mmol/L血氯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减退:代谢性碱中毒,单纯低氯只见于持续呕吐或抽取大量胃液。尿氯110~125mmol/L尿氯增高见于连续服用氯化钠或氯化钾后。血清钙增多: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大量应用维生素D治疗成人2.1-2.8mmol/L降低:原发或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低下,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肝病,佝偻病与婴儿低钙惊厥,手足搐弱及骨软化症,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儿童2.25-3.0mmol/L尿钙25-7.5mmol/24h血清磷血磷增高: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摄取过量、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成人0.80-1.6mmol/L血磷减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小管变性病变佝偻病或软骨病,长期腹泻,吸收不良以及体内糖利用增加需大量磷酸盐参加磷酸代谢。儿童1.45-2.1mmol/L尿磷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碱中毒和甲状旁腺素治疗后纤维性囊性骨炎。尿磷9.7-42mmol/24h尿磷减低: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伴有酸中毒的肾功能不全。血清镁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和严重脱水,糖尿病昏迷等。儿童0.5-0.9mmol/L降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内分泌疾病。成人0.67-1.03mmol/L尿镁0.98-10.49mmol/24h增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等,另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呕吐、腹泻、高热等。生理性增高:如餐后1-2h,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等低血糖:①饥饿和剧烈运动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②胰岛素β细胞瘤,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肝炎肝坏死等。增高: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降低:常见于感染性休克,流行性出血热等病,降低越多,示病情越重且预后不良二氧化碳结合力维持体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调节心脏搏动;维持肌肉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刺激血小板,促进伤口的血液凝固;参与多种酶的激活与体内钙代谢密切相关,并受相应激素的控制,彼此相互制约。参与体内所有能量代谢,激活和催化多种酶系统。1.氧化分解,供应能量;2.储存能量,维持血糖;3.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4.参与构造组织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血浆中碳酸氢盐的水平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调节酸碱平衡、参与水的代谢,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0-20mm/h3.90-6.10mmol/l20-29mmol/LNa+CL-CaPMgGLUCO2ESRK+血沉电解质血沉钾钠氯钙磷镁血糖尿素氮BUN2.8-7.6mmol/L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增高见于各种肾脏疾病。降低:常见于长期慢性的营养不良肌酐Cr53.0-106.00mmol/L判断肾功能增高肾脏疾病性病变。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妊娠、肌肉萎缩性病变及肝功能障碍等胱抑素CCys-c0.51-1.09mg/L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肾功能受损时,Cys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倍;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CysC在肾小管吸收并迅速分解,使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降低: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血尿酸降低。增高: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降低:长期厌食的人、缺铁性贫血、肿瘤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L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间接胆红素IBIL1-20ummol/L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输血错误等升高:1.骨骼疾病: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2.肝胆疾病:肝癌,肝硬化,肝外胆道阻塞;3.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降低:重症慢性肾炎、贫血、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谷丙转氨酶ALT7-40谷草转氨酶AST13-35增加:主要见于痛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常见增高。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在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其他肾脏疾病的晚期如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痈、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嘌呤代谢增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化疗或放疗时会产生尿酸高。过度运动、癫痫状态、糖原贮积病,都可加速肌肉ATP的降解。心肌梗塞、吸烟、急性呼吸衰竭也与APT加速降解有关。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降低①肝炎、蛋白丢失(大面积烧伤,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等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2. 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3. 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4. 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5.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白蛋白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
本文标题:化验项目及检查意义及注意事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3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