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从狭义上讲,发展模式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的经验总结与高度概括。•从广义上讲,发展模式包含经济制度体制、社会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综合要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决定性三特征:1.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资源的市场配置3.以分权为特征的国家权力机构英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内源化发展模式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ishIslesandNorthernIreland)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大不列颠群岛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始于英格兰王国故简称英国。英国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强国,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首都伦敦是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英国——内源化发展模式•第一阶段(起步)17世纪中期,英国率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现代化奠定政治基础。(政局稳定、重商主义政策利于经济发展)影响:革命后的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条件,英国走上了工业强国和殖民霸国的道路;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英国——内源化发展模式•第二阶段(发展):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型,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影响:①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二三产业比重增加。③工业革命形成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④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同时造成贫富分化、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英国——内源化发展模式•第三阶段(鼎盛)——日不落帝国:从工业革命完成到20世纪初,凭借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工业霸权,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这一阶段中,殖民地是英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产品销售地、资本输出的场所、原料产地、剩余劳动力的移居地);殖民地事务是英国政治、外交的主要内容。英国——内源化发展模式•第四阶段(衰而不落):20世纪以来,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被削弱,世界霸主地位、经济霸权被美国所取代。在民族解放运动与自治运动的冲击下,英帝国瓦解,英联邦取而代之。在二战后,英国推行国有化政策,建成福利国家,加入欧盟,80世纪,撒切尔夫人改革,是英国“衰而不落”。英国——内源化发展模式启示:(1)不断的制度创新是英国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2)政治制度完善,社会长期稳定,为其现代化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3)充分利用地利,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是英国现代化进程启动较早、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4)庞大的殖民体系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5)重视科学技术是其现代化又一促进因素。英国——内源化发展模式“内源化发展”模式特点: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②大力推行私有化。③把民间作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使得发展是内生性的、原创的,其发展的来源来自现代化的不断累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渐变改革的过程。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利坚合众国(UnitedStatesofAmerica)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波多黎各自由邦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以星条旗作为美国国旗,《TheStar-SpangledBanner》作为美国国歌,美国国徽主体为一只胸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雕。国土面积约962.9万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或第四名(水域面积有差异),人口约为3.1亿人,其数量为世界第三,是个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国家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第一阶段:民族独立与建国•政治: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殖民地经济政治发展,独立战争后,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建立。1787年,通过宪法,美国成为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国。•经济:工业化开始。最初依靠英国的技术和设备。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机器制造业得到发展。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第二阶段:美国的扩张与强盛•政治:美国独立后,通过扩张,成为两洋国家。19世纪中期,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导致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胜利结束了奴隶制度,巩固联邦统一,促进美国经济大迅速发展。•经济: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美国工业化插上翅膀,重工业成为美国工业化的标志。农业生产被进一步市场化,并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时期的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在19世纪末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一战前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30年代经济危机中,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被他国仿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即在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结果往往会造成工厂倒闭,社会动荡不安。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第四阶段:二战后的美国二战中,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二战后,经济上,美国发起信息革命,保持持续领先。建立了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政治上,与苏联争霸,实施冷战。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力强大,单极霸权表现明显,成为一方霸主。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1、美国的经济现代化主要通过科技上的发明实现的,因此,政府必须重视科技。2、美国及时通过罗斯福新政来调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整,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3、美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原因是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使民主政治得以充分体现。4、平衡现代化与环境保护问题。5、解决种族歧视和压迫问题。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与他的自由放任传统和历史基础息息相关。美国模式崇尚个人主义和市场竞争,政府和经济体之间独立性强,相互干预较少。•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主要是助于提高效率、灵活性和激进式技术创新,并能较好的应对全球化趋势。•同时也具有弊端,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会使经济不断出现新的失衡现象,导致市场动荡;放松规制,市场不规范,会引发泡沫膨胀;竞争和个人主义消弱了生产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型,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英美发展模式”英美发展模式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所实行的发展模式的总称它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乃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诸多领域,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也是一种独特的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该模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托,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因是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主张实行私有化,要求放松管制、削减赋税,鼓励个人积聚财富;要求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公司注重并追逐利益目标;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发挥股票和证券市场对经济的杠杆作用。德国——莱茵发展模式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FederalRepublicofGermany)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为357167Km²,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071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实体之一,按国际汇率计算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同时还是世界第3大出口国及第3大进口国。欧共体的创始国之一。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是世界第一大顺差经济体。德国——莱茵发展模式•第一个阶段:19世纪19世纪初普鲁士借助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德国统一和现代化进程创造条件。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迅速跃居世界强国,成为旧的世界秩序的挑战者。德国——莱茵发展模式•第二个阶段:20世纪前半期。20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夺取世界霸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随着在一战中战败,德国的现代化进程被《凡尔赛和约》束缚。30年代随着经济大危机爆发和希特勒上台,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纳粹德国异军突起.成为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德国——莱茵发展模式•第三个阶段:“二战”后修复至今二战后的德国在冷战背景下分裂成东西德国。西德在盟国扶持下建立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经济大国。东欧剧变后,1990年德国再次实现统一,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吸取历史教训,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德国——莱茵发展模式莱茵模式:莱茵模式又称欧洲大陆模式,或称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它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理念和模式最为典型,主要流行于莱茵河流域的一些欧洲大陆国家以及北欧国家。它以社会市场经济为基础,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经济社会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革,依次经历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几个发展阶段,但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变。概括地说,它继承了传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私有制、契约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择业自由等因素,又吸纳了社会主义的公正、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先进成分。德国——莱茵发展模式“莱茵模式”主要特征:①坚持市场自由竞争原则与适当的国家干预相结合,把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企图实现自由、效率和社会秩序三者的和谐统一;②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保证社会的公平与稳定;③实行劳资“共参制”,由雇主组成的雇主协会和由雇员组成的工会结合起来,共同参与管理企业的内部事务,尽力减少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注重提高雇员的地位和劳动积极性,注重职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因失业而引起工人运动和社会动荡;④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与企业有紧密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起着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作用。德国——莱茵发展模式总的来说,莱茵模式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中还是比较成功的,较好地体现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统一。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1)是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人们的过高需求超出了生产力发展所能承受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是国家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干预过多,限制较多,劳动力成本过高,失业率上升,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日本——东亚模式日本国(Japan)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岛国。日本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日本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日本是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成员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自1960年代末期起至今一直是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日本——东亚模式•第一阶段:启动阶段——“脱亚入欧”19世纪后期,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成功实现“脱亚入欧”,成为东方强国。政治、经济、教育、军事迈入现代化。“明治维新”意义:积极: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不仅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使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一个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消极: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日本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在此制度下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残余,未能完全确立现代政治体制,国家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部手中,把军事工业放在发展的位,给后来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日本——东亚模式•第二阶段:19世纪
本文标题:发达国家发展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3698 .html